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布·阿里·侯赛因·本·阿卜杜拉·本·哈桑·本·阿里·本·西那(980年-1037年),一般简称伊本·西那(ibn Sina),欧洲人尊其为阿维森纳(Avicenna),塔吉克族,中世纪波斯哲学家、医学家、自然科学家、文学家。
身世
伊本·西那出生于波斯帝国首都布哈拉城,其父阿卜杜拉来自阿富汗北部的巴尔赫地区,是塔吉克族著名军事领袖艾哈迈德·沙·马苏德的老乡,也是当地著名的什叶派伊斯兰学者。伊本·西那青年时曾任萨曼王朝宫廷御医,22岁时,因萨曼王朝被喀喇汗国灭亡而迁居泰伯里斯坦(今马赞达兰)。一生颠沛流离,曾效忠于齐亚尔王朝、白益王朝、卡库王朝的君主,并官至宰相。
成就
伊本·西那被公认为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作品主题涉及玄学、神学、医学、心理学、地球科学、物理学、天文学、占星术和化学。穆斯林史料中常称这位波斯通才为谢赫·拉伊斯 (al-Shaykh al-Ra'īs)。
医学上,伊本·西那丰富了内科知识,重视解剖,所著《医典》是十七世纪以前亚洲、欧洲广大地区的主要医学教科书和参考书。12世纪西班牙人首先将《医典》译成拉丁文,继而犹太人加以注释,以手抄本的形式传到欧洲。15世纪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医典》更被欧洲和中亚各国广为印行,仅西欧就印行27次之多。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等地的大学把《医典》作为基本医学教材,一直继续到18世纪末。
哲学上,伊本·西那是中世纪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并在早期伊斯兰哲学上著述颇丰,特别是在逻辑学、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等主题上,这包括名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论述文章。他大部分的工作是用阿拉伯语写成——这是当时事实上的科学语言;有一部分是用波斯语写成。有几部波斯语写成的书迄今仍有语言学上的价值。
神学上,伊本·西那持二元论,并创造了自己的学说。肯定物质世界是永恒的、不可创造的,同时又承认真主的永恒性。主张灵魂不灭,也不轮回,反对死者复活之说。
其主要著作还有《治疗论》、《知识论》等。

《医典》部分内容
后世影响
伊本·西那的学说在中世纪欧洲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特别是他关于灵魂的性质和存在-本质区分的学说,以及因此在欧洲学术界引起的辩论和审查。这一现象在巴黎尤其显著,1210年伊本·西那主义在那里被严加禁止。虽然如此,他的心理学和知识理论影响了奥弗涅·威廉和大阿尔伯特,他的形而上学影响了托马斯·阿奎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