很靠近风吧 关注:58贴子:4,219
  • 42回复贴,共1

来自遥远的洪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多词,句子之类从很早的时候就有咯,不少有趣的解释出人意料哦 (◕ω<)☆?
丈夫的由来。◕‿◕。
最近有个微博,额。。。内容如下:
知道为什么要用老公的钱吗?原来“夫”倒过来是“¥”,“丈夫”反过来读就是“付账”!怎么这么经典!所以各位即将成为别人“丈夫”的男神们加油赚钱吧,哈哈哈
#丈夫正解#
《辞海》“丈夫”有两种说法,一是指女子的另一半 Mr.right,二是古时的成年男子。你算是“丈夫”了吗?
《谷梁传 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为列丈夫。”在《说文 夫部》有这样的解释:“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折合今制为五尺,一米六五),故曰丈夫。”(额。。。
接下来是度娘的解释,请看:
远古时期,我国许多部落都有抢婚的习俗。因此,女子选择夫婿,主要看该男子身材是否有高度,是否伟岸,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一丈约等于七尺,所谓七尺男儿即由此而来。据说,只有达到这个身高的男子,才有可能抵御他人抢婚。所以,当时的已婚女子都习惯地称自己的男人为“丈夫”。
此外,在西安出土的距今六千至七千年的原始社会遗址——半坡遗址,反映了我国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村落里人们的婚俗。当时,男子到了婚配期,要嫁到女方的村子(最早的倒插门现象),与女方一起住在事先安排好的“洞房”里。 为防止抢婚,需将他们关在一起磨合一段时间,以培养夫妻感情。在此期间,男子要承担女子要干的家务及该女子在村子里应尽的义务。同时,村落里还规定,已婚男子无论手头在做什么,都必须与妻子保持最多不能超过“一丈”远的距离,以便随时保护妻子,不致被他人抢走。这是“丈夫”一词的另一说法。


IP属地:广东1楼2015-01-22 21:14回复
    #两厢厮守=两箱丝绸!!??#
    话说不管是以前的地主富商状元啥的当官,还是今天的钻石王老五土豪啊,都是很多姑娘梦寐以求的结婚对象吧,这是女生对男人的外在要求吧。那男人的要求咧?除了女子外貌水灵,身材婀娜,其他么?嫁妆。。。来两箱丝绸吧,这样就能白头到老了,哈哈。
    #两厢厮守#:在古时江南大户人家,若是生了女娃,便在家中庭院栽香樟树一棵,女儿到待嫁年龄时,香樟树也长成。媒婆在院外看到只要看到此树,便知这家有待嫁姑娘,便可来做媒提亲了。女儿出嫁时,嫁人要讲述砍掉,做成两个大箱子,并放入丝绸,作为嫁妆,取“两厢厮守(两箱丝绸)”之意。
    十年香樟成木,百年白首相约,千年古风相传,乃铸两厢厮守!在剩男剩女超多的今天,想找个两厢厮守的人就别送巧克力,红玫瑰了,直接抱棵香樟树。。。


    IP属地:广东3楼2015-01-22 21:44
    收起回复
      要是发现啥好玩的词啦,字啦的,欢迎盖楼哈@菜花残满地汤 @山娜边的呢喃 @吟枫之歌 @风一样的孩子v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1-26 09:21
      回复
        #仲葵=钟馗#
        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是中国著名的民间神仙之一,后来被道教纳入神仙体系,他的主要功能是捉鬼。钟馗,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山人(据古籍记载及考证,钟馗故里为陕西省西安秦岭中段终南山下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另一说是由逐鬼法器“终葵”而来。“终葵”为逐鬼之物,被取为人名作辟邪之用。
        世上本没有鬼,,钟馗其实也不是什么捉鬼天师,其实是李时珍《本草纲目》里的一种中药材,是一种植物的名称。不过,它的根坚硬无比,可以当武器,打那些偷鸡摸狗的小人。
        久而久之,有人借谐音编出一些手执仲葵打鬼的故事。所以钟馗就成了现在人们心中那个去除心理障碍的神人了。
        其实。。。我都不敢看恐怖片的,偏偏还有人发那种动态图片给我,血淋淋的,吓我,差点就把手机甩出去了。。。我胆小,别骗我


