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10,742贴子:9,648,218

【学术交流】从零开始学中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转载自兴趣部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3-23 16:27回复
    在中医部落里看到有很多人热爱中医学,想学习中医,我也想尽自己所能帮到大家。
    为此,我准备了有一段时间来发布此系列的帖子——从零开始学中医。
    我会尽量用通熟易懂的方式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从基础学起,从基本知识开始,希望此系列帖子能真正帮到大家。
    由于个人时间有限,所以每天发帖的内容不会太多,希望大家能谅解。另外我深知自己的资质,有哪些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能指出,指点我,我也需要进步。
    我们就要开始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了,需要准备什么呢?
    1、规划一下每天拿出几个小时来学习。
    2、建议准备一本中医基础理论,哪个出版社的都行,最好是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正规嘛。
    3、准备个小本子,写一些经典原文,你喜欢的内容等等。
    4、重点的知识会用“【】”这个括号标记,重点知识是需要反复理解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3-23 16:28
    回复
      【绪论】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绪论都不怎么看,为什么呢?首先,绪论的知识,期末考试占的比例实在是少,所以当时也就有了一种”不学也没事“的心态。现在,我已经意识到了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思维。
      绪论里知识的意义对我来说,最多的帮助并不是在临床上的,而是我对【中医】这个名词的理解,以前可能只是认为,中医不就是用中药给人治病么。其实中医不仅仅在这个层面。在这多说几句。中医,是咱们中国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国文化在实践中的表现。中医理论知识体系形成,来自先人们长时间的对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来自于对生活的认识,来自对生活的理解,再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中医理论体系也就慢慢应运而生了。
      举个小例子:有一位先人,他发现用一种石头来扎脚的某个特定的部位,会使头疼的症状缓解,屡试不爽。后来知道了,哦!原来这种石头有这样的作用,刺激脚上的某个部位会有这样的作用。慢慢的先人们发现了砭石,发现了经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再举了。
      中医药学,有着自己单独的理论体系,不要用西医思维来学习中医哦。已经学西医的成员怎么办?凉拌。呵呵,暂时放下西医讲的解剖学,不要用西医解剖学中的脏器往中医上同名的脏器上按,这个问题后面详细说明。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3-23 16:29
      回复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概念是重点,中医生必备,因为考试总考。概念这东西是高度概括,背一背还是有好处的!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内容的一门科学,是世界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个不用过多解释。重点要知道防治,中医学一个特点:”治未病“!现在有好多市级三甲医院都有个单独科室—治未病科,或者叫治未病中心。可见治未病在中医里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这里也有个小故事:扁鹊三兄弟,扁鹊在兄弟之间排行老三,老大医术最高明,常常治病于未然,但名气不大;老二次之;老三扁鹊医术最差,常常治好的是危重病人,人们都以为扁鹊有起死回生的医术,却不知实情,治未病的重要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3-23 16:30
        回复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内容
          ★1、整体观念。学习中医一定要有个整体的观念。【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查,诊法合参,病证结合。其中就有整体审查这一项。
          人体各个脏器都是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再讲简单点就是一家的。以五脏为中心,配六腑,气、血、津液通过经络,通过各自通道,将全身都统一协调起来,这样人才能想怎么任性就怎么任性。
          不仅人自身脏腑器官是整体,人与自然也是一样。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自然,无论是何时何地,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有的人不信,非要逆着来,冬天非要吃西瓜,结果弄的脾胃虚寒,水谷不化,天天便溏,跑肚拉稀。四季分明,到了什么季节,就应该顺应自然,顺应四季,做相应的改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从古自今,皆是如此。我上学的时候也不信,拿自己做了一回试验,冬天我吃生姜,我看吃多了有什么效果和反应,结果流鼻血流了好多天。人要想长寿,就得和自然统一,走一个步调。引用《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经典语句,【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现在的人喝酒跟喝水似的,能长寿么?还有吸烟,更有甚者吸毒,这样的人要是能活百岁还有天理了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3-23 16:36
          回复
            ★2、辨证论治。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对疾病进行辨析判断和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辨”大家都懂,就是辨别,识别,区别的意识。
