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吧 关注:34贴子:233

平生相见即眉开 by长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见长干终难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3-09 01:24回复
    因为爱这篇文所以进了这个吧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3-09 22:03
    回复
        之后李鹤松的生活便是这四个字的真实写照。
        刘怀德心情好的时候对他确实也不错,把他抱在腿上,让他“阿父”、“阿父”的叫着,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这是爷孙俩尽享天伦之乐。
        刘怀德心情不好的时候却是可怕的。这个太监性格很奇怪,权倾朝野、心狠手辣,但却总是以一副慈祥老人的面目示人。没人见过他真正发火,也许此刻还谈笑着,下一刻便命人杀了你。
        李鹤松却知道,刘怀德其实不是脾气好,相反,他很容易发火。只是他发火的方式和别人不同。别人生气会怒发冲冠、会破口大骂,而刘怀德生气却只是笑,笑的越厉害他就是越生气。倘若平时他对你不理不睬,这时候却忽然迎上来笑着对你说了一句敬语,那就要当心了,这是他想杀你之前的信号。
        虽然知道这些,李鹤松仍然在某些时候猜不出这个喜怒无常的老太监究竟在想什么。比如刘怀德突然让他去拜见祖宗,见他跪下便转身离去,刘怀德不让他起来他是不敢起来的,于是跪了一天一夜。期间,自问这段时间都没惹过这太监生气。第二天早上,太监过来,假惺惺的惊呼一声,“主子您怎么还跪着呢?”说着把快要晕过去的李鹤松抱回紫宸殿。
        还有的时候,正谈笑中,刘怀德突然一口痰吐在了李鹤松脸上,李鹤松也不擦,继续和他谈笑。刘怀德也仿佛没看见一样。
        李鹤松十二岁生日的那天早上,刘怀德叫人给他换上华丽的朝服。想看着自己孙子一样看着李鹤松,叹道,“天子又长大了一岁。”
        李鹤松笑眯眯的“哎”了一声,心里却明白,等到自己长大到一个刘怀德认为控制不住的年龄时,这个太监便会毫不犹豫的把他杀了再立一个。
        不过这一切都已经无所谓了。
        十二岁的李鹤松,花了六年时间,终于布好了一个局。
        剩下的,仅是观看罢了。
        三月,秉笔太监徐惠与大太监刘怀德彻底决裂,带着二十四衙门下他掌管的那九个衙门与刘怀德分庭抗衡。
        四月,一时惊动全国的私盐案破获,随着右仆射张庭阁的落马,浙党大小所有官员被一网打尽。而刘怀德祖籍浙江,浙党正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
        五月,静州兵变,大小起义军纷纷打出了“除国贼、清君侧”的旗号向京师袭来。
        六月,李鹤松的叔叔冀阳王李阖离开封地,率大军来京救驾。
        ……
        其实刘怀德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但是,他依然要面不改色、临危不乱。
        大殿外面,徐惠手下的叫骂声从来没有停止过。刘怀德端起一杯清茶,不言不语。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3-09 22:33
      回复
         转头看着自己身旁十二岁的天子,低眉顺目的坐在龙椅上。
          刘怀德不是没有怀疑过这个孩子,只是不知该怎么去怀疑。
          比如静州的兵变,总不可能是这个每天连紫宸殿都没踏出过的孩子干的吧?
          当然,李鹤松与李阖叔侄俩曾在前年中秋宴,也就是刘怀德大醉的那个晚上抱头痛哭并发誓定惩国贼的事情刘怀德是不知道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3-09 22:37
        回复
            李阖带着李鹤松的血诏去找静州太守的事情刘怀德也是不知道的。
            当时,他还问李鹤松,“天子的手指怎么破了啊?”李鹤松笑眯眯的说是拣碎瓷器时割破的。刘怀德拍拍他,示意他可以出去玩了。看着那个蹦蹦跳跳的身影,又怎会想到,这孩子会咬破自己的手指,来写一道字字诛心的血诏?
