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漂流吧 关注:96贴子:559
  • 4回复贴,共1

《必然》干货版之三:人工智能,下一个商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凯文·凯利说,下一个最热的创业机会是“人工智能”。
忽悠吧?
60年来,不断有人预测人工智能时代近在咫尺。
但是直到现在,人工智能好像还是遥不可及。有人调侃人工智能不过是人类的马甲:“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
不过凯文·凯利说,这回是真的。事情正在起变化,因为近期有三大突破。
1.廉价的并行计算;
2.大数据;
3.更好的算法。
这回,人工智能真的来了。尤其是大数据。什么智能都需要训练,大数据就是训练人工智能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1-17 07:17回复
    凯文·凯利调侃说:
    接下来创业者的商业计划书可就好写了,“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预测接下来 10000家创业公司的商业计划:挑选一个领域并加入人工智能。”
    慢着,你总得先定义下什么是“人工智能”吧?
    凯文·凯利用两个字了结了这笔糊涂账——知化(Cognifying)。
    想来也是,人工智能的那么多花哨定义都不如这个词来得干脆——硬件问题软件化。用自动化的知识来解决一切问题。
    该举例子了:
    第一个例子:摄影术
    过去的照相机又重又贵。现在又轻又便宜。为啥?
    因为过去我们靠的是复杂的机械结构和光学镜头来优化图像质量。
    而现在我们是在用“算法”来优化图像质量。
    第二个例子:化学
    倒腾瓶瓶罐罐多费劲?加入人工智能后,科学家们可以进行虚拟化学实验。他们在天文数字的化学结合中精挑细选,决定哪些更有希望成功,值得放在实验室中检验。
    更多的例子:
    知化的音乐、知化的洗衣、知化的营销、知化的房产、知化的护理、知化的建造、知化的伦理、知化的玩具、知化的体育……后面的自己想吧。
    反正,整个世界都在“知化cognifying”。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1-17 07:17
    回复
      再强调下——
      所谓人工智能,不是搞出一个比人类还聪明的怪物,而是用自动化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理解了这个定义,那就要得出几个结论了:
      第一,人工智能不可怕。
      它只是把我们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变得新奇、有趣而已。
      整个过程和100年前的“电器化”差不多。
      它会像一个老实的保姆一样,搞定好多事又不招人烦。廉价、可靠的数字智能在一切事物背后运行,近乎无影无形。
      第二,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其实都是在喂养人工智能。
      2002 年,凯文·凯利在谷歌的一个小型聚会上问拉里·佩奇,你为什么要做免费搜索?
      拉里·佩奇说,“哦,我们其实在做人工智能。”
      几年来,谷歌收购了十几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公司。乍看,你会认为谷歌正通过人工智能改善自己的搜索能力。
      凯文·凯利认为事实恰恰相反。谷歌正利用搜索改善它的人工智能。
      每当你键入一个查询词,你都是在训练谷歌的人工智能。当你在图片搜索栏输入“罗辑思维”,就在告诉人工智能罗胖子长什么样。谷歌每天处理的 121 亿次查询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训练深度学习型人工智能。
      再过10年,谷歌将拥有一款无可匹敌的人工智能产品。
      凯文·凯利的预测是——
      到了2026年,谷歌的主营产品将不再是搜索,而是人工智能。
      第三,“人工+智能”才是方向。
      1997 年,IBM 的超级电脑“深蓝”击败了当时具有统治地位的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那人类选手会不会对这种比赛失去兴趣呢?