            【证】大家要注意了,这个“证”和“症”可不是一回事,有的人总是把症状的症,误认为是辨证的证,其实“证”是可以理解为“证候”、“证型”的意思,举个例子,感冒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这两种情况大家都知道,两者共同点都是感冒,不同点一个是风寒引起的,另一个是风热引起的,这个“风寒”“风热”就是两种证型,或者说是两种证候。症状的症呢,还是说感冒,比如说某个人感冒了,说自己头痛,咳嗽,打喷嚏,发热等等,这些都是他自己感觉到的,感觉出来的,这些都叫症,症状。这样相信大家能区别开来“证”和“症”的区别了。
            说完了“证”和“症”的不同点,再说一说他们之间的联系。在这里还要区别两个名词,【症状】和【体征】。什么是症状?刚才感冒那个头痛、发热都叫症状。体征是什么呢?“体征”是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发现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征候,比如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再比如一个人有腰间盘突出症,他的直腿抬高试验检查为阳性;一个人股骨头有病变,检查”4“字试验阳性,这[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和[4字试验阳性]都叫体征。[注意]:感冒我刚才说有头痛,咳嗽,打喷嚏,发热的症状,但是有的症状,既是症状,又是体征,比如咳嗽,打喷嚏,这些医生(检查者)也都能检查出来,所以也是体征;患者也能自己感觉到,所以也是症状。
            搞懂了”症状“和”体征“的区别后,我要说的是:症状加上体征,就等于证候。这就是”证“和”症“最直接的联系了。
            一个病有好多证型,比如感冒,什么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气虚感冒,阴虚感冒,等等,他们都是不同的证型,怎么区别?靠的就是他们各自不同的症状和体征。风寒感冒,患者有怕风怕寒的感觉,但是热的表现不怎么明显;风热感冒,患者有发热,咽喉疼痛症状,热表现的明显,而寒表现的不明显。通过这些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我们区别了不同证型,或者说证候。我们决定了要学习中医,就要做好长期和”证“”症“打交道的准备了。
            以上,就是【证】【症】【症状】【体征】他们之间的关系了。有点多繁琐,慢慢理解消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3-23 16:38
            回复
              ★★★第一节 精气学说
              ★一、精气与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精气,又称为“精”。与“气”是同义,是宇宙万物所剩的原始物质,在古代哲学中,指的是充塞于宇宙之中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肉眼看不到)的精微物质。精气是生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的物质,包括人。
              概念说的有点玄乎吧,我看完了我也蒙,哲学这东西必须深奥,不深奥就不叫哲学了。
              怎么理解?首先不要认为精气就是“气儿”,我个人认为,把精气当做原子、分子比较容易理解。精气就是构成宇宙中所有物质最基本的、最精微的物质,可以理解为原子,肉眼看不到,但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我们的桌子,我们的书,我们的手机,我们的电脑,还有动物,植物,人,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无数个原子组合在一起,造就了雨宇宙中的万物。“气”与“精”同义,但是有的时候,“精气”指的是“气”中的精粹部分,比气还要精微,比原子还要小,比如原子核,中子,质子等等。这些精微物质,共同的统称是精气,也叫气,也叫精。
              再从新梳理一下,【精气,精,气】,是宇宙中最精微物质,比如像原子类的;【精气】有时候指的是比气还精微的物质,比如像中子,质子类的。当然你也可以把它们想象成其他物质,只要你能理解“精气,精,气”它们很小,很精微,是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物质就好。【精气如水,滋生万物】,希望能背下这八个字。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精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大家知道就可以,书上有很多原文,这里不再列举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看看此章节即可。此处还提到精气“有形”和"无形"的问题,这个也好理解,就是精气确实存在,能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组成物质,只是你只能看到,组成的物质,却看不到组成物质的精气罢了。这就是“有形”和“无形”。
              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原子,中子,质子,电子什么的,都是一直在动的,动的很小,但是一直在围绕着原子核在动。正是由于这些精微物质一直在动,所以咱们的自然界才能一直在不停的变化,宇宙也在一直变化。这种动,是普遍存在的,你能想到的、看到的任何物质都是在动的。就像时间一样,永远也不会停止。有人说,桌子不动,书也不会动啊。其实他们一直在动的,只是你看不到组成桌子、书的原子在慢慢的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桌子会慢慢腐烂,书也会慢慢变黄。这可能会经过十几年,甚至上百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3-23 16:41
              回复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精气学说,让我们认识了万物本原。组成人的本原也是精气。所以说精气有的特性,人也一定会有。人的感觉、思维、情志等精神心里活动,都是由精气无时无刻的运动变化产生的。从某个角度说,人就是精气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产物。无论人做什么,都不能违背自然界,违背了精气本身。如果违背了会怎样?我只能告诉你肯定没好事!
