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因吧 关注:12贴子:277
  • 6回复贴,共1

【仙因·梦蝶庄生】庄子与髑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高贤庄周镇楼~


IP属地:北京1楼2015-12-03 19:33回复
    髑髅鬼难得一见,却被庄子遇见了。
    庄子是在去楚国的途中碰到那个髑髅鬼的。这是一个缘份,是双方命中注定的邂逅。那具白色的髑髅冷冷地躺在路边,寂寞得引人注目。庄子不由得停下车来,他用马鞭轻轻敲敲,像一个迷途的人要扣门问路一样。不同问路人的是,他不待对方开口,就抛出了一大堆问题:
    你是贪生害理才死掉的吗?
    还是在亡国或者战乱的年头被人砍头的呢?
    你是做了什么坏事,没脸见父母妻子,才自我了断的吗?
    还是饥寒交迫活不下去才死的呢?
    或是到了岁数自然死亡的呢?
    说实在的,这种提问有点“八卦”,简直像追逐明星的狗仔队的问法,置之不答可也。何况髑髅通常都比较知趣,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开口说话。须知在一般人眼中,髑髅枯骨无肉,面目丑陋,大白天暴露于路途,已经够吓人的了,如果再张嘴发声,那便是现场直播的恐怖片了。庄子自然是不怕髑髅的,非但不怕,他还觉得这髑髅挺可爱。他似乎看出这髑髅有一种“欲言又止”的神情,于是,他干脆把髑髅带上车,携回住处。夜里,他与髑髅更进一步“亲密接触”——枕着髑髅入睡。他相信髑髅有话要对他说。


    IP属地:北京2楼2015-12-03 19:35
    回复
      果然,在华胥国的研讨室里,髑髅现身说法,给庄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哲学课。这堂课的内容,表面上是说生则劳苦,死有至乐,实质上是说,死生并没有什么差别,既不必乐生恶死,也不必乐死恶生,用郭象在《庄子注》中的话来说,就是:“生时安生,死时安死,生死之情既齐,则无为当生而忧死耳。”当然,为了表示人高鬼一等的骄傲,庄子也主动提出可以让髑髅复活,可以让他回归故里,不料碰了一鼻子灰,被髑髅断然拒绝。


      IP属地:北京3楼2015-12-14 14:43
      回复
        这真是一场奇妙的对话,也是《庄子》外篇《至乐》中一段奇妙的文章。人与鬼对话,在先秦典籍中并不稀见,《左传》里头就有。人与髑髅对话,这却是头一遭,所以读来特别有新意,以这种新奇的方式纵论生死,也就特别有冲击力。后代的志怪小说,经常写鬼以过来人的身份,述说亲身经验,劝人信佛、念经、行善等等,不一而足,但笔墨一涉及鬼的形貌,即显出想象的贫乏,视觉冲击力不足。《庄子》祭出髑髅这一“法器”,便显得与众不同。


        IP属地:北京4楼2015-12-21 18:30
        回复
          髑髅甫一登场,“此时无声胜有声”,自有一种令人悚然的威慑。让冰冷死寂的髑髅开口说法,而且说上那么一番“冷”气洋溢的话,与常识反差强烈,所以震撼也就更大。不过,梦中的庄子大概忘了,髑髅能振振有词说出这么一番大道理,那就表明他“活”得很好,他有自己的一套“活”法。说白了,死正是他的“活”法。替他复其形体,还其体肤,送其还乡,纯粹自作多情,多此一举。在看透人生的髑髅鬼面前,庄子似乎变得迟钝了。


          IP属地:北京5楼2015-12-22 12:00
          回复
            这也是一场幽默的戏剧。庄子和髑髅,谁聪明,谁迟钝,都是戏剧角色的安排,决定权不在他们,而在编剧和导演手里。《庄子》一书,号称“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庄子见髑髅鬼,也不过是一段寓言而己。《至乐》属于《庄子》外篇,这篇寓言大概是后人编排的,不过,应该说,它很符合庄子的个性,贴合庄子的一贯作风。庄子平生最喜欢“见鬼”,他在寓言中也爱驱使古人,尧、舜、汤、许由、孔子等等,古圣先贤联翩出场,听其调动。这些圣贤既已名登鬼录,当然都可以算作鬼。《癸辛杂识》中有一篇劝世歌谣这么写道:“尧舜禹汤文武,一人一堆黄土。皋夔稷禹伊周,一人一个髑髅。”话是这么说,奈何我们不忍心这么看。所以,《庄子》中最实在、最地道的鬼,仍然首推《至乐》中的髑髅。


            IP属地:北京6楼2015-12-30 12:15
            回复
              庄子梦髑髅,还让我想起了《庄子·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当年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一只翩然飞舞的蝴蝶,感觉非常悠然自在,浑然不知自己原来是庄周。过了一阵,从梦中醒来,才发现自己是庄周,一个实实在在的庄周。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胡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这是《齐物论》中非常著名的一段。物与物之间,庄周与蝴蝶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变的,这种转变就叫做“物化”。


              IP属地:北京7楼2016-02-18 12: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