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lie精品吧 关注:227贴子:2,059
  • 4回复贴,共1

【转载】论文:关于对后荣迷现象的思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作者:作者不详


IP属地:辽宁1楼2015-03-27 06:52回复
    3、张国荣所引领的文化的影响
    随着《monica》的大热,他成为香港文化昌盛的象征,那个唱着《第一次》、《少女心事》、《不羁的风》的前卫少年,将比较不羁、反叛的青少年形象带到了主流文化中,可以在主流的电视屏幕上出现,由此引领了青少年反叛文化。当他从一个时代的象征走向一个时代的先驱,他没有刻意迎合大众文化的趣味,而更像一位艺术工作者。他表明一个演员应该是雌雄同体的,在97年跨越演唱会,他一身男性黑色西装,穿一双红色高跟鞋,这种性别的融合在2000年的热情演唱会上更是大胆,胡须、长发、西装、裙装、露背装,展现他独到的性别意识。他的目的不是哗众取宠,故意炒作,而是探索自己对于爱、美、自我、人生的理解,引领了“性别文化”。中国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社会,文化亦如此。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认同建构的复杂性。他第一个公开自己的性取向,流失了部分粉丝:他的热情演唱会在国外广受好评,却被中国中国记者斥为“扮贞子”、“扮女人”。在他刚去世时,媒体对他的报道很少提及他对文化的贡献,相对于梅艳芳的离去,一些高官如董建华等高调致送花圈,香港政府称其为“香港的女儿”,并到中学去歌颂。而对于张国荣却显得敏感。直到今天,部分官方媒体纪念追忆张国荣的节目,仍小心翼翼。一些电视节目选播张国荣演唱会片段,会跳过“红”的片段。这种边缘的,非体制的文化是批判的,自由的。“张国荣所贡献的性别文化及青少年文化,到今天虽未被主流文化所接受,但它的确以扩大化趋势发展,部分学者也着力于对此的研究。同时,张国荣也几乎成了某些边缘团体的默认代言人了,例如:性别研究者,女性主义者,部分同性恋团体,这些也都自觉不自觉的成为张国荣的默认后援团。”
    【1】后荣迷的强势出现,让太多人感到意外。而从以上的原因分析出,后荣迷的出现不难解释。同时,怀旧文化的温存也是原因之一。而在大的可察原因下又有许多发酵的“潜藏”原因,直到今天,十一年了,对于张国荣的思念仍未减退。他不断被人提起,不断被人记住。


    IP属地:辽宁8楼2015-03-27 06:59
    回复
      三、 后荣迷现象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后荣迷力量不容小觑,他们对于社会的影响会随着队伍的壮大而扩大
      (一)引导媒体商业方向
      随着经济压力的运转与提升,影像文化几乎被腐蚀成了商业文化。粉丝团体最大的影响就是消费方向的影响。后荣迷是一个潜力股,以后发展程度不能就此盖棺定论。这是一支庞大的消费群体,“兴趣”如此集中,轻松开启媒体商业方向,引导市场。“早前环球唱片在香港推出张国荣的《最红·最热》精选碟,创10日卖4白金(12万张)唱片的销量。该唱片自2009年3月28日正式发售以来,在香港HMV唱片销量排行榜上,连续3周排名第二,5周排名第一,期间三次卖断货。唱片发售两周后,TVB电视唱片广告遂以一个此前从未出现的名词‘神级’巨星来称呼张国荣。几乎是同期,2009年3月26日开始由张国荣等主演的电影《东邪西毒·终极版》也在经过戛纳首映后,在中国内地各大城市公开上映,三天票房已突破一千万。”
      【2】13年9月12日发行的限量版写真集,在消息发布后就被预订一空,而仍有大量粉丝叹息未能买到。历数每年唱片公司都不遗余力出版CD,书籍,相比已故巨星邓丽君、李小龙、梅艳芳、张雨生等,张国荣的相关CD、书籍是再版最多的明星。许多商家出售多样张国荣纪念衫,明信片及其它相关周边物,而张国荣正版、首版CD价格逐年攀升,高至万元。同时,在许多电影电视中都选择性插播相关张国荣内容:电影《80后》开篇背景音乐即选用张国荣金曲《有谁共鸣》,电影《为你钟情》中张国荣信息贯穿全片;众多选手在“百变大咖秀”模仿张国荣经典歌曲与形象,统统这些,致敬同时又拉高了收视率,看准的便是后荣迷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IP属地:辽宁9楼2015-03-27 06:59
      回复
        楼主写的真好,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4-25 14:52
        回复
          我和楼上一样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12-09 18: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