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亚动力DT880 600欧版相对HD650、K701来说都难以驱动,在HP11、莱曼下表现趋势相对也基本一致,不如HD650、K701甚至飞利浦SHP9000下表现差异大,所以我们在这里不单独以耳放搭配的行文来叙述,下文表现以乐之邦HP11为主,莱曼作为参考,文章中没有特别说明,则HP11在驱动DT880时,设置于GAIN:7、FEEDBACK:1的默认位置;HD650和AKG K701也设置于HP11默认档位。莱曼耳放设置于10dB输出档(会用到20dB输出档)。
高频表现:DT880 600欧版的高频在煲开后并不是大家印象中DT880较为干硬的高频声,在我们使用几款耳放上表现均是如此,相对来说三号山寨耳放表现的高频相对稍显突出,但粗糙一些。DT880的高频,从风格来说呈中性,稍有些偏硬偏干,这与32欧姆版本DT880的差别很大。DT880 600欧的高频并不突兀,听起来甚至比K701更为稍内敛一些,更是要比铁三角AD1000的风格收敛得多,而32欧的DT880高频风格甚至要比AD1000更为张扬。
DT880 600欧高频在HP11和莱曼下解析力表现较好,但要弱于K701和HD650,与K701的高频相比,DT880声音显得稍显偏紧,细节部分没有K701的灵气,但也算相对较为细腻。相对K701来说,在大动态时DT880的高频层次较容易控制,声音稳定干净,大动态时表现明显内敛,而K701则显得年轻。但瞬态细节表现,DT880也明显不如K701也不如HD650,它的内敛的风格伴随着一种稍偏干偏紧的趋势,这种趋势让DT880的声音显得动态有些不足,而随着声音来到中高频、乃至中频区,声音的“风格”变得格外明显。在DT880 600欧上,与K701、HD650相比,弦乐的华丽、空气感,铜管乐的金属感都表现的明显拘谨,如果习惯了K701甚至HD650的声音,会觉得DT880此时的表现有些压抑。仔细分析,这种风格,至少在目前我们这套系统上,是因为DT880的动态不足,以及解析力稍显偏弱造成。当然,也有一些用户喜欢DT880的高频风格,这种风格相对较为平淡、温和,虽然偏干偏硬,但又不那么明显,虽然温和,又没有达到偏软的程度。
中频表现:刚才谈到DT880 600欧在中高频的声音拘谨的问题,在中频更为明显。从最初煲机,尝试搭配不同耳放,到最后我们的测评,这部分声音的表现是最为容易察觉的。我们目前不清楚,这种声音风格是否在拜亚动力A1耳机放大器上会有所不同,但从我们几款耳放来看,表现趋势一致。而我们使用非常容易驱动的32欧版本DT880作为参考,也发现类似趋势。DT880 600欧在中频表现上,有明显的动态不足,声音较为拘谨,空间被明显挤压的感觉,声音相对不够舒展自然。
在人声表现上,无论年轻女生、女中音或是男声表现,DT880的人声相对HD650和K701都有些偏暗,与声音偏紧的HD650相比,DT880的人声表现更紧,这种紧与HD650还有所不同,它还伴随动态不足,被挤压感,AB对比,明显感觉DT880声音非常“憋闷”。当然,这种状态是相对而言,但相对而言K701的声音明显更为舒展,人声细节丰富,拥有很好的声音层次,对音乐感情表现明显细腻、丰富。而DT880这种声音只能说声音较为稳定,人声明显靠后,音乐中的情绪很难被准确传达。我们甚至有些不能感受到音乐中活泼、生动的气氛。而HD650虽然声音偏紧,但细节和动态仍不缺失,只是整个声场被挤压,不够开阔。
在交响乐表现上,DT880的中频仍有同样的声音趋势,但相对来说没有人声表现时那么令人不适应,在主要的管弦乐队的中频和中高频部分,DT880声音同样显得被压缩,大编制乐队在声场上有被放置更远的感觉,声音不足够实在,有些发虚。但整体声音仍显得较为收敛,在特大动态时仍显得较为稳定,声音显得温和,不激烈,这种偏淡的声音风格与K701有明显不同。我们认为,在中频表现上DT880的声音细节要明显不如K701、HD650以及飞利浦SHP9000。
低频表现:我们曾经在谷津HA-1测评、莱曼测评中都谈到过DT880 600欧的一些表现,在增大耳放输出的放大倍数后,DT880 600欧的低频和大动态表现会有所改善,也会表现的有一定的气势。印象中,谷津HA-1将放大倍数旋钮调整在较高位置时,它的低频动态表现是这几款耳放中最强的,但声音明显粗糙,解析力不足。莱曼耳放10dB档也提供了较好的低频表现,在20dB(以及隐藏的18dB档位)档位时,动态会更好一些,但同样不推荐使用,声音显得不够精致。相对来说HP11驱动600欧的DT880,在动态表现上,不如高放大倍数的HA-1和20dB的莱曼,但HP11的声音相对在一定动态时,声音足够细腻,有不错的解析力。
