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877,419贴子:12,163,158
  • 1回复贴,共1

所谓奠定基础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人从古至今就喜欢造神。现在的很多网民虽然嚷着要把谁谁拉下神坛,实际上还是造神思想的拥护者。
比如今天吧里很火的商鞅。缘由嘛,似乎是某人在论证,由于社会的发展、知识的传承、思想的进步,位于后世的顶级军事家政治家,其眼界、能力是比位于前朝的顶级军事家政治家更强的,比如诸葛亮的知识积累和思想高度是可以超过商鞅的。其本质无非是在讽刺跨时代比能力的那种论调。
当然,某些世界观比较奇葩的诸葛亮黑、商鞅吹就看不惯了。
其中被扯得最厉害的,就是所谓的“奠定基础论”。我不由得想到了孙策吹。
商鞅吹和孙策吹在这一点上惊人地一致。虽然这俩对于统一/建国的贡献都只占小部分,但是在粉丝眼里,这俩的功劳是100%,而像什么孙权、或者秦国一大堆名将名相,都成了捡现成的。
不过说起来,商鞅相比于孙策,着实是要货真价实很多的。商鞅为相贯彻法家的想法,使秦国成为了一台持续运作的战争机器;为将降安邑、俘虏公子昂,也是有些战功的;商鞅的轨迹是典型的出将入相之代表。但是对于商鞅的成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1.法家思想和李悝的经验。大部分人对战国政治家只知商鞅,却不知在战国那种战争思想在博弈中相互迸发的年代,和商鞅齐名的政治家还有好几个。其中李悝不仅是成功的政治家,还可以算得上商鞅的先驱,商鞅很多思想和经验都来自李悝。商鞅并不是一个先驱者,比较准确的定位其应为实践者。
2.秦孝公的支持。这一点被商鞅吹忽略的非常彻底。商鞅的法家思想对于秦国原有公族利益损害极大,而商鞅作为一个外来人员,在本地毫无政治基础。【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之争】,况且前三年【百姓苦之】,若非孝公鼎力支持,就凭商鞅那点政治资本,早就死八百回了。说得难听点,商鞅无非是个政策执行者,而整个过程中为这个改革保驾护航的,则是秦孝公;和旧势力进行斗争的,也是秦孝公。秦孝公一死,商鞅就悲剧。我不知道商鞅吹哪来的自信,可以把变法的成就算到商鞅一人头上?
秦国最终能够成功,商鞅的变法固然是主要因素之一。但是任何一种制度都是靠人实行;春秋战国变法家那么多,能够成功沿用百年以上的仅商鞅一家,难道是因为商鞅比其他变法家要牛逼很多?商鞅是神,而沿用其架构的一百多年间的秦国君臣都成了神的追随者,似乎就商鞅一个人有想法,后世诸人都是些没想法的货,只会照抄前人的东西,这不是中国文化中造神思想的遗毒是啥?
秦国的成功,是【奋六世之余烈】,诸多英明的君臣将相共同努力得来的,商鞅是其中比较亮眼的一颗,但也只是一颗而已。要扯奠定基础,商鞅变法的大部分基础承接于李悝,为啥不说秦国的成功是李悝奠定的基础?
而后世的诸葛亮等名相,在一定程度上沿用法家思想的同时,也在治国过程中引入了不少其他学派的想法,在大量的想法、经验中探索最优解,改变了商鞅法家【刻薄寡恩】的一些负面效应,这自然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后世顶尖军政人物一般而言比前代的同类更优越的本质。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07-21 22:37回复
    中国古人老觉得最牛逼的时代是三代【夏商周】,尤其喜欢把当时最优秀的人才拿去和伊尹姜尚等人对比。其实这也是一种很不科学的想法。夏商周时代连文字都还没有形成规格,后世对于那个时代的印象,流传下来的都是当时最高逼格的一些想法再经过一代一代的美化吹逼而成的;而前代社会的糟粕,早就消失在传承过程中了。活在一个不那么好的社会,接触到各种冷暖善恶,听到的确实前代社会最美好的一些幻想,自然就会开始无脑吹逼。
    一般而言,后代社会存在的问题,都是解决了前代社会中的问题后产生的新问题。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语。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5-07-21 22: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