            联合李阖、写血诏是李鹤松干过最大胆的一件事了。其他时候,他不会轻易出手,更多是在观察。
            比如谁得罪了刘怀德、谁又想讨好刘怀德、谁生性贪婪、谁又生性耿直可以依托……
            在这深宫里,无权无势的小皇帝每天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所有人的所有念想、所有欲望都一一记下心头。
            然后,在某个人内心开始摇摆不定的时候,轻轻推他一把,便到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比如,在三月的某个早上,李鹤松只是笑着对徐惠轻轻说了一句,“今天早上阿父还夸您,说您有心思,办事利索不用人多操心。”
            下午,徐惠就反了刘怀德。因为他知道那句“有心思”是什么意思。
            刘怀德毕竟是刘怀德,所有事情都一齐袭来的时候,他并未慌乱,而是开始一一应对了。
            十月,天子驾崩,举国哀悼。
            天子驾崩的诏书都已经传遍全国的时候,李鹤松还没死,他正在细细读自己的遗诏。
            “天子赶快上路吧,要不老奴可怎么交代呀?”刘怀德仍笑着对他说。
            “刘怀德,为什么我的谥号是‘昭废帝’啊?”李鹤松看完遗诏抬头问道。
            “陛下说是为什么呢?”刘怀德的笑容愈发的狰狞。
            一杯毒酒端在面前。
            登基的时候,李鹤松就猜测自己最后应该是死在这间屋子里。
            刘怀德对他还不错。想当年,他的父皇可是在这间屋子里被活活打死的。
            而到了自己,仅是一杯毒酒,体面了许多。大概是自己叫了他那么多年“阿父”的缘故吧。
            “天子可还有什么遗言?”
            李鹤松想了想,摇摇头,把那杯毒酒一饮而尽。
            刘怀德满意的看着他。
            时间一分一毫的过去。
            喝过毒酒的李鹤松依旧没有倒下。
            站的好端端的。
            刘怀德的笑容越来越扭曲。
            李鹤松长舒一口气,知道自已赢了。
            其实喝下那杯酒的时候,李鹤松还不敢确定这酒究竟有没有毒。
            虽然他早就打点好了一切,他和徐惠联手,买通了刘怀德身边的所有亲信。
            但是,徐惠真的没骗自己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3-09 22:38
          回复
              可惜他没在金陵停留。
              于是他还是那个阴险狠戾的人,还是会断送掉许多人的生命,还是发誓有一天要重回京都夺回王位,使自己不再是可笑的“昭废帝”。
              所以,我们的故事也还是要继续,还是要腥风血雨勾心斗角。
              只是希望他们相遇的时候,不要太迟。
            作者有话要说:  太监为了立幼子为帝,便把排在前面的皇子全杀掉,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发生在唐朝,具体应验在哪个倒霉皇帝身上我忘了噗。而且皇帝也确实要问那个太监喊“阿父”。历史就是这么残酷阿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3-10 23:36
            回复
              小平安出场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3-10 23:38
              回复
                  “你注意点,别让他伤着了自己。”掌柜小声对儿子说。
                  儿子犹豫,“这小孩儿……真的雕得出鸳鸯?”
                  老掌柜抚着胡子苦笑道,“只盼他别把咱家招牌拆了就好。”
                  于是掌柜和儿子在铺子里卖蜜饯干果,小孩儿在一旁刻一对鸳鸯。
                  “你是谁家的孩子呀?”
                  “对面长干巷贺家的。”
                  “是在洛水村教书的贺先生?”
                  “嗯,那是我爹。”
                  “哦,那你是‘大鹤’还是‘小鹤’?”
                  “我是‘小鹤’。”孩子笑眯眯的回答。
                  在洛水村教书的贺先生有两个儿子,一大一小,都白白净净的,于是大的被街坊叫做“大鹤”,小的叫做“小鹤”,也算与他们的姓谐音。
                  渐渐熟起来孩子就放下了原本的拘谨。一直笑眯眯的,喜欢和人说话谈天,闲暇喂他一个果子蜜饯也并不推辞。你若要看看他雕的怎么样,他便会整个人遮住说,“看不得、看不得。”你含笑问他为何看不得?他却会笑着反问你,“你见过妆红刚画到一半就见人的美人儿吗?”