在HP11默认设置下,DT880的低频量感一般,没有飞利浦SHP9000、HD650那种较为澎湃的低频和动态,与K701相比,低频风格不同,但量感有些近似,相对稍多一些。至少在我们目前使用的耳机放大器上,600欧的DT880不能很好的表现出丰富的低频细节和特别大动态的低频的气势,相对来说,低频细节表现要稍弱于K701,声场和声音层次也有不足。而在这几款耳放上森海塞尔HD650、HD580、天龙D2000、飞利浦SHP9000的低频表现显然更好。我们也不确定是否目前耳放仍不足以驱动600欧姆阻抗的DT880,或是600欧姆阻抗的DT880的设计风格就是如此。
不同耳放下表现:在几款耳放中,HP11驱动DT880较为均衡,声音更加干净,莱曼耳放驱动声音显得相对柔和一些,在18dB或20dB输出时,动态表现要稍优于HP11,而我们印象中谷津HA-1的较大放大倍数档位上,对DT880的动态表现也要稍优于莱曼。在山寨三号上,DT880中频和高频有相对较好表现,高频相对其他几款耳放还稍亮一些,但整体相比还明显有些粗糙。在中频驱动力上,要稍弱于HP11、莱曼,声音的动态不足相对更明显,但山寨三号相对其他几款较高端耳放主要还是差在声音不够细致,声音明显有粗糙感。
总结
拜亚动力DT880 600欧姆版耳机,是DT880中阻抗最高的一款,也是众多动圈耳机中阻抗设计很高的一款,从我们目前测试条件来看得到以下的测试结论。与K701、HD650相比,DT880 600欧的解析力稍显偏弱,但仍处于同一档次,解析力要好于铁三角AD1000。DT880 600欧的整个声音相对低阻抗版本来是相对内敛的风格,与较为张扬松弛的AD1000、K701甚至D2000来比,这样的声音都谈不上夸张,生硬。DT880 600欧声音中性,风格偏硬偏干一些。 DT880 600欧的整体声音相对并不特别张扬,高频稍显突出,但与K701、HD650等耳机相比,高频细节仍占劣势。DT880的声音在中频和中高频部分呈现一种独特的风格,声音动态被限制、压制,虽然仍有较好的解析力和声音层次较为干净,但声音明显不够舒展,且力量不足。在人声表现上有一定的压抑感、演唱的发声位置被明显后置,感觉演唱者的声音处于紧张的状态;而在大编制交响乐表现时乐队的表现不够扎实。在低频、动态表现上,要驱动阻抗600欧耳机并不容易,目前我们系统与DT880搭配表现较为一般。我们不确定在拜亚动力A1乃至万元级别耳机放大器上DT880 600欧姆的表现,但参考32欧姆DT880来看,可能这种风格不会有特别大改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也没有必要选择如此大阻抗的耳机。Soomal将于2月21日发布DT880 32欧姆版耳机的测评报告。
高频表现:DT880 600欧版的高频在煲开后并不是大家印象中DT880较为干硬的高频声,在我们使用几款耳放上表现均是如此,相对来说三号山寨耳放表现的高频相对稍显突出,但粗糙一些。DT880的高频,从风格来说呈中性,稍有些偏硬偏干,这与32欧姆版本DT880的差别很大。DT880 600欧的高频并不突兀,听起来甚至比K701更为稍内敛一些,更是要比铁三角AD1000的风格收敛得多,而32欧的DT880高频风格甚至要比AD1000更为张扬。
DT880 600欧高频在HP11和莱曼下解析力表现较好,但要弱于K701和HD650,与K701的高频相比,DT880声音显得稍显偏紧,细节部分没有K701的灵气,但也算相对较为细腻。相对K701来说,在大动态时DT880的高频层次较容易控制,声音稳定干净,大动态时表现明显内敛,而K701则显得年轻。但瞬态细节表现,DT880也明显不如K701也不如HD650,它的内敛的风格伴随着一种稍偏干偏紧的趋势,这种趋势让DT880的声音显得动态有些不足,而随着声音来到中高频、乃至中频区,声音的“风格”变得格外明显。在DT880 600欧上,与K701、HD650相比,弦乐的华丽、空气感,铜管乐的金属感都表现的明显拘谨,如果习惯了K701甚至HD650的声音,会觉得DT880此时的表现有些压抑。仔细分析,这种风格,至少在目前我们这套系统上,是因为DT880的动态不足,以及解析力稍显偏弱造成。当然,也有一些用户喜欢DT880的高频风格,这种风格相对较为平淡、温和,虽然偏干偏硬,但又不那么明显,虽然温和,又没有达到偏软的程度。
中频表现:刚才谈到DT880 600欧在中高频的声音拘谨的问题,在中频更为明显。从最初煲机,尝试搭配不同耳放,到最后我们的测评,这部分声音的表现是最为容易察觉的。我们目前不清楚,这种声音风格是否在拜亚动力A1耳机放大器上会有所不同,但从我们几款耳放来看,表现趋势一致。而我们使用非常容易驱动的32欧版本DT880作为参考,也发现类似趋势。DT880 600欧在中频表现上,有明显的动态不足,声音较为拘谨,空间被明显挤压的感觉,声音相对不够舒展自然。
