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年前,我在日本出差,目的地是北关东地区的一个工业港。清晨,在东京上野站乘高速列车出发之前,在便利亭买了份当天的《读卖新闻》晨刊,准备打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列车一起动,我把座位调节到最舒适的角度,便读起报纸来,副刊上的一篇随笔险些让我把刚喝下去的罐装咖啡喷出来。
笑点是随笔开头的一个段子,大意是说在某国召开一个关于大象的国际论坛。结果,俄国学者提交了一篇论文,题目很意识形态化:《大象与无神论》;德国学者的论文最学术:《论大象族群的生活习性、文化哲学背景及其历史的起源》;美国人很商业,论文题目是《大象作为产业的盈利模式及潜在市场的分析》;浪漫的法国人不着调,论文是《大象的爱情生活》;彼时经济持续低迷,陷于危机边缘的巴西学者难掩内心彷徨,他们关心的是《大象向何处去》;最搞的是日本学者,论文题目是《大象如何看待日本》。当然,文章是日本作家写的,颇有些拿日本人开涮的味道。但客观地说,世界上确也找不出第二个民族,像日本人那样如此在意外部世界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去海外的日本人,在当地待人接物,如果知道对方曾去过日本的话,他会很兴奋,但接下来的第一个问题,一准是:你对日本的第一印象如何?无论官员、庶民、学者、商人,屡试不爽。
笑点是随笔开头的一个段子,大意是说在某国召开一个关于大象的国际论坛。结果,俄国学者提交了一篇论文,题目很意识形态化:《大象与无神论》;德国学者的论文最学术:《论大象族群的生活习性、文化哲学背景及其历史的起源》;美国人很商业,论文题目是《大象作为产业的盈利模式及潜在市场的分析》;浪漫的法国人不着调,论文是《大象的爱情生活》;彼时经济持续低迷,陷于危机边缘的巴西学者难掩内心彷徨,他们关心的是《大象向何处去》;最搞的是日本学者,论文题目是《大象如何看待日本》。当然,文章是日本作家写的,颇有些拿日本人开涮的味道。但客观地说,世界上确也找不出第二个民族,像日本人那样如此在意外部世界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去海外的日本人,在当地待人接物,如果知道对方曾去过日本的话,他会很兴奋,但接下来的第一个问题,一准是:你对日本的第一印象如何?无论官员、庶民、学者、商人,屡试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