                  第一天打烊时孩子没能雕完,仔仔细细的拿布盖好,可怜兮兮的对掌柜说,“虽然我没办法把它带回家,但是你也千万别把布揭开吓唬它。”
                  “哦?吓唬它?难不成他活了?”掌柜玩笑道。
                  “就是活的呀,只不过现在它还不够漂亮,还见不得人。你若是突然把布揭开就会吓着它,让它难为情。”
                  斜阳下,掌柜的看着那个离去的小孩,仿佛已经把自己的心许给了一截木头。
                  第二天天刚亮,掌柜就听见了轻轻的敲门声。敲得很轻,仿佛是在为自己这么早就敲门打扰人而难为情。但是声音一只没断,隔一会儿,“哒哒哒”三声,又隔一会儿,“哒哒哒”三声……
                  掌柜的赶快穿好衣服去开门。
                  孩子穿的还是那一件月牙白的衣裳,肩上斜背了一个小布包。
                  “我、我来把那对鸳鸯雕完。”
                  “吃饭了没?”
                  “嗯,吃了。”孩子点点头。
                  迫不及待的走去自己那对鸳鸯跟前,停下来,蹲下,小声自语道,“鸳鸯、鸳鸯该醒啦。”小心翼翼的把布揭开,望着那一对儿鸳鸯,含着笑、怜爱的望着。
                  木头特有的清香在屋子里弥漫开,木屑在阳光下飞舞、发光……
                  下午的时候,鸳鸯雕好了。孩子离近看看、再退两步离远看看、转到左边看看、又转到右边看看。边看边傻笑。
                  掌柜的与儿子也站在那里仔仔细细的看着。
                  刀法自然不及那些有多年功力的雕刻大师,但是这对鸳鸯就真的像活了一般,一只转头梳理着羽翼,一只紧紧地贴着另一只,羽毛相互交错着,纯然可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3-10 23:40
                回复
                    “反倒是我家招牌上的字配不上你这对小鸳鸯了。”掌柜夸道。
                    孩子不好意思的低头笑着。
                    重新把招牌挂好,三人继续背手看着。
                    小小的鸳鸯,挂在高处就看不太清了。但是孩子依旧仰着头看着他的小鸳鸯傻笑着。
                    也许路过店铺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注意到这两只卧在招牌上的小鸟。
                    但这又有什么呢?有多少开在偏僻山边的无名之花,自顾自的便开了,开的倾城倾国、笑靥芬芳,却又孤芳自赏,开得够了,便悄然凋落,化作春泥。
                    正如这小小的孩子,也在静静地开着,开在无名的江南小巷里。
                    拎着大包小包的干果蜜饯,边走边吃,高高兴兴地回家。
                    爹爹下乡教书,还没回来。顿时松了口气,因为爹爹布置的《论语》还不会背,回来就得挨骂了。
                    蹑手蹑脚的猫到书房,哥哥果然正在读书。
                    从后面走过去,掏出自己认为最好吃的一种蜜饯,突然的塞到哥哥嘴里。
                    哥哥好看的眉毛蹙了起来,却只得把蜜饯吃了下去。
                    弟弟心里打着如意算盘,“先给他个好吃的总不会骂我了吧。”
                    “平安你又去哪儿鬼混了!”腾开嘴的哥哥生气的问道。
                    如意算盘落空,名叫平安的孩子低着头小声嗫嚅道,“去给你带好吃的了呀。”
                    “哪里来的吃的?”
                    “帮卖蜜饯的罗掌柜修招牌,他送的。”
                    “论语会背了吗?”
                    “……还不会。”弟弟小声回答道。
                    哥哥皱眉,把《论语》递给弟弟,便转过去头看自己的书去了。
                    平安松了口气,装模作样的夹着《论语》出去了。心里想的是接下来玩儿什么呢?
                    “爹爹今天晚上回来。”
                    平安刚要跨出门槛的一瞬间,哥哥补充道。
                    心情顿时跌到谷底,愁眉苦脸的打开论语的第五章公冶长。发现自己连读都读不好……
                    “哥——哥——”拖长了音,讨好似的叫着。
                    哥哥面无表情的翻了一页书,装作没听见。
                    “好哥哥,教教我读吧。”走过去,拉着衣角可怜兮兮的叫着。
                    “不教。”
                    “教吧、教吧、我天天给你带好吃的。”
                    “不稀罕。”
                    “怎么会有你这样见死不救的哥哥呀,孔子的书你都白读了嘛!”
