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呙木艮吧 关注:4,684贴子:118,911

【苏木】2015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前也在丫吧发过心情贴,后来基本都删掉了。好像这个地方不错,这段时间又处于低潮期,就重新开个帖子发发牢骚。其实很多事情做了之后才觉得有些傻,比如有的没的都发个贴,比如发了就发了呗还要去删。希望这个帖子能保留得久一点,毕竟消极也好幼稚也好,都算是曾经的自己。
喵镇。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4-20 21:59回复
    每到一学年快结束的时候总会想很多,大概是因为接踵而来的考试。且今年毕业还有一大堆事情,更是让我心烦气躁。
    说到大学,读这个也并非是我本意。高中不努力,高考只能勉强上个三本,却选择了通过中介出国。当时也就奔着出国去的,且自以为年轻就不该呆在家附近而是走得远一点,所以当时的决定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考虑的。家里反复问过我,我的回答都是毫无犹豫的肯定。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我根本没有这是在选择未来人生道路的概念,于是就这么轻易地把自己推向了一条未知的去路。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4-20 22:12
    回复
      欢迎欢迎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04-20 22:20
      回复
        略微总结一下,我认为当时的心态还是高二高三那两年种下的果。被家里和老师劝着选了理科,以后一直在混日子,根本没有认真学过什么。非要说学习,语文算一门吧,也多是为了证明“我明明就文科好还让我读理科”。但现在再来看,这也算推动了我的兴趣发展,当然这是后话。
        说实话我这个人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怎样都无所谓,所以数学成绩再差也不会影响到心情。相反,每次语文考试都会关心谁的名次在我之前,然后估摸着下次怎么考得更好。
        因此高中这几年特别是到高考之前,我成绩极度不平衡,数学和语文最大差距能拉到近100分,也是不容易。
        扯远了。高二时我还镇重考虑过转科的问题,结果自然是连提都没向家里提出来就烂死在心里了。可见我果然是能把自己纠结出毛病的人,这个以后也会有表现。
        高三也遇到过一次转折的机会。当时在美术老师家学画画,当然这是额外的,跟高考毫无关系,毕竟我不是艺术生。有一个参加艺考的机会,具体怎么着我也忘了,反正是有个机会考美术院校。跟家里争执了一段时间,结果也不用说了,否则我现在也不会坐在这里发牢骚。
        其实倒不是我后悔没有选择另一条路,就像大学时埋怨怎么没有考虑清楚就选择出国一样。这要提出看了无数遍的《蝴蝶效应》,它让我明白无论怎样选择,人生都不可能完美,哪条路都有让我们遗憾的东西。这一点想通对我之后心态的调整也很重要。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4-20 22:25
        回复
          家里不止一次说,既然是自己选择的,硬着头皮也要做好。虽然道理都明白,但依然做不到。复习的时候看着看着就不知想哪里去了,等一页看完才发现脑袋里空空如也,只得又从头看起。我也很努力地集中精力,但很快就放弃了。我不禁开始怀疑,是因为我不喜欢它所以看不下去,还是我已经潜移默化地养成了懒散的习惯,做什么都没有效率呢。就像我也会经常想,是讨厌的事才做不下去呢,还是我本来就是个做什么都没恒心的人。若是后者,还是有些可怕啊。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4-20 23:01
          回复
            最近我总自嘲,不知道下半年我在哪里干什么呢。说白了就是毫无计划。就算我能够努力做到,我也不愿意按着计划读研,然后找个朝九晚五的工作,每天接触的都是毫无兴趣的东西。
            有学姐去了非洲工作,虽然常听她抱怨条件不好,工资也没有想象中的高,但我觉得如果有机会我还是会出去的吧。
            其实我是个恋家的人,但不愿意就这样走上普通人的生活轨迹。不管年轻与否,都要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去一些没去过的地方。
            我常想,成功的定义,或者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别人的例子终究是别人的,自己的生活还是要自己去过。
            我也幻想过未来无数的可能性,但都以不切实际而终结。于是我又考虑起下半年做什么这种实际的问题,却还是没有结果。
            总觉得从高二分科开始,到现在这么多年都是浑浑噩噩过来的,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热爱的事情。无数次地想过改变,直到意识到自身不去改变,不管环境如何,到头来还是一样。
            又开始说大道理了,道理我还可以洋洋洒洒说一大堆,怎么做才是关键。去年回国前正处于内心矛盾的时期,甚至想到看心理医生。后来回国一玩,什么都忘了。看来我果然只能玩,其他什么都做不了。
            其实这也说明我的烦恼只是针对于现状罢了,纠结期过了再回头看看,也没什么大不了。
            正巧这段时间就是毕业前的纠结期,所以容我多抱怨几句。反正我就是在不断怀疑自己,再借肯定自己的另一面来获得安慰,如此反复。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4-20 23:19
            回复
              写了半天,好像心情也没那么差了。虽然明天就考试了,该看的书才看一半。果然我不喜欢的,考得好坏也无所谓,最担心的不是我自己,反而是家里的心情。
              也许什么都要等到自己经济独立才行吧,这也是大家最常提到的词。我自然也是希望早些独立的,不用什么都要考虑家里的感受。比如如果我想留在这里找些其他事情做,就会考虑到家里的感受,毕竟不是他们支持的却还要用他们的钱。
              跟同学也说到过,有人说回去工作一段时间,如果想读书了再申请也不迟。对于我来说私心是想继续读书的,毕竟这么几年可以说根本没学到什么东西,一个人还是需要足够的知识的。但我又不清楚到底喜欢什么,倒不如等几年,也许就找到自己的爱好了呢。姑且抱着这样的希望吧。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4-20 23:43
              收起回复
