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landing吧 关注:715贴子:4,444

回复:第一次申论作业是:2015年浙江省A卷的申论大作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零开始
鄂P140001-领航者
现如今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据的时代,被逼跟着数据在走,一直在模仿从未停歇,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所以我们现在需要摒弃“我跟随”的角色,找回自己,从零开始。
首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没想到的。在苹果平台崛起之前,塞班曾经是智能手机平台老大,但当乔布斯凭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引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把电脑和电子产品不断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你有自己的想法,去走出一条自己的路,那么就离成功也不远了。
其次要敢于挑战,不怕失败。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做任何事,达到做人、做行业,小到你要做的事情、要找的东西,你就也要去做。都应该考虑,到底有没有挑战?马云曾说过:“没有人可以不经历失败,但如果不断抱怨,将永远不会成功。”他在成功前也是经历了种种失败,正是因为他没有放弃,才有了现在的电子商务时代。
最后学会放低心态,从零开始。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有放低心态,去弥补自己的短处,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当然,在放低心态的同时,也要学会从零开始。人性的习惯会是习惯于从你前一个案例,尤其是成功的案例去借鉴,你希望做的更好。但是,正是因为这样跟随的脚步多了,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像现在的山寨产品,就好像一个杯子里永远装着水就永远不会有新的水注入,所以,人要学会适当的时候倒空杯子,才会有所收获。
从零开始,让我们撇开旧日的辉煌与黯然,迎接新一天美好时光的到来。只有在零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更好更快的不断进步,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


70楼2015-12-23 16:46
回复
    赣K150008-左七禾



    76楼2015-12-23 18:56
    回复
      赣A150084-一黎
      转化视角,从“零”开始
      从最初的砖瓦平房到如今的摩天大厦,从最初的马车牛车到如今的跑车赛车,人类奔流不息的前进,改造着世界,改变着自我,于是我们习惯于向前看,向上看,而极少回首最初的起点,这样使得更多地人忘记了本心,同时也找不到正确的前进方向。
      故:要在奔流的大潮中重归起点,是一种全新意义的前进,是时代中的新突破口,是我们人生中找寻机遇的来源。
      重归起点,是要找回自我,不盲从,不跟随,用新视角看待问题。正如苹果公司,创新退出的新一代智能全触屏手机,现在已经重新定义了人们的通信工具,其背后正是他们能够重新回归起点,而不满足于现有的他人的成果,另辟蹊径,找寻到新的角度切入,确立出新创见,也正因为此,创造出了一个新时代,而相反的,没落的诺基亚王朝正是由于其始终基于原有的成果,一味向前,将自己前进的道路削尖削窄,最终难以为继,淡出人们的生活。可见,从零出发,是在摆脱现有的大流,不一味重复过往,独创独立,才能前进前行。
      除此之外,以不同于众人的新视角看待问题势必会强逼着自己面对更多的新挑战,而“挑战即机遇”,敢于面对挑战,不畏难,够自信,才能真正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的超越过去。敢于重归起点,是敢于放弃已有经验,在大流中脱离“看起来很美”的假象;是敢于离开顺境,去逆境中找突破;是敢于在迎接挑战,创造新领域的决心。众所周知的阿里巴巴正是如此做的,从“0”到“1”,从“1”到“100”,从出现在人们视线的那天开始便一直开创更多的新理念,找寻新起点,深刻的改变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这便是突破重重挑战后的巨大收获。
      在如此的“归零”计算中,要寻求新视角,勇面新挑战,对现有的生活宣战,前提就是要能够经受常人所不能受的艰难险阻,要遇败不馁,遇难而无惧,在自己的起跑点不断启程,不断刷新自我,刷新世界,在我们的幼儿教育中就已经被灌输的“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正是我们在归零中必须持有的价值观;除此之外,还要敢于否定过去的经验,最典型便是爱因斯坦,他创立出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彻彻底底的打破。这样的打破首先既是来自于对过去经验的否定,也是在于他在自己坚信的理念下的不怕失败,勇敢向前的精神力量。
      在我们人类的历史中,站在巨人肩膀固然是一条出路,创造了许多财富,但是纵观过往,那些真正改变了人类历史,开创出新的发展轨迹的恰恰是那些走在“另一道路的少数人”,他们不跟随大流,才能在新视角下破旧而立新,这就是归零的魅力。
      当然,归零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更在于它让你始终处在最“清爽”的自我认知,在这样的立场下,人们才能摆脱原有因素的束缚,不畏惧将遇到的一切困难,而是更无畏的向前走去,万物归于本心,方可不偏离,不盲目,而这才是我们现在时代最缺少的精神。