                    “你才白读了。”
                    “对啊,我就是白读了,但爹爹还是逼着我要读,读不会了还要打我,打我了娘就伤心。哥哥你不希望娘伤心吧?”
                  发帖含有不适当内容?度受忧愁了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3-14 00:05
                  回复
                      江南虽是小户人家,却也是有着一分雅致一分闲淡。不然那一棵树一盆花们又是何人栽培?
                      于是,大家也都容得下这么个小木匠。
                      若是打开门,看见他正在自家门上雕一对门神,却也并不打扰。到中午的时候,端来一盘桂花糕给他,希望他雕的更好看些。
                      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了长干巷住着个小木匠,名叫平安郎,雕什么像什么。
                      就在贺平安在江南的大街小巷雕刻着自己喜欢的东西时。远在万里之外的陆沉,过的却是水深火热的生活。
                      东南还未开化,部落土着众多。刚一去,陆沉一行便卷入了部族之间的战争。
                      原本李阖派去软禁监视陆沉的侍卫们全乱了阵脚。
                      很快,陆沉把这些人都收为自己部下。
                      如果说在朝堂之上的斗争更多的是心理战的话,那么在东南,便完完全全是冷兵器与冷兵器的斗争。
                      好几次陆沉都差点没能活过来。
                      但是,从小养尊处优的他却渐渐地能拿起了大刀长枪,能拉开了两百步的弓箭,能一骑当先挥舞着大刀喊着“杀呀——”
                      他是一个天生的战士、天生的领导者。凭着自己的强势打败了诸多部落。
                      当陆沉把东南十八个大小首领的头颅都挂在自己帐外的时候,
                      贺平安正在认认真真的为邻居家的孩子雕一对儿小鸭子。
                    作者有话要说:  写到这里,总算是把两个我喜欢的少年都描述清楚了,但是之后该发生什么呢?我也不知道。两个少年就像两条平行线过着他们互不相干的人生,然后再某一天忽然相遇,两条线变成了一条线。
                      我很期待着他们的相遇,我觉得这样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孩子如果遇见了该是多有趣。
                      但是,也不急着让他们遇见,人生很长,时间足够你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3-14 00:08
                    回复
                        小鹤气哼哼地跑出去玩儿了,他觉得自己这个爆栗吃的非常不公平。因为大鹤才是负责读书的,而他,是负责雕木头的。大鹤每天都拿着四书五经去难为他。而他,一次也没逼着大鹤去雕一只小鸟!
                        但是,就在这一天,他一直望着那个绣球发呆。
                        就觉得自己仿佛弄懂了这世间的一切因果。
                        张大叔答应借他这个绣球带回家研究几天。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当平安近距离观察这个绣球时他就惊呆了。
                        这哪是一朵绣球,这分明就是一个世界。
                        微如沙砾的房子、细如发丝的宝塔、一粒芝麻便是百亩良田、一颗琥珀便是一汪大明湖、而往来的人们,比牛毫发梢还要细小,音容笑貌,却依稀可辨。
                        这世界上该有的一切,绣球上也都有。每个房子、每个人物的末端都有一根蛛丝缠绕,使他们的根最后可以交织在一起。
                        不细看还以为是镂空雕刻,仔细看才发现在表面上那层人物山水的下面,还有一层故事,然后故事的下面,依旧是故事。无穷无尽、如轮回般往复。
                        于是平安开始看这绣球上的故事。
                        银线拉丝而成的垂柳静静映在琥珀做成的湖畔。岸边教坊林立,儿女如织。才子和佳人对唱,书生与歌姬折柳。风声过,喧嚣仿佛涌入耳中。
                        湖的对面是来此买卖的商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再向远处,是八百里大好山川,山川上零散两三寺庙。
                        过了山,又是一座城。少了几分妖娆、多了几分大气。朱红栏杆、翠绿琉璃。邻家随意栽着几株牡丹,一抹绛色、笑靥群芳,想来不是长安便是洛阳。
                        城的东边是一处渡口,倘若乘舟,便是烟花三月下了扬州。
                        城西十里长亭,天高云淡,又是离别折柳。
                        两个人抱拳别离,一哭一笑。笑的道,天下谁人不识君?
