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李世民是否知情并批准辨析
根据殷开山传和刘文静传的记载,二人并未向李世民报告此事,但是,按照薛举传的说法,“行军长史刘文静、殷开山请观兵于高墌西南”,这个“请”字,似乎说明二人就此请示过李世民,但是,后面又有“太宗闻之,知其必败,遽与书责之”的记载,似乎又说明李世民事先并不知情,得知后也根本不同意。这该如何理解呢?
我认为,这里面涉及工作流程中的报备和报批的概念。
当时,李世民已生病,委军事于刘文静和殷开山,但是本人仍在军中。因此,刘文静和殷开山(主要是刘文静)一方面拥有处理日常军务的权力,不可能事事向李世民请示,另一方面因毕竟不是正式统帅,也需要让李世民知道军中整体情况,并就某些重大事情向李世民进行请示汇报。结合我们现在的工作流转程序来推测,我认为,当时军务流转应该也是有报备和报批之分的。一般性的军务,刘文静和殷开山自行处理,只是同时或者事后定期向李世民报备,让李世民知晓即可;只有特别重大的军务,刘文静和殷开山才会事先向李世民报批请示。
结合史书记载的这二人、特别是殷开山急于有所表现的心态,我推测,这二人有可能把观兵耀武这件事打擦边球归到了“报备”事项中了,因为此事虽然也比较重大,但是仅从字面上看并不违反李世民“深沟高垒不与战”的大方针,我没有与薛举开打呀,我只是把军队拉出去观兵耀武而已嘛,既然如此,在不违反李世民确定的大方针的前提下、在李世民已经委军事于刘文静和殷开山的情况下,二人自作主张观兵耀武是很有可能的,当然考虑到这毕竟是件大事儿,二人在筹划推进的同时,也要向李世民汇报、让李世民知晓。
如果此说成立,那就解释了薛举传貌似矛盾的记载。刘文静和殷开山确实将观兵一事报告了李世民,但这种报告是报备性质的,二人一边推进观兵事宜,一边报告了李世民,其目的也只是让李世民知晓一下。结果李世民得知此事后,深感不妙,赶紧谴责并制止,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太宗闻之,知其必败,遽与书责之。未至,两军合战,竟为举所败”。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唐军出军耀武一事的本末应该是这样的:殷开山首先向刘文静建议出战,未被采纳。此后,殷开山建议观兵耀武,威压薛举,这一建议被刘文静采纳。刘文静和殷开山二人因为拥有处理日常军务的权力,因此,并未事先就此事请示李世民,而是一边筹备推进观兵事宜,一边向李世民报备、让李世民知情。李世民得知后,深感不妙,赶紧制止,但是还没来得及制止,唐军就遭到薛举的袭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