      78楼2015-12-23 19:20
      回复
        川U150007-桎梏
        归零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智慧
        布莱尔说:“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归零正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勇气,这种勇气便是一种智慧。古人为将首要的条件是“勇气”。没有勇气,其他条件都没有多大价值,因为没有勇气,其他条件都无法发挥作用。第二是“智慧”,要聪明过人和随机应变。从零开始不一定是退回起点,它可能是一种新的开始、新的选择、新的方向。著名影星吴京在某次演讲中说到:“我走过很多的路,换过很多的方向,不敢说有什么成就,到今天我觉得唯一能够让我拿出来炫耀的可能就是,我不害怕从头开始。从小一切都是很顺顺利利的他,在十四岁那年的变故中,一无所有,他被迫从头开始,但这或许就是他的机遇,以至于他有今天的成就。
        当你拥有了名和利,并被光环笼罩的时候,突然间发现还有不足的地方,那么,你是否拥有从零开始的勇气呢?在作家刘墉及书法家曹秋圃身上,我们感悟到,岁然已负盛名,他们却用于正是自己的不足。果断放弃以拥有点一切,甘于淡泊,从零开始,那份精神与勇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墨守成规,是一种循规蹈矩的坚持,可当我们换个角度去想想,能打破常规或许能开辟另一番不同以往的境地。关键是我们是否有那股冲破常规的勇气。
        之前微博流行这样一幅画,画中的意思大概是说,人们坐电梯还是走楼梯的比较,几乎所有人都选择坐电梯,但那是最拥挤的,而只有一个人选择走楼梯,虽然在别人眼里会成为“异类”,但你是最先通过那个路口的。所以,要用于创新,打破常规,既是你会让别人“另眼相看”,可你会收货你所意想不到的。
        有人说,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预备的,我不认同。我觉得机会长什么样啊,什么时候来啊,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啊,既然不知道,我怎么准备,我准备什么啊。你只能拥自己的勇气迎上去,哪怕那是一条,你从来没有走过的路。我觉得机会是给那些勇于开始,而执着、坚持的人准备着的。拥有这种勇气,就意味着你可能拥有不同于他人的智慧。
        归零一种勇气的释放,一种智慧的诞生。


        80楼2015-12-23 20:22
        回复
          蒙E140012-小花猫
          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里,无论你是一名工人、在校学生还是大学生,创业和创新之门永远向你敞开。创业也艰苦的创新是艰辛的,虽然二者做起来不容易,在路途终会有坎坷,一旦取得成功一定是一个美好的未来。
          提起创业二字大家一定会想起失业、毕业生求职无门毕业就等于失业,这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对待这种痛苦有人会把他看做是磨难,有人会把他看做是一次机会。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后者。从事业中走出来一切从零开始步入艰苦的创业历程。
          其中曾经是一名著名小品演员到先在著名话剧演员的成佩斯,他就是从小品影视演员步入低谷几乎"失业”,后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家人朋友的鼓励从“失业”中,把冷门的话剧演绎成功,最终成为著名话剧演员。从中可真实的看到失业是不幸的,创业是艰苦的,在艰苦的同时也会磨练我们的意志,只要有一颗不怕失败努力进取的恒心一定会取得成功。一切归零后从头开始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无论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处在事业的巅峰还是低估,都要有一颗从零开始的心,只要学会坚持与奋斗会取得成功。
          企业的发展来自于创新、制造业的发展来自于创新,创新不仅会带来新的企业管理理念,还会给传统制造业带来质的升级。这不仅会改变我们传统的发展方式,也会给我们未来带来无限的发展动力。
          提到创新不得不提到“创客”这一新概念,他是指利用开源硬件和互联网将各种创意变为实际产品的人。这个“创客”概念虽然陌生但是凭借蓬勃生命力和强劲发展势头,创客正在悄然影响着传统制造业。创客这一群体没有职业范围和身份限制,任何人有创意,且有创意,且有激情将创意变为现实的人都能成为创客。他们能够将制造业搬到自己的桌面上,电子服装、健康手环、智能手表、到店墨水、食物烹饪、校车儿童防遗忘系统等,这些创意产品即从创意到产品原型再到小批量产品,还能给创客提供创业的场地,管理模式、投融资、渠道销售服务。在用户体验和互联网推动下,创客产品为我们的个性化定制商品;也有小部分创客产品经过市场检验获得大众需求的认同,成为工业化生产的大众商品。无论哪种形式,都完成了创意向创业的转化过程,这种转化也正是创客文化繁荣发展的本质。这就是创客的力量所在,也是创新的一种表现方式。
          社会要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在随时失去方向的同时,也会在失去的同时得到一个美好的发展道路,从这条道路中勇往直前,这就需要我们去努力奋斗,特别是创业和创新是我们需要经历的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81楼2015-12-23 20:41
          回复
            黔C150020---老田



