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
先来了解下笔的进化过程。
书法绘画是笔、墨与纸共同相互作用的产物。每一代笔的形制的演变都受到纸的各类工艺的变化和执笔方式变化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毛笔由于在宽度只有1厘米的竹木简上书写,只需要一点笔头,以硬度比较强的兔豪为主。(写完再用刀刻)
晋代出现了纸张,书写范围变大,笔头变大,成分增多,表现技法也更多,出现了书法史上的巅峰——“二王”。
笔头做大后,为了解决弹性的问题。古人开始用纸把笔芯缠起来,以限制笔毛的自由度,同时增加披毛数量,以达到在保证弹性的情况下不影响蓄墨效果,这就是风靡一时的唐代缠纸笔。

唐代由于佛教的盛行,抄经成为很常大的用笔需求(字比较小)。晋唐可能是以是二指单钩法为主的执笔方式。所用纸张以麻纸、皮纸为主。

宋代出现了宣纸,纸张更大,文风鼎盛,缠纸笔笔芯太硬,写不了大字,写出来的字缺乏意趣,成为致命问题。宣城人诸葛高发明散卓法,将笔从缠纸中解放出来,成为现代毛笔的原型。笔的形制改变,需求与表现更加多元,原料也从兔豪到狼毫,再到羊毫逐渐丰富起来。明清之后,价廉物美、性能丰富的狼毫得到普及,逐步取代兔豪。清朝中叶以后,羊毫兴起,逐渐成为主流。清代金石学兴盛,书法流行碑帖,羊毫配生宣写碑体达到完美的结合,而湖笔精细到无以复加的纯羊毫毛笔,也成为毛笔史上技术水平最高的一个阶段。
==================================================================
个人理解书法以师古为上。师古最好是充分了解古人的技法和书法工具。包括所用纸墨笔的形制及其书写技法。
我们学书法首先要选择自己想学楷行草隶哪种字体,选择大小字体(比如是小楷还是中楷还是大楷?),再选择哪位书家的法帖,然后根据上述的选择来决定用何种笔,何种纸,何种执笔技法。
比如小楷或小行楷,抄经、隶书之类适合用雀头笔、蒜头笔、鸡距笔(缠纸笔)。
中楷、大楷、行草适合散卓笔。
这样当然不是唯一的办法,但个人觉得可以事半而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