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 1)词韵 
关
(A)平上去声十四部
(1)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2)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3)平声支微齐,又灰半(具体的字可查有关诗韵书籍);上声纸尾荠,又贿半;去声寘未霁,又泰半,队半。
(4)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5)平声佳半,灰半;上声蟹,又贿半;去声泰半,卦半,队半。
(6)平声真文,又元半;上声轸吻,又阮半;去声震问,又愿半。
(7)平声寒删先,又元半;上声旱潸铣,又阮半;去声翰谏霰,又愿半。
(8)平声萧肴豪,上声筱巧皓,去声啸效号。
(9)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
(10)平声麻,又佳半;上声马;去声禡,又卦半。
(11)平声庚青蒸,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12)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13)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14)平声覃盐咸,上声感俭豏,去声勘艳陷。
(B)入声五部
(1)屋沃。
(2)觉药。
(3)质物锡职缉。
(4)物月曷黠屑叶。
(5)合洽。

这十九部大约只能适合宋词的多数情况。其实第六部早已与第十一部,第十三部相通;第七部与第十四部相通。其中有语音发展的原因,也有方言的影响。

入声韵的独立性很强。平韵与仄韵的界限也是很清楚的。某调规定用平韵,就不能用仄韵;规定用仄韵,就是能用平韵。除非有另一体。只有上去两声是可以通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