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人的辛酸与荣耀:每天乘坐地铁的人们,可曾知晓地铁员工背后?
在各大城市,地铁系统的员工都数量不少,但除了他们的自己和他们的家人之外,大多数人对地铁人这个群体的工作生活并不了解。对于像我一样的运营一线员工来说,很多工作上的辛苦或者说辛酸是外人很难想到的。但这些,却是为了保障市民出行,城市运转的必须。
先说说地铁人的辛酸。
大部分的地铁人都是倒班制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平时的周末,还是中秋春节,只要是城市在运转、地铁在运转,就必须有人上班。地铁新人一般在第一年的春节都难以适应,比如我所在的公司,大部分的车站人员,都是上24小时,休48小时的班制。
这就代表着,有三分之一的员工是在除夕夜上班,在车站迎来新年,而另外三分之一员工,需要在大年初一早上的隆隆炮声中,推掉与家人的团圆和聚会,来到车站,像往常一样为乘客服务。无论你的运气好坏,除夕、初一或初二总有一天是要上班的。地铁人的家里,总会有一些没有自己的全家福。
即使是休假期间,很多人也难以放松下来,尤其是与运营有关的各级领导,地铁公司中都有成文或者不成文的规定,运营部门某个级别以上的领导(一般是值班站长以上)手机要全天候开机,在单位需要支援的时候,尽可能回到单位帮忙。尽管真的需要支援的时候不多,但他们,也是从事着那种“接了电话,说走就走”工作的人。
在地铁公司年头长了,会逐渐形成一个习惯,当看见外面下雨下雪的时候,不仅仅能想到出门要带雨伞或者自己的车脏了,还会想到,我们站里,现在需不需要我去帮忙?
自己的辛苦与付出家人还能理解,但是有时候我们还面对着乘客的不解和埋怨。标志牌总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我们会不厌其烦的解答问题。也会总有赶不上车的乘客来跟我们抱怨,为什么要八分钟十分钟才一趟车,而北京地铁可是三分钟一趟。
原因是乘客们并不能理解,列车的间隔是由客流量、信号和线路条件、车底和人员的配置数量经过严密计算而得出的,所有的地铁公司都希望每一名乘客能走的又快又好,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总有乘客会赶不上甚至挤不上列车。
尽管我们知道这些,但因为时间原因,也出于不激化矛盾的考虑,我们很难向乘客详尽解释这件事,只能告诉大家,下班车马上就到了,您在稍等一下。
收入的问题,也是很多地铁人的辛酸之处。在北京某地铁公司培训的时候,看见地铁大兴线车站里的一个广告,是天宫院附近的一个楼盘,我当时在心里算了算,以我当时入职后的工资,两年工资不吃不喝,大概够买一个多平方,等我能在那公司退休的时候,假设房价和工资同等上涨,我总收入大概够买个小户型的厨房厕所加客厅了。当时的这个计算,让我在那家公司的工作信心一落千丈。
我现在所在的城市按照房市的说法,大概算是个一线半城市。不好透露我的职位工资多少,反正全年能拿到手的现金收入,只能在城市的边缘,买不挨着地铁的那些小区的两平方房子,而且是在我一年不吃不喝的理论情况下。
地铁公司作为靠国家补贴弥补亏损的公益性国企,每家地铁公司都有着自己的财务压力,很难发出与社会上很多效益好的民企外企有竞争力的薪酬。尽管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新人进入这个行业,社会上也都觉得地铁公司待遇好够稳定,但还是有一些员工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这个公司甚至这个行业,他们中很多都是优秀的人才,薪酬的问题,绝对是离职员工的考虑因素之一。
很多人会问,这工作有种种问题,但你为什么还坚持从事这份工作、甚至热爱这份工作?
因为,从事这份工作,还会有一种幸福感和荣耀感!
调度员的用电脑保证着全线列车的运营平稳有序,列车司机的操纵杆上承载着上千人的生命安全,站务员售出的每张票、接发的每趟车,也都承载着地铁公司满满的热情和服务。当一个乘客能准时到达公司、当一个游子能顺利回到家中、当一个班次完结、当一天的运营结束时,我们都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对于个人来说,尽管公司没有给我们足够好的薪酬,但也是给了大家稳定生活的保证,而且我觉得员工证能免费坐地铁也是个好福利嘛……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乘客也都是很客气的,每次解答疑问之后,很多乘客都会真诚的说出谢谢,尽管无论有没有这两个字,我都会按要求给乘客热心、细致的解答,但能得到这种回报,心里还是高兴的。
工作上的幸福感,不但增添了自己把这份工作做下去的信心,还能与家人分享这种快乐。每天地铁站里发生的故事是很多的,总结下来,不仅增加了自己的阅历,还为不了解地铁工作的家人朋友,分享我们的工作到底是如何进行的。
这种荣誉感,其实很难在一下突然涌现,但工作久了,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瞬间,激励着我们:我们的工作是值得的!
和所有的工作一样,地铁人在工作中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对于所有的地铁同行,我想说,尽管收入不太高,但我们的工作并不是很重要的,请永远保留着对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对于我们的乘客,我想说,感谢你们的支持和包容,我们会更加努力,而且,会越来越好!
