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吧 关注:50,763贴子:247,843
  • 5回复贴,共1

对儿子的温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章摘自:《 多情爱因斯 坦》
作者:李子迟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家信披露他并没那么差。
但是,几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公开了1915年爱因斯坦写给家人和朋友的部分信件,展示了爱因斯坦鲜为人知的一面,作为父亲对两个儿子的舐犊之情。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6-01-15 00:24回复
    对儿子的温情。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儿子,并没有人们说得那样冷漠。相反,他谈起儿子时不乏温情,特别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儿子爱德华非常喜爱与怜惜。他曾在收到后者寄来的诗歌、照片和信件后,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他是我这些儿子中举止最优雅、最有才气的一个,也是最像我的,继承了我的品性,可是患上了不可治愈的精神疾病……”
    爱因斯坦对儿子们的爱是显而易见的。他不止一次地夸奖长子汉斯:“他心地善良并且好学上进,我们的父子关系很好。”当听说汉斯在学习几何学,爱德华已经掌握乘、除法运算时,他在信中写道:“很高兴看到你们的来信。今天给你们寄一包玩具,不久我会去看你们,我要给你们讲很多有趣的事情。对了,汉斯,别忘练琴。”
    前文中提到,有一次,爱因斯坦计划旅行但没有和米列娃商量,汉斯便写信责怪父亲。爱因斯坦接到信后很生气,他当即取消了去看望儿子的计划,并且在回信中说:“你的来信太无理了,我不会去看你们,以免不欢而散。”然而,他很快开始后悔自己的鲁莽行为,他在下一封给桑戈的信中写道:“我犯了个大错误,一个有理智的人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6-01-15 00:25
    回复
      1915年11月4日,爱因斯坦发表了第一次有关广义相对论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阐述了自己的新理论,但他承认自己还没有得出精确的数学公式来证明广义相对论。当天下午,他一结束自己的演讲,就给大儿子写了一封充满感情的信:
      “亲爱的阿杜:我将尽量每年抽出1个月的时间在身边陪伴你,爱护你,你可以从我这里学到很多别人不可能教给你的知识。我通过艰苦努力所获得的这些知识,不仅对陌生人、对我的儿子也尤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几天时间里,我完成了有生以来最优秀的论文之一,当你长大后我将告诉你有关它的内容。因为我常常专注于工作,以至忘记了吃午饭。”
      1915年底,汉斯给父亲写信:
      “亲爱的爸爸:我将会在12月31日到1月2日过来。我不想待的时间太长,因为圣诞节最好还是待在家里。另外,我刚刚得到一个滑雪橇,我想利用假期向我的朋友们学习如何滑雪。这个滑雪橇花了70法郎,是妈妈买给我的,当然,钱是您给的。我把它当成是您送给我的圣诞节礼物。”
      爱因斯坦在收到信后,立即取消了旅行计划,他回信说:“你在信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友好的语气,深深地伤害了我。”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6-01-15 00:28
      回复
        在完成最后一次关于相对论的演讲后的几天,爱因斯坦又给汉斯回信:“我想我的拜访不会给你带来什么高兴,因此我认为坐2小时20分钟的火车前去看你是错误的决定。”
        1915年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到高潮的一年,却以这样一种夹杂着喜悦和悲伤的复杂感情结束。他在写给桑格的信中描述了这种复杂心态:
        “亲爱的朋友桑格:我刚刚收到汉斯寄来的信,却让我很伤心。这个男孩的心正在一点一点地中毒,他不再信任我了。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试图接近他都可能会间接地伤害他。来吧,我亲爱的老朋友,给我唱起那首您最熟悉的老歌,这样我还可以躲在角落里继续默默地旋转。”
        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他位于柏林的公寓里,独自度过了圣诞节。
        可是,第二天早上一醒来,他就拿出书包,里面装着汉斯以前寄给他的几幅画。他再次提笔写信给汉斯,告诉他将会在复活节前去看望他们。他还做了保证。
        1916年复活节,正如爱因斯坦保证的那样,他去苏黎世看望了孩子们,孩子们也非常高兴能和父亲再次团聚。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6-01-15 00:30
        回复
          爱因斯坦还与米列娃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汉斯与小儿子爱德华。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6-01-15 00:32
          回复
            算起来,伯恩哈德从8岁到24岁,都是住在美国。自然是跟着父母,同时受美国东南与加州的教育。大概是他大学毕业后,祖父赠金,叫他去瑞士再上学。爱因斯坦的心情,也许是让孙子偶然去看一下长住在精神病院里的可怜的叔叔。这时米列娃已死了六七年了,精神病院里的爱德华谁管呢?看来,爱翁还一直在牵挂着自己的小儿子。
            一些爱因斯坦今天的“粉丝”们读到这里,似乎终于吁了一口气,高兴地说:
            “现在,他终于是一个完整、完美的人了。”
            你要说把这两部分材料放在一起对照和归纳,说明爱因斯坦“终于是一个完整的人了”,这不错;但要说他是“一个完美的人”,恐怕也并不客观、真实。
            不管是作为丈夫还是父亲,爱因斯坦并非完美,他还是有很多缺点,犯过不少错误;只不过,他亦不像曾经的那些传记里说的,表现是那么差劲,问题是那么严重。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6-01-15 00: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