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家族-连载3】宇宙元素:氢(星际穿越不再是梦)
宇宙诞生至今已经100多亿年了,第一代恒星已经寥寥无几。而第一代恒星在死亡以后,喷发出众多气体,有些继续集聚在一起,又形成第二代、第三代恒星,以及环绕它们旋转的行星、卫星等。我们的太阳就是一颗第二代或第三代恒星,我们地球上的石头、铜铁以及其他元素,都是来自于几十亿甚至一百多亿年前的恒星喷发出来的物质凝聚而成的。

(原始地球,当时太阳系还很混乱,到处是小行星等不速之客,地面上如同地狱。但这些元素都来自于之前的一次恒星爆发。)
然而在我们的地球上,氢的丰度(丰度不是丰满或丰收的程度,而是元素的相对含量)只排在第九位,非常之少,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球和木星、土星等巨行星相比,实在是一颗太小的行星了,引力太小,像氮气和氧气这种密度大一些的气体可以受到吸引留在大气层,而像氢气、氦气这种很轻的气体在漫长的岁月中就慢慢散逸到宇宙太空中了。

(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其质量相当于另外七大行星的2.5倍。)
而像木星这种巨行星,由于它们有足够强大的引力,可以将很轻的氢气留下来,因此它实际上是一颗氢的星球。木星的表面是一层很浓厚的大气,厚度可能有3000公里,在大气层下面,是一层很厚的液态氢层,再下面是科学家们设想的固体金属氢层。
你说什么?氢不明显是非金属吗?怎么你跟我说金属氢?难道氢气也能像金属一样发出银光闪闪的金属光泽?

(据说很多物质冷却到绝对零度左右都会变成金属态。)
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金属意味着这种元素的原子易于失去电子,氢原子只有一个核外电子,原子核对它的控制很紧,在一般的情况下,氢原子只能以共价键的形式与其他原子共享电子。而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原子与原子之间的距离已经被压缩到了很小的地步,每个原子核周围都有十几个其他原子,这时候这些电子就可以像金属中的电子一样,在原子核的间隙中自由穿行,这就是金属氢。事实上,科学家在实验室里依靠高压已经得到了金属氢,只是压力一恢复,又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人们设想,如果能得到可以储存的金属氢,由于金属氢的密度是液体氢的7倍,那将是更加灵巧优秀的燃料。当然它肯定也会被用于战争,科学和人文,有时候确实是矛盾的。

(有朝一日,我们会有能力把木星剖开,获取其中的金属氢资源吗?)
未来,人类走向太空,木星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中转基地,可以供星际飞船补充氢这种核燃料。更何况木星的卫星:欧罗巴上有着丰富的水资源,真是风水宝地啊。
第一代恒星喷发出的另一些气体散布在宇宙空间,由于引力不够,无法聚集成恒星,就形成了尘埃云,虽然我们说是“云”,但是大多数要比我们地球上美丽的云彩可要稀薄几万倍,其中最主要的物质就是氢。
这些尘埃云给我们未来的宇宙航行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尽管它们很稀薄,但是对于高速飞行的星际飞船来说,就好比是高速的子弹,而且由于他们特别稀薄,也很难被提前发现,这真是宇宙中的黑暗杀手。

(猎户座马头型尘埃云,看起来气势磅礴,如同徐悲鸿笔下的天马行空。)
办法总比问题多,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巴萨德提出了一种冲压发动机,他利用一个巨大的漏斗,里面有一个巨大的磁场,用以将星际尘埃粒子收集起来,传递到发动机内部,作为核聚变发动机的原料,核聚变产生的辐射作为动力从尾端发射出去。就这样,星际尘埃从拦路虎变成了原料仓库,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们设想,有了这样的飞船,人类可以在20年内穿越3万光年的路程到达银河系中心。在人类的有生之年,星际穿越也不再是梦想。
有一部科幻作品《宇宙过河卒》,讲的就是一个利用巴萨德发动机的飞船失控了以后,一直飞到了宇宙尽头,其中探讨了宇宙中的人性观、时空观,以及……男女观,的确很有意思。

(幻想中的巴萨德冲压发动机飞船,星际遨游,你也可以的。有人能帮忙把图中的美国国旗P成五星红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