在人声表现上,无论年轻女生、女中音或是男声表现,DT880的人声相对HD650和K701都有些偏暗,与声音偏紧的HD650相比,DT880的人声表现更紧,这种紧与HD650还有所不同,它还伴随动态不足,被挤压感,AB对比,明显感觉DT880声音非常“憋闷”。当然,这种状态是相对而言,但相对而言K701的声音明显更为舒展,人声细节丰富,拥有很好的声音层次,对音乐感情表现明显细腻、丰富。而DT880这种声音只能说声音较为稳定,人声明显靠后,音乐中的情绪很难被准确传达。我们甚至有些不能感受到音乐中活泼、生动的气氛。而HD650虽然声音偏紧,但细节和动态仍不缺失,只是整个声场被挤压,不够开阔。
在交响乐表现上,DT880的中频仍有同样的声音趋势,但相对来说没有人声表现时那么令人不适应,在主要的管弦乐队的中频和中高频部分,DT880声音同样显得被压缩,大编制乐队在声场上有被放置更远的感觉,声音不足够实在,有些发虚。但整体声音仍显得较为收敛,在特大动态时仍显得较为稳定,声音显得温和,不激烈,这种偏淡的声音风格与K701有明显不同。我们认为,在中频表现上DT880的声音细节要明显不如K701、HD650以及飞利浦SHP9000。
低频表现:我们曾经在谷津HA-1测评、莱曼测评中都谈到过DT880 600欧的一些表现,在增大耳放输出的放大倍数后,DT880 600欧的低频和大动态表现会有所改善,也会表现的有一定的气势。印象中,谷津HA-1将放大倍数旋钮调整在较高位置时,它的低频动态表现是这几款耳放中最强的,但声音明显粗糙,解析力不足。莱曼耳放10dB档也提供了较好的低频表现,在20dB(以及隐藏的18dB档位)档位时,动态会更好一些,但同样不推荐使用,声音显得不够精致。相对来说HP11驱动600欧的DT880,在动态表现上,不如高放大倍数的HA-1和20dB的莱曼,但HP11的声音相对在一定动态时,声音足够细腻,有不错的解析力。
在HP11默认设置下,DT880的低频量感一般,没有飞利浦SHP9000、HD650那种较为澎湃的低频和动态,与K701相比,低频风格不同,但量感有些近似,相对稍多一些。至少在我们目前使用的耳机放大器上,600欧的DT880不能很好的表现出丰富的低频细节和特别大动态的低频的气势,相对来说,低频细节表现要稍弱于K701,声场和声音层次也有不足。而在这几款耳放上森海塞尔HD650、HD580、天龙D2000、飞利浦SHP9000的低频表现显然更好。我们也不确定是否目前耳放仍不足以驱动600欧姆阻抗的DT880,或是600欧姆阻抗的DT880的设计风格就是如此。
不同耳放下表现:在几款耳放中,HP11驱动DT880较为均衡,声音更加干净,莱曼耳放驱动声音显得相对柔和一些,在18dB或20dB输出时,动态表现要稍优于HP11,而我们印象中谷津HA-1的较大放大倍数档位上,对DT880的动态表现也要稍优于莱曼。在山寨三号上,DT880中频和高频有相对较好表现,高频相对其他几款耳放还稍亮一些,但整体相比还明显有些粗糙。在中频驱动力上,要稍弱于HP11、莱曼,声音的动态不足相对更明显,但山寨三号相对其他几款较高端耳放主要还是差在声音不够细致,声音明显有粗糙感。
总结
拜亚动力DT880 600欧姆版耳机,是DT880中阻抗最高的一款,也是众多动圈耳机中阻抗设计很高的一款,从我们目前测试条件来看得到以下的测试结论。与K701、HD650相比,DT880 600欧的解析力稍显偏弱,但仍处于同一档次,解析力要好于铁三角AD1000。DT880 600欧的整个声音相对低阻抗版本来是相对内敛的风格,与较为张扬松弛的AD1000、K701甚至D2000来比,这样的声音都谈不上夸张,生硬。DT880 600欧声音中性,风格偏硬偏干一些。 DT880 600欧的整体声音相对并不特别张扬,高频稍显突出,但与K701、HD650等耳机相比,高频细节仍占劣势。DT880的声音在中频和中高频部分呈现一种独特的风格,声音动态被限制、压制,虽然仍有较好的解析力和声音层次较为干净,但声音明显不够舒展,且力量不足。在人声表现上有一定的压抑感、演唱的发声位置被明显后置,感觉演唱者的声音处于紧张的状态;而在大编制交响乐表现时乐队的表现不够扎实。在低频、动态表现上,要驱动阻抗600欧耳机并不容易,目前我们系统与DT880搭配表现较为一般。我们不确定在拜亚动力A1乃至万元级别耳机放大器上DT880 600欧姆的表现,但参考32欧姆DT880来看,可能这种风格不会有特别大改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也没有必要选择如此大阻抗的耳机。Soomal将于2月21日发布DT880 32欧姆版耳机的测评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