                        再往远处,是黄沙戈壁,偶有骆驼与商人。
                        戈壁的尽头是一片绿洲,有牧民在这里放牛放羊。一世无忧无虑,不知繁华为何物。
                        绿洲过去景色忽变,万里江山,银装素裹,想来是到了寒冷的极北之地。
                        高高的城墙守卫着边疆。关山月、孤烟直。
                        站在城楼的将军身披银甲,手中捧着一抹翠色。细细看,也是一支折柳。
                        春风竟渡了玉门关。
                        玉门关往外,又是一繁华之地。
                        ……
                        时间缓缓度过,平安看着那绣球上的世界看得痴了。原来那细如牛毫的每一个人也都有他的故事,每个故事也都有他的因、他的果。
                        顺着那细密交织的蛛丝,平安找到了一切故事的因。
                        用头发丝儿轻轻挑起将军手中的那一截折柳。
                        咔嚓—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3-16 12:27
                      回复
                          整个绣球上的所有景物开始毫无规律的游走、转动。
                          原先东边的的八百里山川游走到了西边;寸草不生的塞北却迎来一片汪洋;方才还在秦淮缠绵悱恻的恋人此刻却各奔东西互不相识;原本一个在戈壁放牧、一个在京城作诗,互不相干的二人,此刻却在江南相遇,成了生死相托的好友。
                          平安看着那景色不停地变化,沧海桑田、人情冷暖。
                        变化愈来愈缓,最终化为静寂。
                          物是人非,又是一个新的年代。
                          ……
                          这个年代的因是二十四桥中的其中一桥。
                        抽出那座桥。
                          又是一轮时间的前进。
                        就这么,每找出一个年代的因,便带来了下一个年代作为果。
                        那么最后的果,又是什么呢?
                          平安想着,就继续寻找着每一个年代的线索。
                        日出又日落、日出复日落、日出再日落……
                          也不知过去了多少天,平安抽出了折柳、抽出了断桥、抽出了鸳鸯、抽出了绝代佳人、抽出了万里江山……
                        每抽出一物,便会转动一次,每转动一次,便是过了一世,每过了一世,这绣球世界上便又少了一物。
                        最终,亭台楼阁、才子佳人散落一地。绣球也不复存在。剩下的,是一个小小的木盒子,盒子上的蛛丝牵引着每一个物什。
                        在最后一个年代里,只剩得一人。
                          只见他一袭的白衣,负手而立。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平安不知道自己已经泪流满面。
                          他只知道,他注视着一个世界,变化了一千年。
                        忽然觉得人生在世也不过如此罢了。
                          仿佛用尽了所有的气力,颓然躺在了地上。
                        虽然他还很小,他还有许多事情都不明白。
                          但是他隐隐约约地似乎明白了,这世界上所有的因果,都只不过是因为人与人的相遇罢了。
                          遇不到,便什么也没有了,没了喜、没了悲。
                          喜悲喜悲、喜悲喜悲。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03-16 12:29
                        回复
                            平安看似脾气温顺,但其实是个非常固执的孩子。
                            第二年的春节到了。
                            火树银花不夜天,家家户户贴对子放鞭炮。
                            “平安来放鞭炮了。”母亲朝屋里喊道。这个孩子最喜欢放鞭炮了,每年都要他来点。可是今年唤了几声也不见出来。
                            “不必理他了!”父亲皱眉,一摆手。
                            此刻,平安趴在书房的地上。母亲知道他爱趴在地上,就干脆缝了棉垫子在他常趴的地方垫着。
                            于是,哥哥每日坐在八仙椅上读书写字,总是坐的端端正正的。平安则像猫儿一样窝在哥哥的脚下,专心致志地研究他的绣球。
                            这时哥哥轻轻踹了他一脚,“母亲叫你。”
                            没反应。
                            又踹一脚。
                            没反应。
                            叹气。
                            此时平安的心还完全在那个绣球上。
                            拿下最后一座寺庙,又把绣球解开了一次。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一地的物什没有再次合成一个绣球。
                            平安长舒一口气,这次,他真的把绣球解开了。
                            整个人躺在了地上,脑海中同时浮现着一千个一万个故事。
                            从第一次到现在,他一共解开了这个绣球三千次。
                            三千?
