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40小时的奋战,仙剑4终于通关,剧中人物的感情纠葛、命运起伏让人着实感动不已。
作为一个历史和哲学爱好者,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云天河虽然喊出了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言壮语,然而他又改变了什么呢?柳梦璃最终还是离他而去,韩菱纱还是死了,玄宵还是被打入永劫之中。人活在这个世上,到底是“天命难违”,还是“人定胜天?”,恐怕这是个很高深的古老话题,很难一句两句说得清楚。云天河与柳梦璃生离死别,韩菱纱、夙玉、云天青均毙命于望舒剑的寒毒之下,玄宵因羲和剑而走火入魔,慕容紫英在理想破灭后看破红尘“无所谓好与不好,人生一场虚空大梦”,这些主人公们的苦难迷茫均来自于琼华派对昡暝妖界发动的这场战争,琼华派由兴到衰再到覆灭整个过程中,到底是个人的偶然失误,还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呢?
如果是天意,到底又是谁主宰了天意呢?
一、琼华派创立:理论缺陷,暗藏祸根
人活于世,自有生老病死,善恶纷争。人们对幸福的渴望促使了宗教与党派在创立之初,均着眼于人类最朴素的需求。琼华派作为道家学派,昆仑派的一个分支,亦是如此。作为一个政党,一个宗教团体,琼华派自然要有一个宗旨,通俗地说,就是奋斗目标。
琼华派的目标是什么呢?简单地说,一是“修仙”,二是“除妖”。修仙着眼于生老病死,除妖则针对的是善恶纷争。这样的目标很容易得到大众的共鸣与认可,因此发展壮大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琼华派的奋斗目标在创立之初,其实就是存在理论缺陷的。这也为它日后的痛苦与灭亡埋下了祸根。
首先是修仙:要知道,仙之所以为仙,就是因为其数量稀少,千百年来也只是可遇而不可求,而像琼华派这样,几十人几百人这样一起去修仙,试想怎么可能人人都成仙?如果神仙也能批量生产,那也不能称之为仙了,像怀朔、旋矶这样资质平平之辈如果也能成仙,那仙人岂不是太过廉价?即使成仙,最终成功者最多也只能是像掌门这样的Boss极人物。
历史上喊出这样口号的例子很多,如洪秀全喊出了太平天国,释迦摩尼提出了极乐世界,耶稣提出了天堂,在那个美好的世界里,没有纷争,没有压迫,人人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正是为这样的理想,不知有多少人为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可是,只要人心中的欲望不止,这样的天堂就永不安宁。
琼华派的第二个理想是“除妖”,妖中虽然坏者居多,但也不乏为善之辈,这样子一棍子通通打死,实际上是混淆了善恶与人妖的关系,善恶一时难分,而人与妖则一看便知,因此,用除妖来代替除恶,简单易懂,人人都能接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水浒中的那些“梁山好汉”们,打着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口号,一下子得到了人们的拥护,但富人不一定都是坏人,贫者也有不乏流氓地痞,这样的口号等于是混淆了是非概念。
在门派创立之初,这些都无关紧要,无论天堂、极乐世界听起来有多么荒谬,人们都宁愿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一切美好的愿望在未在都能得以实现,
用慕容紫英的话来说,人生就是梦中之梦,生活在虚假的梦中,有时要好过认清现实的残酷。
作为一个历史和哲学爱好者,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云天河虽然喊出了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言壮语,然而他又改变了什么呢?柳梦璃最终还是离他而去,韩菱纱还是死了,玄宵还是被打入永劫之中。人活在这个世上,到底是“天命难违”,还是“人定胜天?”,恐怕这是个很高深的古老话题,很难一句两句说得清楚。云天河与柳梦璃生离死别,韩菱纱、夙玉、云天青均毙命于望舒剑的寒毒之下,玄宵因羲和剑而走火入魔,慕容紫英在理想破灭后看破红尘“无所谓好与不好,人生一场虚空大梦”,这些主人公们的苦难迷茫均来自于琼华派对昡暝妖界发动的这场战争,琼华派由兴到衰再到覆灭整个过程中,到底是个人的偶然失误,还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呢?
如果是天意,到底又是谁主宰了天意呢?
一、琼华派创立:理论缺陷,暗藏祸根
人活于世,自有生老病死,善恶纷争。人们对幸福的渴望促使了宗教与党派在创立之初,均着眼于人类最朴素的需求。琼华派作为道家学派,昆仑派的一个分支,亦是如此。作为一个政党,一个宗教团体,琼华派自然要有一个宗旨,通俗地说,就是奋斗目标。
琼华派的目标是什么呢?简单地说,一是“修仙”,二是“除妖”。修仙着眼于生老病死,除妖则针对的是善恶纷争。这样的目标很容易得到大众的共鸣与认可,因此发展壮大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琼华派的奋斗目标在创立之初,其实就是存在理论缺陷的。这也为它日后的痛苦与灭亡埋下了祸根。
首先是修仙:要知道,仙之所以为仙,就是因为其数量稀少,千百年来也只是可遇而不可求,而像琼华派这样,几十人几百人这样一起去修仙,试想怎么可能人人都成仙?如果神仙也能批量生产,那也不能称之为仙了,像怀朔、旋矶这样资质平平之辈如果也能成仙,那仙人岂不是太过廉价?即使成仙,最终成功者最多也只能是像掌门这样的Boss极人物。
历史上喊出这样口号的例子很多,如洪秀全喊出了太平天国,释迦摩尼提出了极乐世界,耶稣提出了天堂,在那个美好的世界里,没有纷争,没有压迫,人人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正是为这样的理想,不知有多少人为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可是,只要人心中的欲望不止,这样的天堂就永不安宁。
琼华派的第二个理想是“除妖”,妖中虽然坏者居多,但也不乏为善之辈,这样子一棍子通通打死,实际上是混淆了善恶与人妖的关系,善恶一时难分,而人与妖则一看便知,因此,用除妖来代替除恶,简单易懂,人人都能接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水浒中的那些“梁山好汉”们,打着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口号,一下子得到了人们的拥护,但富人不一定都是坏人,贫者也有不乏流氓地痞,这样的口号等于是混淆了是非概念。
在门派创立之初,这些都无关紧要,无论天堂、极乐世界听起来有多么荒谬,人们都宁愿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一切美好的愿望在未在都能得以实现,
用慕容紫英的话来说,人生就是梦中之梦,生活在虚假的梦中,有时要好过认清现实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