            来自Android客户端85楼2015-12-23 21:13
            回复
              闽C150051-十月
              从零开始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大数据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方法面面的变化,信息交流畅通无阻;这也是个最坏的时代,创意被模仿,山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价值观也被所谓的主流所绑架。
              在一个大数据信手拈来的时代,我们的一切似乎在被一股看不到的力量所掌控着。企业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个人迷失了自己,随波逐流。作为社会的个体,我们迷信着权威,盲从于过去习惯的经验。在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归零”,敢于改变固有的模式,勇与接收挑战,学会用创新的思维去提升自己,突破自己,改变习惯。
              从零开始,就是放弃对大数据的迷信,放弃固有的思维模式。百年老牌NOKIA,正是因为迷恋于过去塞班系统的成功,不愿意放下过去的成绩。2007年iPhone的崛起,2008年安卓的跟进,短短几年的时间,市场发生了巨变,而NOKIA则落得被微软收购的命运。在反观小米,在手机市场火热化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营销的思维,一举成为国内排名前三的手机厂商。作为中兴华为等传统手机厂商,认为小米的模式必然没戏,因为他们认为得渠道者得天下,无论是从大数据的统计结果还是从各家大企业数十年的经验来看都是这样。可是小米以惊人的业绩粉碎了这一守旧的看法。
              从零开始,意味着敢于挑战,不畏失败。科学史上的没一个重大发现,无不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才造就的,如果没有不畏失败的勇气,如果没有跌倒后一切归零的气魄,人类就无法创造一个接一个的科学奇迹。电动汽车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在人们看来,无法与传统的汽油车比肩,因为有太多的技术问题令人望而怯步。然而,马斯克以他的特斯拉给传统厂商以及全世界的人上了一课,特斯拉不仅实现的续航500公里的目标,并且在百公里加速度上与超跑比肩。如果没有马斯克的挑战精神,也许电动汽车还停留在想象里。而更大的意义在于,TESLA的成功带动了众多厂商的跟进,人类的电动汽车梦想也因此近在咫尺。
              从零开始,就是拒绝模仿,突破自己,创新思维贯穿始终。纵观世界百年汽车品牌,无论是劳斯莱斯,或者是宾利,还是奔驰,能让人印象深刻,除了其拥有历史底蕴的品牌外,还在于每个品牌都有其特色,有自己的设计语言以及家族风格。反观国产汽车品牌,可以发现存在着大量的抄袭。这种抄袭长期发展下去,一则无法形成品牌价值,二则成为了阻碍企业发展的一道坎。韩国的汽车产业也是经历过了抄袭的阶段,不过无论的现代汽车或者起亚汽车,都在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彼得希瑞尔更是通过设计救起亚于水深火热,这充分说明,只有从自己突破,才可能走向成功。韩国的汽车论技术排不到世界前列,但独辟蹊径在设计上突破,获得了重生,值得我们的汽车企业深思。
              庄子说:“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处在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无论是业还是个人,都需要不断的求索,不做跟随的角色,而要做好自己,如此,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创造更好的明天。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8楼2015-12-23 21:40
              回复
                川H150024 来花
                勿忘初心 方得始终
                -----以“归零”的心态面对生活
                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真正跨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等电子科技的发展助推一部分人走向成功,而少数人则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究其原因,人们被数据倒逼着前进,忽视了对自身的了解和思考,盲目崇拜和模仿他人,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人生尴尬境地,却埋怨社会的不公和残酷。因此,学会以“归零”的心态面对成长,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
                “归零”,它是寻找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和谐发展的助推器,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学会“归零”,有助于社会成员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有助于国家以阳光的姿态应对社会飞速发展的压力。
                学会“归零”,立足当下是基础。经验告诉我们,小到做事,大到做人,必须从自身出发,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要求,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制定适合自身的计划和目标,从“零”开始,勇于尝试和学习,避免盲目跟风和千篇一律,养成良好的心态,正确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学会“归零”,回首过去是抓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新的行业和产业,电子科技带来的影响极大的方便了人类生活,同时也阻碍了人类的思维发展。生活和工作被电子产品替代,人际交流的减少,疏远了群体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压力增大。与此同时,科技发展不断引发新问题;环境污染、社会贫富差距增大、收入分配不公、“马太效应”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随之而来。因此,应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避免盲目追求GDP数据的上涨而忽视衍生问题,回首过去,勿忘初心,稳增长、重举措,实施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并举,完善可持续发展目标。
                学会“归零”,展望未来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创造就业岗位,实现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科技创新带来的物质生活方式转变极大的方便了人类生活,满足了社会需求,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要不断加强学习和个人能力培养,实现个人价值,推动创新型社会发展,丰富人类物质文明生活,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社会发展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要坚持“归零”和“创新”两手抓,树立坚定的思想信念,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让健康的心理意识和美好的行为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能做到“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90楼2015-12-23 21:42
                回复
                  浙D140007-司盎


