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2月01日
漏签
0
天
百家讲坛吧
关注:
155,751
贴子:
2,604,552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13
回复贴,共
1
页
<<返回百家讲坛吧
>0< 加载中...
“左倾”的错误是如何形成的?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侯着我去买橘子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原谅我这里标题党了一次,这里的左倾不是指现在吧里吵的热火朝天的左右之争,而是土地革命期间,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
侯着我去买橘子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要知道为什么王明等人的“左倾”成因,首先要了解一下红军是如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的。
侯着我去买橘子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农村如此凋敝,自然会出现所谓“穷则思变”
【苏区土地革命满足了底层农民欲望,故而能掀起苏维埃运动的狂澜】
虽然土地集中程度和地主剥削强度没有以往宣传的那样高,但农村经济确实处于一种全面破败的状态,大部分农民确实都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国民政府和中共苏维埃都同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前者的解决措施,是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农村复兴运动”;后者的解决措施,则是发起以阶级斗争为指导思想的“土地革命”。“农村复兴运动”终于流产,“土地革命”却风起云涌,个中原因,是一目了然的——大量只有5亩、10亩土地的自耕农们,仍然寄望于得到50亩、100亩土地之后,能够摆脱生存的危机。1928年的一份《CY湘南特委徐林同志关于湘南暴动经过的报告》里说:
“农民表现与在未分土地以前绝对不同的则有:A、对苏维埃政府,普遍地认为是他们自己的敢府,随便做什么事,要到苏维埃政府里解决去;B、在未分土地以前,农民藏匿土豪劣绅,到分配土地以后,农民就不藏了,并且见到土豪劣绅,立即抓到就杀。C、农村中互相打仗的现象已经没有了,都一心去抵抗敌人,唯恐敌人之到来,而使他们不能稳定新分得的土地。”
曾担任过福建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的李六如则说:“打了一些胜仗,革命形势日见高涨之后,一般农民天天跑来问我们:‘你们不是说大家分田吗?’一面拍我们的肩背,一面笑咪咪地催促。”
这种对土地的极度渴望,正是1930年代中国的底层农民虽然大多不能理解“苏维埃”为何物,但却能支持苏维埃政权,在江西、福建两省范围内,掀起共产主义革命的巨大波澜的真正缘由之所在。各种党史著作将“土地革命”作为这一时期苏维埃运动的核心,是相当准确的。
侯着我去买橘子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然而当时农村的凋敝根源并不是土地“剥削”,而是生产水平,仅仅依靠“分田”怎么可能解决?
【但土地革命不足以解决农村的全面衰败,为维持革命动力,苏区不得不年年“翻饼”重新“打土豪分田地”】
“土地革命”固然能够发动大量底层民众加入苏维埃革命,但如上文所述,“土地集中”与“地主剥削”既然并不是民国农村衰败的主因,那么,很显然,仅仅依靠单纯的土地重新分配,就并不足以完成农村的复兴。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央苏区可谓成也“土地革命”,败也“土地革命”。
学者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2010年版)一书中,是如此描述这种成败玄机的:
“仅从1929年到1931年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前,江西范围内的苏区分田运动多半就至少搞了两三次之多。1929年是不管成分如何,没收一切土地平均分配;1930年是划阶级定成分,重新分配土地。第二次重分过程中,因为一些地方只注意了形式上的‘平’,没有‘抽肥补瘦’,结果夏天搞了一次,秋天又第二次再分。1931年3月新的土地法草案出台,明文规定‘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结果又引起新一轮更为激烈的重新分配土地的斗争……在经历了如此频繁的‘翻饼’之后,只因为1931年11月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又颁布了新的土地法令,各苏区于是又开始修改过去的土地分配法,并依据新法令陆续查田分田了……当然,他们对这样的‘翻饼’的负面效果也并非毫无了解,因此每每还是要保证说:‘自此后的土地,农民有买卖、租佃之权,不举行分配了。’但这一轮重新分配土地的斗争1932年底前后刚刚结束,1933年初临时中央迁来江西中央苏区,否定了过去‘抽肥补瘦’的办法,并怀疑地主豪绅残余和富农有假装革命混入苏维埃机关的情况,因此很快又发动了新一轮的查田运动。因为这一次强调要弄成‘一个剧烈与残酷的阶级斗争’,……结果,此番斗争更加激烈。”
中央苏区之所以年年“打土豪分田地”,党内政见分歧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因素却在于:一方面,“土地革命”是发动群众起来革命最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土地革命”又不可能彻底根除农村的普遍衰败,如此,为了继续推进革命,就惟有不断“翻饼”,一年一次,乃至一年两次、三次,重新“打土豪分田地”。
这样“翻饼”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王明1933年曾撰文《中国苏维埃政权底经济政策》,批评中央苏区的“翻饼”行为:“有一种现象阻碍苏区农业生产的振兴,这就是再三不断地重新分配土地”;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也曾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避免重新分田”,电文指示:“你们应高度重视苏区的经济政策问题。……无重大原因,要避免重新分田,特别是在老区。分田之后农民应当拥有固定的土地,只没收那些参与反革命活动的富农的生产资料。”
侯着我去买橘子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土地革命”造成了严重的“赤白对立”,也是除蒋军“堡垒政策”外继续进攻农村越来越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1931年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前后,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严厉批评了红四军“在水南烧土豪房子时烧了一条街”的错误,责令公开作出赔偿。当计划进攻和赤区有强烈对立倾向的七坊时,更明确要求:“到七坊后要开和平会,立和平公约,第一条要两方不再相打,大家一起打土豪。”
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告诫游击队:“在每次进攻反动统治区域之前,必须对自己部队及参加斗争的群众宣传纪律,绝对禁止侵犯贫苦群众的利益,不准乱烧他们的屋,不准乱杀他们的人,不准乱拿他们一点东西……豪绅地主的谷子衣服猪牛用具,原则上要完全发给当地贫苦群众,这是发动群众的斗争的必要策略。游击队和参战的红色群众决不可取得太多,因为倘若游击队取得太多了,不但不能发动群众起来对当地豪绅地主阶级进攻,并且有引起当地群众的地方界限姓氏感情继续受豪绅地主欺骗,对抗红色群众的危险。”同时,各苏区都作出决议,要求严控赤白对立的发生,主要包括:“整理游击队……严格执行纪律,反对乱烧、乱杀、乱抢”;“用各种宣传鼓动方式,说服赤区群众”;“以阶级的口号揭破统治阶级的欺骗与挑拨”;“向白区群众承认过去的错误”;“发动白区群众的阶级斗争”;“召集赤白区群众的联欢大会,订出和平条约”。
侯着我去买橘子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大辽记者
侯着我去买橘子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轻剑近男
侯着我去买橘子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多几天22
侯着我去买橘子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山的那边好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