      卡斯帕罗夫率先提出了“人加机器”的概念,即在比赛中用人工智能增强国际象棋选手水平。如今,这种比赛被称为自由式国际象棋比赛。
      2014年自由式国际象棋对抗锦标赛上,纯粹人工智能赢得了42场比赛,而“人工+智能”型选手赢得了53场。
      在廉价且超级智能的国际象棋软件的激励下,下国际象棋的人数、锦标赛的数量以及选手的水平都达到了历史之最。拥有国际象棋大师头衔的人数至少翻了一番。
      既然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成为更优秀的国际象棋选手,那么合理地推测,它也能帮助我们成为更优秀的飞行员、医生、法官、教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1-17 07:19
      回复
        第四,人工智能有无数种类型。
        一些新的心智包括:
        一种心智与人类的心智相像,只是反应更快。
        一种心智主要基于大容量存贮和记忆,有些愚钝但是信息面广博。
        一种全球化超级心智,由数百万做着单调工作的智能体组成。
        一种蜂巢型心智,由许多十分聪明的心智组成,但是自己却意识不到。
        一种心智被专门训练用来加强指定的人类个体,但是对其他人完全无效。
        一种心智能够设想但不能制造比自身更强大的心智。
        一种心智能够制造比自身更强大的心智,由于自我意识不足,无法设想自己制造的心智。
        一种心智能够制造比自身更强大的心智。
        一种心智能够创造比自身更强大的心智,而被创造出的心智能继续这么做。
        一种心智拥有自身源代码的访问通道,因此可以修改自己的进程。
        一种心智逻辑能力超强并且没有情感。
        一种心智能解决普遍问题,但没有自我意识。
        一种心智具有自我意识,但不能解决普遍问题。
        一种心智成长期很长,并且在它成熟前需要一个保护者。
        一种很缓慢的心智,覆盖了很长的物理距离因而在快速的心智看来,它是“隐形的”。
        一种心智能够多次克隆自己。
        一种心智能够克隆自己,并且与克隆体组成一个整体。
        一种心智能从一个平台迁移到另一个平台从而保持永生。
        一种快速、动态的心智,能够改变自己的认知进程。
        一种心智专门提出设想并做预测。
        一种心智从不抹去或忘记任何事情,包括错误或虚假的信息。
        一种半机器半动物的共生心智。
        一种半人半机器的赛博格心智。
        一种使用量子计算的心智,我们无法理解它的逻辑。
        我们可以把凯文·凯利列的这张单子保留好。
        他说,这些类型的人工智能如果成为现实,怎么也得20年开外。
        第五,人工智能不断地重新定义“人类”。
        举个例子说,穿上鲨鱼皮泳衣的菲尔普斯参加比赛,算不算作弊?
        那用上了人工智能的人类,“人”和“非人”的界限究竟划在哪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1-17 07:19
        回复
          第六,我们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抢掉。
          在本世纪结束前,如今人们从事的职业中有70%很可能会被自动化设备取代。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当机器人取代流水线工人后,它们会接着取代仓库工人。麻利的机器人能够从早到晚不断地抬起 150 磅的重物。它们把箱子取出来,分好类,然后装上卡车。这种机器人已经在亚马逊的仓库工作了。
          到2050年,大多数货车将实现无人驾驶。鉴于货车司机是目前美国最普遍的职业,这件事的影响不容小觑。
          任何较为机械的资讯密集型工作都能被自动化。无论你是一名医生、律师、建筑师、记者甚至程序员,机器人都将历史性地接管你的工作。
          第七,不用担心,会有新工作。
          当机器人和自动化过程包办了我们的大多数基础工作时,我们就会闲下来并且自问“人的目的是什么?”
          人类理应成为芭蕾舞演员、专职音乐家、数学家、运动员、服装设计师、瑜伽大师、同人小说作者等等。
          货车司机没得干了,会出现行程优化师的新工作。
          外科手术没得做了,让复杂机器保持无菌状态将成为医疗新技术。
          人类和机器之间将形成一种共生关系。人类的工作就是不停地给机器人安排任务,这本身就是一项永远做不完的工作。
          将来,我们和机器人的关系会变得更复杂,出现一种7 个步骤的循环模式:
          1.机器人干不了我的工作。
          2.好吧,它会许多事情,但我做的事情它不一定都会。
          3.好吧,我做的事情它都会,但它常常出故障,这时需要我来处理。
          4.好吧,它干常规工作时从不出错,但是我需要训练它学习新任务。
          5.好吧,就让它做我原来的工作吧,那工作本来就不是人该干的。
          6.哇,机器人正在干我以前做的工作,我的新工作不仅好玩多了,工资还高!
          7.真高兴,机器人绝对干不了我现在做的事情。
          然后回到步骤1。
          总之,在《必然》的第二章,凯文·凯利想告诉我们的是:
          1.人工智能是下一个大机会。
          2.人工智能的本质是用自动化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3.坏消息是:人工智能会逐次替代人类现在从事的工作。
          4.好消息是:人和智能是“共生关系”。
          工作没了,找个新的就好。
          旧工作永远会被取代。新工作也永远会持续出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1-17 07: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