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枫轩吧 关注:3贴子:13
  • 1回复贴,共1

大方的领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都乐意给予,但为何总是那么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好意?
  朋友邀请我参加他的银婚纪念庆祝会,我因为自己行动不便推辞了,可是,住在楼上的黛娜和塞勒斯坚持送我去。几天后,伴我度过寒冬长夜的“随身听”坏了,他们的儿子费利又替我修好它。
  我十分感激,于是送他们一盒巧克力,附带一张谢卡。黛娜随即满脸不高兴地捧着那盒巧克力来到我门前。“求求你,”她声音发抖地说,“你不能这样,请拿回去。”
  我解释说我只是想送他们一点东西,聊表谢意而已。
  “但是你根本就用不着谢我们,”她说,“我们是朋友啊!”
  虽然我终于说服了她把巧克力收下,但她显然不大高兴。我有点不明白,也有点伤心。为什么他们不大大方方的接受我的礼物呢?
  后来我才渐渐明白:黛娜以为我送礼物是为了还人情债,把她一家人义助朋友的行为贬低了。但我呢?我倒还不至于蠢得以为自己可以偿还他们对我的关怀,我只想回赠一些东西而已。我这才恍然,不能大方地领情的原来是我们自己。
  为什么我们总是那么不愿意领别人的情呢?我有个朋友永远在恋爱,永远在追求。但是,他所追求的女子一开始还以他情,他就马上打退堂鼓。“我在示爱时,一切由我控制,”他说,“但是如果反过来,那就变成她控制我了。”
  正因为怕失去控制权,所以我们许多人不敢领情。我们在给予的时候,会感到安全和优越。但接受却会使情形倒转,令我们感到自己受惠于人。
  母亲的一位朋友每次上我们家,总是带着一些糖果,进口干酪或亲手刺绣的靠垫套子来给我们。可是,要是我们给她一个蛋糕,她就会说:“我从来不吃甜的东西。”如果我们给她自制的泡菜,她会说:“我受不了泡菜,太酸了。”她总是拒绝我们的礼物。为了保持自信,她只做施与者,从不做接受的一方。
  也许,我们不肯领情的另一个原因是生怕不能做等量齐观的回报。一位家境不大好的邻居常来我们家看电视,但总是在节目播映完之前便离去,一面走一面说:“简直一塌糊涂,幸好我家没有电视机。”可是到了下星期,他又来看同一个连续剧。他抵受不住电视的乐趣,却不敢大大方方地享受这种乐趣,因为如果他那样做,就等于承认自己欠了别人的情,而这是他无法回报的。
 
哲理:
  接受也是一种美德。这表示我们有能够相信别人真的关怀我们、希望我们快乐的自尊。这表示我们抛弃了假面具,不再硬充自己可以无求于人,承认别人有能力丰富我们,给予我们所需要的。这表示我们敞开自己的心扉,露出最脆弱的自我,并在接受别人的爱时毫不恐惧。


1楼2005-09-16 02:33回复
    • 121.15.17.*
    中国人永远不可能大方的领情,给予总是比接受要高尚


    2楼2009-10-19 16: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