                            “哥哥。”
                            “嗯?”
                            “三千这个数字有什么说法吗?”
                            温玉思索片刻,“应该是‘三千世界’吧。”
                            三千世界即是一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平安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坐起来,拿着绣球的核,也就是那个小木盒子。
                            打开——
                            里面装着一张纸条。
                            再打开,上面写着——
                            带前朝酒一壶,速来墨子山!
                            落款是明阳散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03-21 00:00
                          回复
                              字体张狂,看得出是写的很急,再配上那句话。仿佛就是昨日刚写下的似的、仿佛那人还在山上等着似的。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写的我快出家了,以后争取不再写这种玄而又玄的玩意儿了。这一章算作过渡章吧,想让小受拜师然后身怀绝技什么的……原谅我这个当娘的心情吧,这孩子是个呆货,那就多加持一些特殊技能用来日后防身也好。毕竟,如果从了小攻那过的可是水深火热的生活呀。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5-03-21 00:01
                            回复
                                两人沉默思索,墨家的阵法从汉代开始就渐渐失传。到了本朝,全天下还会布阵的就只剩下了他墨子山的寥寥数人罢了。每一个人都是按阵型和事先约定好的标记上山的。像这样霸道的横冲直撞的还是头一回见。
                                “你看他破阵的手段也忒霸道了,说不定是天生神力兼之利器直接毁了阵型。懂得大千的人咱们可都认识。”刘老儿道。
                                “不会。”公子觉得仿佛自己被侮辱了一样,“我的阵靠利器是绝对劈不开的。”
                                刘老儿只得不语。
                                “莫非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公子自语,“毫不迂回的直线破大千阵连我自己都做不到……这人定是个神人!”
                                刘老儿摇头,他还是觉得是“天生神力”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于是两人站在那里耐心的等着。
                                不一会儿,树丛里冲出一个身影,踉跄两步,才站定。
                                墨发、白衣,背着个小布包,是个小小的孩子。
                                二人愣愣地看着平安。
                                于是平安也愣愣看着二人。
                                父亲教导自己要有礼貌,于是平安率先打招呼道,“叔叔、伯伯好……”
                                刘老儿想着自己刚才推断的“天生神力”,在对比眼前这个瘦弱的小孩儿,忍俊不禁,大笑起来。
                                只有那个公子还痴痴问道,“敢问仙童尊姓大名、师出何处?”
                                “仙童”是什么意思?夸我的?平安想了想,老老实实回答,“我叫贺平安。”
                                “师出何处”又是什么意思?想了半天,平安不好意思的回答道,“我是在家爹爹教的。”
                                “那还敢问令尊尊姓大名,所学又是何门派?”
                                “我爹爹叫贺筝,他教我的《论语》……不过我学的不太好……”
                                公子围着平安转了好几圈,最后叹气问道,“那你是怎么破我的阵的?”
                                “把墙拆了。”
                                “你不可能拆的开。”
                                “拆的开的,每一堵墙都留有破绽。”
                                那公子一口血差点没喷出来。他费尽心思布的阵,自诩天衣无缝,竟被一孩童评价为“每一堵墙都有破绽。”
                                于是三人来到阵前,平安为他们演示如何破阵。
                                搭阵的墙用阴沉木所制,是一种比金石还顽固的木头。那公子为了精益求精,连一颗钉子都没用,整堵墙全都靠各自形状支撑,紧密咬合、环环相扣。如果没有诀窍,纵有千人也推不动那墙分毫。
                                可是平安却是知道诀窍的——这和找到绣球的“因”是同样道理,只要找到最关键一块木头,从正确的方向抽出,整堵墙便散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5-03-22 12: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