                  来自iPhone客户端91楼2015-12-23 21:57
                  回复
                    (鄂G140001-小涵)
                    归零
                    习惯在人们受益的同时,通常也会限制人们。比如说习惯了烧煤炉,却不知原来还有天然气这样方便的燃料;习惯了花费人力物力去获得一些好的资源,却不知原来网络上的东西物美价廉还送货上门;习惯了跟风去购买一些好的物品,却不知那些东西其实根本就不适合自己。所以,还要再去跟随着习惯去做一件又一件事情了吗?是否应该学会去挑战自己,树立归零思想。
                    挑战自己并不是否定自己,相反它更多是去发现和认识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去盲从,树立信心。而归零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了,抛弃现在所有的东西,而是心态要清零,以一个新生的眼光去看待熟悉的事务,那样就会看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新的东西。
                    放下旧有的习惯是归零的开始。习惯的更改有多难,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事务和东西。到了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或者场景,就像是按了某个按钮一样,自己的一切思维习惯开始自动运行,而只有放下这些旧有的习惯,才可能以一种新的思维去看待各种事务。
                    树立信心,做自己,是归零的必经之路。在归零的过程中,看到其他人的各种行为,你肯定会因此受到影响,会徘徊,会在想自己是否错误了。因此只有树立信心,坚定做自己,而不是盲目的学习和跟从他人,才能做好归零,并在归零的过程中去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且发现新的不同。
                    归零的最终是要挑战自己。归零后,你对事务的看法会与以前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去挑战旧有的习惯和自己。在挑战中,或许你会放弃,或许你会胆怯,或许你会犹豫,但是要坚定先前归零必经之路上的坚定的信心,去走下去。也只有归零了,你才会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前进,而不会有天被突然抛弃在时代的洪流中。
                    所以,归零是一件必须且必要的事情,我们学会了归零,也就学会了不断的进步,才能有不断的发展,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抛弃,并且同时为这个社会创造美好的事务。


                    102楼2015-12-23 22:49
                    回复

                      苏A150053-胖子
                      苏A150053-胖子
                      苏A150053-胖子
                      苏A150053-胖子


                      103楼2015-12-23 22:55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105楼2015-12-23 23:35
                        回复
                          甘G150011宸宸


                          来自手机贴吧106楼2015-12-23 23: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