                精气的广义,就是组成宇宙中万物的基本物质。在中医里,精气更多局限于具体的生理方面的内容。比如说,血气、谷气、胃气、肾气、肝气、先天之气、后天之气,都是非常具体的。血气,组成血的精微物质;谷气,组成水谷的精微物质;胃气,组成胃的精微物质,等等。所以说人是有气构成的,《类精·摄生》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可见精气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好好理解“精气”、“精”、“气”吧。明天开始接触阴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3-23 16:42
                回复
                  【在这里强调一下】,我举得所有的例子,都是为了让初学者能够容易理解,中医名词的意义,但是,但是了啊!但是,例子只是例子,中医讲的“精气”绝对不是原子!中医的“精气”是泛指宇宙中的精微物质,包括维持我们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精气”是动的,不是静止的,“精气”是有生命的,它包含的意义太广阔了,就知道是泛指宇宙中精微物质就行,不需要过度的研究广义“精气”。还是要记住【精气如水,滋生万物】,这八个字可以概括“精气”的内涵和特点。
                  狭义的“精气”就是昨天说的,像肾精,肺精,肝精,等等,指的是具体的脏器,具体的精微物质。
                  “精气”跟原子 一点关系都没有,讲原子只是为了让大家方便理解,希望没有误导你们。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3-23 16:43
                  回复
                    你在干嘛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5-03-23 16:44
                    回复
                      以上两个例子应该能让你理解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性了。【阴阳也是一样,也是对立统一的存在。也是指的同一件事的,两个不同的意义,两个不同的方向,两个不同的内涵。】
                      这样说“矛盾”和“阴阳”就是一回事了么?不是!【“阴阳”比“矛盾”要更具体】!阳泛指热的,动的,快的,方位是上的等等;阴泛指冷的,静止的,慢的,方位是下的等等。
                      还是举例说一下:刚才举得那个天气的例子,热和冷,你能说,哪个是“矛”哪个是“盾”么?但是阴阳可以,“阳”在刚才的例子里指的就是“热”,而“阴”指的就是“冷”。再举个例子,你能说“天”与“地”哪个是“矛”哪个是“盾”么?阴阳就可以解释,“阳”指的就是天,阴指的就是“地”。所以说阴阳比矛盾更具体,更具有唯物性。【阴阳学说,属于唯物辨证、对立统一的古代学说,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思想——这是概念,要记住和理解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3-23 16:44
                      回复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的最初含义很简单,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刚才那段老子《道德经》的原文“万物负阴而抱阳”就是这意思。后来阴阳引申的意义内涵就多了,气候的暖热,方位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的运动和静止,季节的春夏秋冬,物体重量的轻重,速度的快慢,太多太多了,你能想到的,基本都能用阴阳来划分!你说“阴阳”两个字是不是蕴含世间万事万物呢?!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要注意这概念说的“某些事物和现象”一定是指的同一件事物和现象。举个实例:现在知道了,热为阳,寒为阴;天为阳,地为阴。但是你要是说 热为阳,地为阴,这就不对了,自己也应该觉得别扭吧,因为这“热和地”指的不是同一件事物和现象。
                        今天暂时先说这么多吧,慢慢理解慢慢吸收。明天会更具体的说阴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3-23 16:45
                        回复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可见《黄帝内经》指的【阴阳】就是根本,就是天地,万物,变化,生杀(可以理解”生杀“为生长和毁灭)的本始,本原。阴阳作为万物根本还有一些特性,要记下来。1、普遍性。2、关联性。3、相对性。
                          【普遍性】体现在: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发展、运动、变化、灭亡,都蕴含着阴阳的道理,是普遍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的。例如:时间、方位、季节、温度、速度、情感等等。
                          再此还是想从新说一下阴阳的概念归属问题,【凡是主运动的,温热的,向上的,快速的,等等,都归属阳;相反,凡是主静止的,寒冷的,向下的,慢速的,等等,都归属阴。阴阳是指同一事物内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大家还是要好好理解阴阳。
                          给你们一些现实中的实物,你们能区别阴阳么?
                          天和地 热和冷 快和慢 好和坏 昂贵和便宜 高和低 舒服和难受 胖和瘦 高和矮 粗和细 远和进 背和胸 手心和手背 硬币正面和反面 等等,还有很多很多,你们区别下阴阳。
                          【关联性】体现在:一定是指的同一个事物,无关联的事物,无法区别阴阳。举例:热和冷,快和慢。热和冷是指的温度,所以热和冷是归属温度的阴阳,热和冷具有关联性;同样,快和慢指的是速度,所以快和慢是归属速度的阴阳,快和慢具有关联性。但是,你把热和慢放一起,就没法找到关联性了,没法说阴阳了。这个昨天我也举例子说明了,今天再次看到这个例子,是不是让你理解了呢?这个感觉好像咱们上小学时候学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似的。
                          【相对性】体现在:阴阳是运动的,变化的,并不是静止的,永远不变的。速度的快慢是运动的,变化的,快的可能会变慢(比如跑步跑累了,速度自然会慢下来),慢的也可能会变快。温度的冷热是运动的,变化的,热的可能会变冷(比如你的热水袋会慢慢变凉),冷的也会变热的。这应该都能理解。”塞翁失马“的故事都知道,好的事情可能会变化成坏事,而坏事也可能会变成好事!
                          下面的图是《中医基础理论》给出的事物、现象阴阳属性归纳表。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3-23 16:46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22楼2015-03-23 16:47
                            回复
                              见到阴阳对立,就一定要潜意识告诉自己,有对立肯定有统一。
                              这里也有几个经常考的原文,一定要记,今年执业医师考试就考了阴阳对立的原文,期末考试也总考这的原文。“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看到原文首先想到这是在说{阴阳的对立制约}问题。
                              本来想今天说一下怎么将阴阳运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大家总问我的“怎么减肥?”但由于时间关系,后面还有些知识没讲到,减肥问题暂且放一放,等后面的阴阳全部说完之后,再说减肥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03-23 16: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