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老师讲:
“或渴”,这个里有水,看看你的水的代谢如何,如果小便不利,里头停水非渴不可。这个很好理解,由于小便不利,这个旧的水不去,新的水他不吸收,新的水不吸收,我们全身的组织都缺少水的营养,他就渴。后头咱们讲五苓散就有了。这个渴呀就咱们书上说的水不化气,水停不化气,你光喝到里头他不解渴,甚至于消渴。
。。。。。。。。。。。。。。。。。。。。。。。。。
那么底下这个“或”已下,或有或无,不必管他,都要用小青龙汤。咱们这个书呀,每个方剂后面要有这个“或或”呀,他都给弄个加减方,这个不对的,所以我向来也不这么用。你们看到后头林亿也注了,这恐非仲景意。他弄的错了,你看我再找个说一下就知道,“若咳去半夏,加瓜篓根三两”,这都是错的,他这个主证呀,他这个咳不是瓜篓根治的,这个瓜篓根治这个咳他是一个燥咳呀,是津液虚那么一种咳,水不化气这个咳他不行。尤其他这个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更瞎闹了,根本这是一个解表的方剂呀,他是伤寒表不解,你去麻黄你解谁去?所以这个书后头加减方呀,每一个都这样,都不要信。用不着的,我们用小青龙汤是常用来治咳治喘,无论小便利不利他都能治。所以他后头这个加减呀,不要信,也不要这么用,他根本是一个表不解为主的,由于这个一般我们辩证来说呀,就是外有邪,就是感冒了,而内有饮,内里头有水饮,就这么一个病,他外邪激动里饮,他这个征候有些或然的症状。看这个饮多饮少呀,人的身体强弱呀,他这个症状百出,不一定,尤其这个里饮这个水饮这个病呀,他是最没有一定。你看底下头晕呀,恶心呀,呕吐呀,这个水饮这个心悸呀,水饮的这个证候多去了。我们只要依证去水就行,那么有表证的当然宜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这个方剂呀,他是以麻黄芍药甘草来解表,其它的药都是一些温中去饮的这么一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也去饮也治咳。饮逆,你看半夏也去水,这个五味子也去水,咱们五味子都知道治咳了,他是一个去水的这种镇咳药,他有收敛作用。那么细辛干姜都是温中去饮的药。那么里头去饮,你这个麻黄桂枝才能发挥解表的作用。如果里头不去饮,那伤寒表不解,那你吃这种发汗药也不行。而且还很容易造成很多的坏病。所以这一篇呀和我们头前那个一样。
但是我们用这个方子要注意一点,它必须是偏于寒,尤其咱们说的饮呐,它是一种寒饮,那么起码这个病它不渴,这个“或渴”呀,是由于误治啊,我们给吃了麻黄汤了,他激动里饮,有这些特殊(情况)。一般不渴,因为里有水饮它不渴,同时呢口舌也不会干的,要不然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这些要下去太燥了。所以我们用这个方子要注意。但是真正的老人这种痰喘,用这个方子的机会还是非常的多,他痰呐没有黄痰,白痰而且是沫痰,这种情况之下大概要有外感的这种痰饮咳嗽和喘,用小青龙汤的机会不少。要有热象千万不要用,如果烦躁呢用小青龙汤加石膏,这个药加石膏在《金匮要略》里就有了,我们方才大青龙汤不是不汗出而烦躁吗?那么小青龙汤要烦躁呢,一样加石膏。(这段我以为可能是胡老口误?还是记错了?说 若咳去半夏)
他说伤寒,心下有水气的病,咳而微喘,伤寒表不解呀,他有外邪里头再有饮,这个外邪冲动里饮,它咳逆微喘,这是很常见的病。发热有表证了,里头有水饮它不渴。“服汤已渴者”,服汤已就是吃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是外解表而内去饮,表解了饮去了,它就要渴了,因为小青龙汤是热药啊,饮没有了,他感觉胃中干他渴。这个渴是服小青龙汤之后,一个效验的表现,就是有效了,他渴,所以它底下注解的几句话,“此寒去欲解也”。这个“寒”指寒饮,这个水气去了,这个病要好了。这个“小青龙汤主之”啊,应该在“发热不渴”之后。应该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不是吃完药渴了寒去欲解再小青龙汤主之,这是一个叉句,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吃完小青龙汤了,这人渴了,这是服药有效之验了,那寒气欲解也,它是这么一个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