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于:http://blog.sina.com.cn/u/4ce03538010008j9
前言: 有热爱科学的青年问我,他们是否适合以科学为职业,或者如何成为科学家等问题。所以我准备写下一个系列。我只是个单一的个体,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调研,所写难免受自身经历和认识的限制和影响,但我仍旧希望自己所写的能对这些青年有所帮助。
我的专业是生命科学,具体是分子神经科学,所以所写应该特别适合想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特别是像分子生物学,实验物理学等实验性很强的科学的青年借鉴。
你能否成为科学家之一: 科学家这一职业的前途
做科学家,不能主要是为了谋生,因为从事科研实在不是一个好的谋生手段,从事其他工作会更容易赚到更多的钱,并且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享受生活。科学家,只能主要是为了个人的爱好和需要,因为你个人非常热爱科学,或者认为没有比科学研究更让你觉得从容踏实的职业了。
在美国:
两年前读到一美国物理学家在上世纪末写的一篇文章,提到你可以对科学,比如对物理和生物感兴趣,但是千万不要成为以此为职业的科学家,因为现在全世界培养的科研人才太多了,许多人要在博士后得到一个大学系里或者研究所里的职位很难,常常是两三百人申请竞争一个职位。我向一个在美国生命科学界比较成功的中国人求证过,他说情况确实是这样,但是这两三百人可能就是全美当年所有想找职位的博士后的总人数,而这群人同时申请者其他99个位置。但是他说作为外国人,你必须比美国人做的更优秀,才能争取到科研位置和基金,尤其是作非常的基础研究,必须要非常的出类拔萃,不象疾病方面的研究,比较容易申请到科研资金。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知道许多中国人到美国后,中途放弃了博士生学业,转而学了一个更易找工作的硕士专业,还有许多中国人坚持了下来,现在在美国科学界占据了不少位置。不过总体上来说,你必须在博士和初级博士后阶段得到自然,科学等一流杂志上有1到2篇第一作者的文章才有可能继续成为资深博士后,否则只有继续另外一个初级博士后阶段。
美国的工作压力很大,尤其是名校。很多人通宵达旦,而且美国没有什么年假,只有一两周,病假也不是随便能请的。但是学术交流很活跃,由于语言都是英语,平常交流也很简单。
欧洲
相对于美国来说,在欧洲科学界的中国人不多,并且几乎都是博士生,可能是中国人最终都选择在能拿到绿卡的美国发展了。
欧洲的工作压力不太大,甚至比在中国国内还小很多。周末很少人上班。而且一般年假都在一个月以上,病假更是不受限制的。但是学术交流明显不如美国那么活跃,而且除了在英国,还有北欧一些英语非常普及的国家,因为语言问题,日常交流不是很方便。经常是同事们说说笑笑,你不能融入进去,信息也比较闭塞。
前言: 有热爱科学的青年问我,他们是否适合以科学为职业,或者如何成为科学家等问题。所以我准备写下一个系列。我只是个单一的个体,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调研,所写难免受自身经历和认识的限制和影响,但我仍旧希望自己所写的能对这些青年有所帮助。
我的专业是生命科学,具体是分子神经科学,所以所写应该特别适合想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特别是像分子生物学,实验物理学等实验性很强的科学的青年借鉴。
你能否成为科学家之一: 科学家这一职业的前途
做科学家,不能主要是为了谋生,因为从事科研实在不是一个好的谋生手段,从事其他工作会更容易赚到更多的钱,并且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享受生活。科学家,只能主要是为了个人的爱好和需要,因为你个人非常热爱科学,或者认为没有比科学研究更让你觉得从容踏实的职业了。
在美国:
两年前读到一美国物理学家在上世纪末写的一篇文章,提到你可以对科学,比如对物理和生物感兴趣,但是千万不要成为以此为职业的科学家,因为现在全世界培养的科研人才太多了,许多人要在博士后得到一个大学系里或者研究所里的职位很难,常常是两三百人申请竞争一个职位。我向一个在美国生命科学界比较成功的中国人求证过,他说情况确实是这样,但是这两三百人可能就是全美当年所有想找职位的博士后的总人数,而这群人同时申请者其他99个位置。但是他说作为外国人,你必须比美国人做的更优秀,才能争取到科研位置和基金,尤其是作非常的基础研究,必须要非常的出类拔萃,不象疾病方面的研究,比较容易申请到科研资金。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知道许多中国人到美国后,中途放弃了博士生学业,转而学了一个更易找工作的硕士专业,还有许多中国人坚持了下来,现在在美国科学界占据了不少位置。不过总体上来说,你必须在博士和初级博士后阶段得到自然,科学等一流杂志上有1到2篇第一作者的文章才有可能继续成为资深博士后,否则只有继续另外一个初级博士后阶段。
美国的工作压力很大,尤其是名校。很多人通宵达旦,而且美国没有什么年假,只有一两周,病假也不是随便能请的。但是学术交流很活跃,由于语言都是英语,平常交流也很简单。
欧洲
相对于美国来说,在欧洲科学界的中国人不多,并且几乎都是博士生,可能是中国人最终都选择在能拿到绿卡的美国发展了。
欧洲的工作压力不太大,甚至比在中国国内还小很多。周末很少人上班。而且一般年假都在一个月以上,病假更是不受限制的。但是学术交流明显不如美国那么活跃,而且除了在英国,还有北欧一些英语非常普及的国家,因为语言问题,日常交流不是很方便。经常是同事们说说笑笑,你不能融入进去,信息也比较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