                刚去超市回来,买了一大袋菜,考试周可以撑过去了。天黑得越来越晚,七点依然阳光灿烂。记得去年五六月份,考完试又还没回家,一个人无所事事,每天吃了晚饭就跑出门溜达,跟着谷歌地图把城周边都逛了个遍。找到几个不错的空地,经常会过去,等到十点左右天渐渐暗了,便拿出手机应用对应着天空认星星。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4-21 01:09
                收起回复
                  写着写着成了日记,鸡毛蒜皮都可入笔。我是有写日记的习惯的,从初二开始。那时正是伤春悲秋无事说愁的大好年纪,一天的日记简直当个短篇。后来渐渐没那么多可写的了,倒不是没那么多感慨,只是表达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如果说高中甚至前两年的日记都还有堆砌词藻的毛病的话,从去年开始就真的成了实实在在的“日记”了,流水账般记下发生过的事,只言片语表述下自己的感受,一天只五六行便完了。
                  某同学说过,等到记流水账都能不知不觉把感情记进去的时候就算真的会写作了。
                  也依旧记得七堇年的那句话,“若我们真能做到举重若轻起来,至少在表达上,该是多么好。”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4-21 01:18
                  回复
                    趁着夕阳大好发发呆,不去想烦心的事。我一直以来对待不喜欢的事就是,不去想,说严重点,就是逃避。从高二开始,逃避不喜欢的学科,逃避不喜欢的班级,逃避喜欢的人(这是例外)……其实高中的班级也没有那么讨厌,当然这是从现在的角度来回忆才能坦然说出的话。毕业时也认真写过一篇文章,勉强称为对高中时代的纪念,里面除了少数几个关系好的同学,没有一句话是面对于整个班级的。
                    总想着,若以现在的心态再读一次高中该多好,我一定努力学习,考个好大学,选个喜欢的专业。更重要的是,中学的感觉,是就算现在仍在读书的我也再无法感受到的了。在国内预科那三年每次回家路过高中学校,看见放学出来的学生,除了感叹青春这两个字也说不出其他来了。可明明自己也还年轻,干嘛非要学老人家叹气呢。
                    高考前正是我最迷茫的时候,那时还不知道下半年会在哪里读书,但那时心态也算平衡,无论哪一种对自己都是新的生活。除了感叹一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也没什么可忧虑的。
                    对比现在,其实挺相似的,不知道考试结果,不知道下半年会怎样,却也依旧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真不知道是该说自己适应能力强还是脸皮厚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4-21 02:09
                    回复
                      复习不下去了就洗个澡,骚扰下同学们。大家都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曾经的学霸都不想考研,准备读完就回国了。果然学习气氛很重要啊。或者说是因为同类的磁场相互吸引,所以我们学渣就聚集在一起了?……
                      也是,能选择读这个的大都不外乎一个原因,高考不好,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若真是想出国留学的,大可申请更好的学校。只是想拿国外文凭的,也不至于念得那么辛苦。念得不容易,学校也很一般的,怕也只有被中介忽悠来的我们吧,哈哈。
                      倒是见过一个同学,在国内中介的时候,说自己很喜欢经济,这还是我唯一碰到的喜欢经济的人,可惜后来因为语言的原因没有考过,也就没有和我们一起出来了。
                      在这边挣扎两年真是觉得自己学习能力提高不少,但没有横向比较,也不好妄下论断。只是觉得,若用中文学习,肯定会轻松太多。这么一回想高中的学业,简直别提多简单了。所以我是更偏向回国读书的,且我本来就更爱本国的文化,回国读自然最好。只是应该没这个机会,毕竟喜欢的和在读的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样东西。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4-21 04:50
                      回复
                        身边好几个朋友都喜欢刘同,就说一起出来的近十个同学中,有两个都带了他那本《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和《谁的青春不迷茫》。单看题目还算戳到我内心的点的,可就是没有看的欲望,无非是同一类型的心灵鸡汤。虽然知道偶尔的鸡汤也很重要,但道理听太多还是会烦的。况且到一定年纪很多事自己都能悟出来,也用不着别人用鸡汤来点醒自己了。
                        这话说得有点别扭,我自己也没多大年纪啊。其实很多事情大家都明白,只是不像我这样成天放在心上,白给自己压力。我一度觉得我有受虐倾向,看电影就挑悲剧结尾,喜剧反而看得心塞。就像每次跟一个朋友出门,看到一对亲密的情侣,他总会说好羡慕哦,而我在心里嗤之以鼻,根本提不起对所谓美好爱情的一点向往。这种极度不平衡都快算心理变态了吧……
                        去年六月份自己在家喝闷酒,后来也找朋友一起喝过一次,都是为了发泄一下心里堆积的负面情绪。当所有清醒状态下的刺激都不能满足我受虐的心时,醉到某个点才正好能激发我的泪腺。而且听他们说我的点都很奇怪,比如那些星星为什么离我们那么远它们好孤独之类的……也许是当时才看完《三体》的后遗症……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4-21 05:42
                        收起回复
                          现在努力就是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5-04-21 08:53
                          回复
                            一切会回到正轨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5-04-21 12:11
                            回复
                              吐槽下我看你帖子手机差点掉马桶里。。。幸好我手上这个老爷机质量堪比诺基亚,摔地上n次,进水n次都没关系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4-21 12: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