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词典吧 关注:20贴子:121
  • 0回复贴,共1

三十六计之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比喻趁混乱时机,谋取某种意外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探 源】
本计为三十六计第四套第20计,“混水摸鱼”一词,起初可能是渔民们从捕鱼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句经验性俗语,后来逐渐被移植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以至被兵家和军事指挥员们用来作为表述某种军事谋略的军事术语。在军事上指有间给敌方制造混乱,或乘敌方混乱之机,消灭敌人,夺取胜利。在战场上,冒充敌人而蒙混过关是此计常用的术法。
【原 典】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注 释】
  ①乘其阴乱:阴,内部。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
  ②随,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兑上)。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如象名“随”。随,顺从之意。《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为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释 义】
 乘着敌方内部发生混乱之际,利用他力量虚弱且没有主见,使他顺随于我方,就像《周易》随卦象辞说的:人到夜晚,必须入室休息一样。
【前人批语】
  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日:“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此而取之。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
  【古今战例】
  搅乱局淝水败苻坚,张守圭平定契丹之战,俄土锡诺普海战,以军包抄敌后挽败局
【应用解析】
*制造混乱,捞取私利
在竞争当中取利的办法很多,其中乱中取利是较好的办法之一。它不但可以轻易地从中捞到好处,而且陷于混乱的各方都可成为取利的对象,因为大家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互相争夺之上,必然会有很多利益无暇顾及,各自也都会暴露出很多可乘之隙来。动荡混乱的局面不是经常会遇到的,所以要积极利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能否把水搅混是本计能否成功的前提,原因如下:把水搅混,可使鱼无处藏身,而浮到水面上来;把水搅混,可使鱼无处晕头转向,四处乱窜;因为水被搅动,鱼在水中随波逐流,不能自主,非常需要找救命之地。
*以假乱真,借机行事
水被搅混之后,能见度必然极低,鱼在水中看不清方向,也更难辨别真伪,这时我们把假的伪装成真的,并将其混入真的之中,有敌人“蔽而不察”的时候,我们便可借机行事。以假乱真要完全凭借混水为掩护,不然很容易被识破。
混水摸鱼使用的方法是使敌人的视听失去作用,从而达到把自己行动隐蔽起来出奇制胜的目的。为此:可以使敌数力冲撞,使敌蔽而不察,使敌六神无主,使敌出现怯弱衰败的情况,利用第三者把水搅混。
*利用漏洞,鱼目混珠
  不懂装懂是不应该的,但是利用形式上的缺陷、管理上的漏洞来渡过难关或取得利益,却是混水摸鱼计谋的一个内容。运用这个谋略必须注意:水混鱼混人不混,莫让污泥溅满身,莫被螃蟹误钳手。
【精 评】
在浑浊的水中,鱼儿辨不清方向,在复杂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会动摇不定,这里就会有可乘之机。由于乱生于内,而形于外。因此,设谋乱敌,最有效的办法就莫过于去钻进敌人营垒之内,乘机搅浑水,以便从中摸鱼。但更多的时候,这个可乘之机不能只靠等待,而应主动去制造。一方主动去把水搅浑,一旦情况开始复杂起来,就可以借机行事了。
【商战赏析】
  商界有人善搞“炒蛋战术”,以便从中浑水摸鱼。炒蛋战术的作法是,先是东鳞西爪地乱扯一通,把对方搅得思路混乱,精力疲倦,使一个条理简单的洽谈变成十分复杂。然后借对方精神不佳之机迫使拍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搅和的人所以能够取胜,关键在于困惑了对方,使他们对一些事情一时无法加以比较。
  对付搅和者的办法是,要有勇气说:“我们不明白”、“我们不了解”。坚持事情必须逐项讨论。当搅和者诱你讨论时,你要迫使他回到你的思路上来,且要让他倾听你的理由。防御的要诀就是在你尚未充分了解之前,不要和他讨论任何问题。即使在正常的谈判中,“我不明白”也是有力的谈判策略之一。


1楼2015-04-21 23:4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