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玩吧 关注:2,279贴子:23,515
  • 14回复贴,共1
“上色”和“包浆”一直以来都是文玩圈子中争论的焦点。对于一个老玩家来说,随着盘玩时间的推移,有两个变化是最大的,一个是颜色的改变,再一个就是手感的变化。而这种手感的变化完全来自于包浆。那么,包浆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包浆的原理:
包浆,顾名思义:包裹着一层浆体。这个词的定义是很准确的,文玩的包浆,确实是从表面这层浆体逐渐演变而来的。那么这层“浆”的来源是什么呢?这就要从了解人手掌分泌物的成份开始了。
1.手掌分泌物的成份
人手上的皮肤会分泌两种物质:汗液和皮脂。汗液是由小汗腺分泌的,对于文玩上色来说,汗液起主导作用。皮脂是由皮脂腺分泌的,它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包含多种脂类物质,主要有饱和的及不饱和的游离脂肪酸,甘油三脂、蜡类、固醇类、角鲨烯及液体石蜡等。皮脂排泄到皮肤表面,一部分附着在毛发上,起润泽毛发的作用;另外大部分皮脂和汗液混合后在手掌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乳状的皮脂膜,这种物质就是包“浆”的前身。
2.包浆与木质融合演变过程
乳状皮脂膜因为含有脂类和蜡类物质,其本身兼具“油”和“蜡”的属性,在接触木质时,会迅速渗透进木质纤维中,这个过程大概会持续一个月以上。这段时间会感觉变色快、吸收感强。总是手感涩涩的,行话叫“咬手”。过了这个阶段,乳状皮脂膜与木质纤维受到填充物影响会进一步收缩,这是原籽下树阴干过程之后的进一步缩尺。一般根据核桃个头不同收缩比例也不一样。例如皮质不错的40,下树阴干一个月会缩至边39左右,上色半年后又会缩尺0.3~0.5mm。以此类推,越大缩尺越厉害,皮质越差缩的越严重。随着混合物的水分逐渐蒸发,乳状皮脂膜还原为皮质混合物,其中多种脂类物质进入木质深层,进一步与木纤维融合,而另外一部分蜡类混合物析出到表层堆积下来,凝固为类似结晶体的透明浆层,这就是俗称的“包浆”了。
从入手盘玩几个月开始至几年之间,包浆会越来越深厚,面积也会随着表面磨损而加大。深入木质深层的成份因为多为脂类,所以表现出“油”的特性,会伴随着“呼吸作用”深入内部,最后进入内腔,与仁相遇。如果这时候仁恰好处于内部水分完全散发干净的状态,遭遇脂类物质时会迅速与之交融,仁中油脂不断渗出,随着盘揉转动过程遍及内腔表面,同时也会受到“呼吸作用”的影响反向向外渗透,进一步完整、完善脂类物质与木质的融合,悄悄改变木质的构成。
3.详解文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并非是真的在呼吸,这个名词是温柔提出来的一种说法,意在使核友们通过这种形象的比喻方法更好、更快的了解其中的原理,但愿大家都能理解温柔的一份苦心,呵呵~!^_^
当表层被包浆逐渐包裹之后,木质纤维的孔洞被皮脂混合物填满,形成了一层隔断。在盘玩过程中,人手的热量传导,从外向内温度逐渐升高。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内腔温度低于外壁时,皮壳对内腔产生一个“负压”,这是一个“吸”的作用,可以帮助腔体内部的物质(包括核仁的油脂、其他混合物)更好的反渗出来。当连续盘玩若干小时以后,放置于一旁时,随着木质的逐渐冷却,内腔温度高于皮壳木质层,这时就产生“正压”,进入“呼”的作用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会随着内腔温度的降低有一个向内拉扯力,帮助皮壳木纤维中的脂类混合物向内渗透。
所以,温柔在盘玩的时候,喜欢每次拿在手中持续的盘玩2~4小时,在这期间坚持不离手。待保证完全盘热了之后再放置在抽屉中或者阴凉干燥处,搁置10小时以上。完整的走完每一个“呼吸”的过程。
二、挂瓷是什么?
拿来盘玩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其通体包浆温润如玉,触手冰凉。互碰时发出清脆、明亮的响声,如两个瓷器相碰。挂瓷,作为包浆的升级版,其转换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1.包浆到挂瓷的转化过程
作为皮脂混合物中析出的蜡类物质结晶体,包浆的物理状态还有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初步的包浆,在进一步盘玩的过程中,新加入的乳状皮脂膜会使包浆逐渐软化,这时表面在手感上会觉得“发粘”、“油腻”,这属于正常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纹理逐渐磨损,表层的蜡类析出物也随着长年的盘玩不断经历 挤压->凝固->挤压->凝固 的过程。分子间的水分逐渐丧失,固化程度加剧,通体包浆,深入度达到“入木三分”的地步。
挂瓷可以看做是硬质化的包浆,它与包浆状态的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挂瓷比较稳定,不会因为加入新的乳状皮脂膜而软化。
2.不同手掌肤质对挂瓷的影响
根据手掌皮肤分泌汗液和皮脂量的多少,肤质也分为好几种,不同肤质盘玩出来的挂瓷状态也有所不同。
(1)中性手
这类手掌汗液、皮脂分泌适宜,乳状皮脂膜中皮脂和水分平衡,肤质类型很健康,介于干手和油汗手之间。盘玩后颜色红润、包浆通透,是可以玩出精品的手掌。
(2)干手
这类手掌不爱出汗,皮脂腺分泌也少,盘玩上色和包浆都非常慢。同样盘玩直至挂瓷程度的时间是中性手的好几倍,但是只要坚持下去还是能有所成就的。
(3)汗手
手掌分泌汗液量较大,但是皮脂腺分泌量少,皮肤锁不住水分,部分人群表现为有轻微爆皮现象。这类手掌盘玩初期上色快,盘玩一个星期比干手盘玩一个月上色还重。但是包浆速度很慢,有些甚至都泛红了还不包浆。这类手掌盘玩出来往往上色较重,排除皮质不好的情况,相同品质的,汗手玩出来颜色发晦暗一些,包浆层通透度较差,挂瓷不明显。
(4)油汗手(皮脂手)
手掌分泌汗液量较少,皮脂分泌量大,手掌总感觉油腻腻的,乳状皮脂膜因为皮脂含量高偏酸性。相同情况下盘玩上色较慢,往往包浆很厚了却还是发黄色。挂瓷后通透度极佳,这类手掌玩出来在阳光下有些甚至能感觉玩透明了。是盘玩不可多得的极品好手,玩出来的东西价格暴涨,是许多藏家竞相追逐的艺术精品。拥有“上帝之手”的称谓!
对于真正的玩家来说,盘玩最重要的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什么手掌类型都是爹妈生父母给的,其实没必要因为肤质类型不好就对文玩失去了信心。只要用心去玩,自己的东西都能出彩。--转自温柔的魔鬼,稍有断章取义之改动,只做参考学习用。


1楼2015-08-04 12:32回复
    说的太好了,,属于科普文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8-06 10:00
    回复
      老舞,给个精华!你好久没射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8-06 10: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