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学性
这个很好理解,易学性指的是一个输入法是否容易学,五笔需要背字根、二笔需要熟悉拆分,这都是阻碍因素。具体而言,输入法的易学性取决于以下要件:
(1)字根(码元)
无论是音,还是形,还是笔画,都是字信息的一部分,术语本应当叫做码元,我们这里统称字根,也就是说,即使是声母、韵母,也视为一个字根。
依据字根是否有理,可分为【有理字根】和【无理字根】:前者指的是通过音托、形托、意托、规律排列等手段使字根与键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方便记忆的字根;后者指的是字根的位置与键盘毫无关系,完全地靠死记硬背。实际上,所有的声母都是【有理字根】,双拼中的韵母都是【无理字根】。举例:将字根【口】通过音托放在K上方便记忆,这是音托有理字根;将字根【艹】通过形托放在H上,这是形托有理字根;将【牛、羊、马、狗】之类与动物有关的字根统一放到K上,这是意托有理字根;而二笔那种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字根位置的,是规律有理字根。而将【日】放在J上,完全找不到任何理由的,是无理字根。
依据字根与字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紧密,可分为【显性字根】和【隐性字根】:前者指字根与对应字形之间无需转换即可对应,如字根为艹,打出来的形也是艹;后者是指字根与字形之间需要一定的思维转换才能判定,如二笔中的字根【撇折】,对应字根【句框】。
一般来说,有理字根的数量决定了记忆难度,而显性字根的数量决定了思考难度。哪怕这个输入法有上百个字根,只要有理,那么它就是易学的,比如三拼、亿用这些全音托式的形码,实际上并不难学。在直观性上,音大于形,形大于笔画,越直观的越好打。
(2)规则
所谓规则,指的就是取码规则,也即如何运用现有的字根分布打出汉字。双拼的取码规则就很简单,先打声母、再打韵母。但有些形码的取码规则就很复杂,比如郑码的双编码、五笔的识别码、瘦码的忽首忽末等等。
规则依照其所适用的汉字的范围,可以分为【有理规则】和【无理规则】,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有理与无理,指的不是规则本身是否合乎道理,而是此种规则是否广泛适用于该输入法中的多数汉字、是否与该输入法的主流规则相背。比如我们常见的无理码,硬性规定“或”打HJ,与字根分布全无关系,此规则只适用于“或”这一个字,所以是【无理规则】,希码中的字根字单打笔画,适用于所有字根字,尽管字根字的数量并不多,但由于其具有广泛适用性,所以是【有理规则】。有些输入法规定走之旁优先打,这也是一种【有理规则】,尽管其适用的汉字数量并不多。而一旦某种规则只适用于少量汉字,缺乏了适用性或者与主流规则不符,其有理性就消失,变成【无理规则】,产生很多无理码。如果一个输入法的无理规则很多,那么该输入法的规范性就很差,也即存在很多与主流规则不相符的例外情况。
【有理规则】和【有理字根】并非越多越好,规则与字根都需要人去理解和记忆。在人的一般记忆规律中,有理的东西总要比无理的东西好记忆。但好记不代表不需要花时间来记忆,比如为了达到高效的离散率,使用500个字根、上百条规则,即使有理,也并非一个易学的输入法。因为无论是有理规则,还是无理规则,都需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