        IP属地:广东6楼2015-01-26 20:45
        回复
          哈哈,你胆小么→_→,
          先来水一楼,遇见有s意思的再盖楼,嘿嘿


          IP属地:西班牙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1-26 23:05
          收起回复
            【闺女】
            我国古代的女子,特别是一些名门贵族的女子注重梳妆打扮,除涂脂搽粉以外,还非常喜欢"贴花黄"。贴花黄也是梳妆打扮的一种样式,大多数是把黄颜色的纸剪成自己喜爱的图案,贴在额头或脸的两颊;另外有些直接用黄颜色在以上两个部位各式图案来。渐渐地,人们就用"黄花"来指代女子。之所以把女子称作"闺女",那是为了表示姑娘尚待字闺中,还没有结婚之意。
            "闺女"一词与"黄花"联系在一起,而成为"黄花闺女",它是民间对年轻姑娘的统称。
            吧主。。。@风一样的孩子v


            IP属地:广东8楼2015-01-28 17:52
            收起回复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 豆蔻是什么?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木植物,高约丈许,在春末夏初开花,成穗状,初为嫩叶所卷,叶渐展而花渐开,二月正是含苞期,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少女的纯洁天真和做梦的年龄。“豆蔻年华”一语出自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笄礼 】古代汉族女子成年后,要身着汉服,挽起发髻,插上发簪,以行笄(同“机”音)礼。   笄礼   笄,即簪子,笄礼是中国古代女子成年时举行的礼仪。自周代起,女子年过15,如已许嫁,便得举行笄礼,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如年过20而未许嫁,也得举行笄礼。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
              话说,你们有成人礼吗?或者,18岁的时候有什么能让你记忆深刻的事情吗?我18岁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高。。。考。。。了吧,嗯,到大学也算一个


              IP属地:广东9楼2015-01-28 18:03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10楼2015-01-28 18:14
                回复
                  【苏小小】
                  苏小小生于公元479年,乃是南齐时钱塘第一名妓,年十九时苏小小因为相思而感染上了风寒,再加上她从小就有了咯血病,不久便香消玉殒了,苏小小离世后,他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按她的遗愿将她葬在了西泠一颗柳树之下。
                  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从江南姑苏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跟随。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
                  贾姨妈担心小小母亲留下的积蓄用尽,将来生计无着。小小说:“宁以歌妓谋生,身自由,心干净,也不愿闷死在侯门内。”
                  贾姨妈叹息道:“姑娘以青楼为净土,把人情世故倒也看得透彻!”如此又过了几年,母亲的积蓄终于用完。小小二话不说,操琴谋生,顿时成了钱塘有名的歌妓。
                  小小以梅赋诗:
                  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
                  若要分红白,还须青眼看。


                  IP属地:广东12楼2015-01-31 12:13
                  回复
                    话说,如果我是吧主,一定给此帖加精


                    IP属地:西班牙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2-04 06:15
                    收起回复
                      我知道一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开始是用来形容朋友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2-08 20:52
                      收起回复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IP属地:广东16楼2015-02-08 21:01
                        回复
                          为楼主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2-08 21:06
                          收起回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原文释义是歌颂战友之情,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原文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全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契阔”的本意是“勤苦”,纵观此诗,全文描写的是战斗场面,整段话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在《诗经》保留至今最早的注解“毛诗”和“郑笺”中,可以看到,这段话是歌颂战友之情的,后来被人误用为“山盟海誓说”并广为流传,误传下去。


                            IP属地:广东18楼2015-02-08 21:10
                            回复
                              【 成语典故——几个常被误用的成语】
                              1.七月流火
                              本指"天气转凉";后人竟望文生义,愣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为啥天太热?原来"太有柴"了。
                              语出《诗经 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历的七月;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
                              2.空穴来风
                              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说瞎话"。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 《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
                              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
                              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


                              IP属地:广东20楼2015-02-08 21: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