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吧 关注:3,579贴子:29,408
  • 11回复贴,共1

五十岁迟子建重回校园 众人一致赞叹:容颜不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5年10月21日 18:24
来源:凤凰文化 作者:徐鹏远


1楼2015-10-22 09:13回复
    凤凰文化讯(徐鹏远报道) 21日,著名作家迟子建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为她举行的“极地的出发与远行——创作三十年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也是迟子建作为北师大新一任驻校作家的入校仪式。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作家莫言和北师永久驻校作家苏童分别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阎晶明致辞。阎晶明在致辞中说,在作家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驻校作家不仅有助于作家安定写作,还能充实自己、和各领域专家学者交流,从而提升自己的创作。迟子建作为大兴安岭的作家,作品除了包含女性写作、诗兴写作风格,还有着极强的边地特色,其《额尔古纳河右岸》是非常重要的多民族文本,是汉族作家写作少数民族的代表。

    五十岁的迟子建重回校园


    2楼2015-10-22 09:14
    回复
      苏童:迟子建的作品一直有条红线
      北师大历任驻校作家苏童、欧阳江河都到场祝贺,北师文学院院长过常宝形容这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现场。苏童说他第一次读迟子建的作品是在北师的期刊阅览室,读的是《沉睡的大固其固》,人和人之间有些接触是注定的,一看就会喜欢。“我很熟悉她的作品,还为她写过序,至今看法依然没有改变。我觉得迟子建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用心守住她作品的水准,这是非常罕见的”苏童说,迟子建的这些作品一直可以看到一条红线,一方面是她文字的,一方面是她气质的。“大多数中国文学的作品在看待现实时采取批判、尖锐、狠毒的方式,我们都知道这种作品容易引起注意和阐述。迟子建最不容易的是一直用美好的、温情的眼光看待人、事、物、世界。”当然,苏童也承认像《晚安玫瑰》这样的作品也引入了关于对恶、暴力、残酷的探索,是迟子建对自己的突破。苏童还笑称,迟子建给他最大的印象就是容颜始终不改,永远那么年轻。


      3楼2015-10-22 09:14
      回复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贺绍俊分析迟子建作品时用了四个关键词:温暖、平等、童话、感性。“我不太赞同有些批评家把她划入底层写作,因为底层写作带有意识形态色彩,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划分是因为迟子建小说中多是写小人物。”贺绍俊强调,迟子建和作品里这些小人物处于平等的地位,用温暖的方式与他们对话,所以温暖和平等是想到迟子建时首先浮现出的形象。他还谈到,迟子建的小说不在意思想性,这恰好是她的特点和长处,因为就此可以躲开思想牢笼的禁锢。她是用感性去触摸世界和人生的奥秘,用童话的形式去书写。“童话看上去在思想表达上非常简单,但它通过一种文学化的描述可以把这种简单的东西描述得美丽动人,充满诱惑力。”


        6楼2015-10-22 09:15
        回复
          非虚构作家梁鸿非常认同贺绍俊对于迟子建用感性呈现复杂的分析。同时她还强调一谈到迟子建就会说北极风景画的特色,但从《额尔古纳河右岸》开始她已经开始摆脱这种风景画,转而进行柄谷行人所谓的“内画性”探索。梁鸿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没有作为民族志来写,而是用一种对话的方式写出了人的普遍的困境,这一点是超越性的,她没有被一个固定的场域所限。梁鸿说自己多年来对迟子建的阅读其实是比较苛刻的,因为她从中可以看到自己——一个偏僻地方的女孩对自己家乡进行着描述。


          7楼2015-10-22 09:16
          回复
            文学评论家陈晓明用怀乡和致远来解读迟子建。他说沈从文和汪曾祺都是纯真、简单的写作,沈从文也写家乡和回忆。但是在沈从文身上有南方作家的暴烈,而迟子建那里是平静的致远。


            8楼2015-10-22 09:16
            回复
              西川:夜郎为什么不可以自大
              作家李洱和诗人欧阳江河都认为现代主义文学都是在处理恶、反讽和批判的问题,张柠教授将之总结为“斥妄”,实质上是对人类现代文明的不满。欧阳江河说迟子建正是从这一层面努力超越,尝试从更大层面对现代文明做出评价。“美可以跟很多东西构成复义关系”,欧阳江河强调,迟子建的美跟一般的美不一样,她把美推到极善的程度,把人性缩小,从而得以从终极意义来考虑问题。


              9楼2015-10-22 09:16
              回复
                诗人西川由迟子建的东北写作想起了成语“夜郎自大”,他发出“夜郎为什么不可以自大”的疑问。“当夜郎自以为站在世界的中心时,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东西出现。”


                10楼2015-10-22 09:16
                回复
                  迟子建的自然与“保护自我”
                  评论家陈福民在谈到迟子建作品时说到,中国文学总体而言缺乏一个在平等层面上探讨自然的维度,都是“人化”的自然。由此对于迟子建作品通常只能从风格的角度去评论,这是非常遗憾的。事实上,迟子建输入了欧洲十八世纪的自然传统,这种传统正在不断丢失,从这个意义上讲,迟子建是伟大的。女性文学评论家张莉也认为,目前的迟子建研究有“作茧自缚”的倾向。


                  11楼2015-10-22 09:17
                  回复
                    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们蹲进“监狱”。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我的腿脚习惯了坑坑洼洼的山路,如果让我每天走在城镇平坦的小路上,它们一定会疲软得再也负载不起我的身躯,使我成为一个瘫子;我一直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如果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那些“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5-10-23 22:53
                    回复
                      好想见到迟子建老师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10-25 08: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