我们,一路同行!
在各大城市,地铁系统的员工都数量不少,但除了他们的自己和他们的家人之外,大多数人对地铁人这个群体的工作生活并不了解。对于像我一样的运营一线员工来说,很多工作上的辛苦或者说辛酸是外人很难想到的。但这些,却是为了保障市民出行,城市运转的必须。
先说说地铁人的辛酸。
大部分的地铁人都是倒班制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平时的周末,还是中秋春节,只要是城市在运转、地铁在运转,就必须有人上班。地铁新人一般在第一年的春节都难以适应,比如我所在的公司,大部分的车站人员,都是上24小时,休48小时的班制。
这就代表着,有三分之一的员工是在除夕夜上班,在车站迎来新年,而另外三分之一员工,需要在大年初一早上的隆隆炮声中,推掉与家人的团圆和聚会,来到车站,像往常一样为乘客服务。无论你的运气好坏,除夕、初一或初二总有一天是要上班的。地铁人的家里,总会有一些没有自己的全家福。
即使是休假期间,很多人也难以放松下来,尤其是与运营有关的各级领导,地铁公司中都有成文或者不成文的规定,运营部门某个级别以上的领导(一般是值班站长以上)手机要全天候开机,在单位需要支援的时候,尽可能回到单位帮忙。尽管真的需要支援的时候不多,但他们,也是从事着那种“接了电话,说走就走”工作的人。
在地铁公司年头长了,会逐渐形成一个习惯,当看见外面下雨下雪的时候,不仅仅能想到出门要带雨伞或者自己的车脏了,还会想到,我们站里,现在需不需要我去帮忙?
自己的辛苦与付出家人还能理解,但是有时候我们还面对着乘客的不解和埋怨。标志牌总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我们会不厌其烦的解答问题。也会总有赶不上车的乘客来跟我们抱怨,为什么要八分钟十分钟才一趟车,而北京地铁可是三分钟一趟。
原因是乘客们并不能理解,列车的间隔是由客流量、信号和线路条件、车底和人员的配置数量经过严密计算而得出的,所有的地铁公司都希望每一名乘客能走的又快又好,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总有乘客会赶不上甚至挤不上列车。
尽管我们知道这些,但因为时间原因,也出于不激化矛盾的考虑,我们很难向乘客详尽解释这件事,只能告诉大家,下班车马上就到了,您在稍等一下。
收入的问题,也是很多地铁人的辛酸之处。在北京某地铁公司培训的时候,看见地铁大兴线车站里的一个广告,是天宫院附近的一个楼盘,我当时在心里算了算,以我当时入职后的工资,两年工资不吃不喝,大概够买一个多平方,等我能在那公司退休的时候,假设房价和工资同等上涨,我总收入大概够买个小户型的厨房厕所加客厅了。当时的这个计算,让我在那家公司的工作信心一落千丈。
我现在所在的城市按照房市的说法,大概算是个一线半城市。不好透露我的职位工资多少,反正全年能拿到手的现金收入,只能在城市的边缘,买不挨着地铁的那些小区的两平方房子,而且是在我一年不吃不喝的理论情况下。
地铁公司作为靠国家补贴弥补亏损的公益性国企,每家地铁公司都有着自己的财务压力,很难发出与社会上很多效益好的民企外企有竞争力的薪酬。尽管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新人进入这个行业,社会上也都觉得地铁公司待遇好够稳定,但还是有一些员工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这个公司甚至这个行业,他们中很多都是优秀的人才,薪酬的问题,绝对是离职员工的考虑因素之一。
很多人会问,这工作有种种问题,但你为什么还坚持从事这份工作、甚至热爱这份工作?
因为,从事这份工作,还会有一种幸福感和荣耀感!
调度员的用电脑保证着全线列车的运营平稳有序,列车司机的操纵杆上承载着上千人的生命安全,站务员售出的每张票、接发的每趟车,也都承载着地铁公司满满的热情和服务。当一个乘客能准时到达公司、当一个游子能顺利回到家中、当一个班次完结、当一天的运营结束时,我们都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对于个人来说,尽管公司没有给我们足够好的薪酬,但也是给了大家稳定生活的保证,而且我觉得员工证能免费坐地铁也是个好福利嘛……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乘客也都是很客气的,每次解答疑问之后,很多乘客都会真诚的说出谢谢,尽管无论有没有这两个字,我都会按要求给乘客热心、细致的解答,但能得到这种回报,心里还是高兴的。
工作上的幸福感,不但增添了自己把这份工作做下去的信心,还能与家人分享这种快乐。每天地铁站里发生的故事是很多的,总结下来,不仅增加了自己的阅历,还为不了解地铁工作的家人朋友,分享我们的工作到底是如何进行的。
这种荣誉感,其实很难在一下突然涌现,但工作久了,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瞬间,激励着我们:我们的工作是值得的!
和所有的工作一样,地铁人在工作中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对于所有的地铁同行,我想说,尽管收入不太高,但我们的工作并不是很重要的,请永远保留着对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对于我们的乘客,我想说,感谢你们的支持和包容,我们会更加努力,而且,会越来越好!
我们,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