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呼和浩特吧 关注:12贴子:919
  • 4回复贴,共1

叔本华人生哲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李银河

近读叔本华人生哲学,这个人的哲学我一向珍爱,这次读仍觉特别解渴,他的一字一句都像甘霖,滴进干涸的心田。

他把人的命运概括为三类:人是什么;人有些什么;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他的看法是,第一类问题远比第二、三类重要:“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快快乐乐的享受非常健全的体格,理知清明,生命活泼,洞彻事理,意欲温和,心地善良,这些都不是身份与财富所能促成或代替的。因为人最重要的在于他自己是什么。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也还是自己伴随自己,上面这些美好的性质既没有人能给你,也没有人能拿走,这些性质比我们所能占有的任何其他事物重要,甚至比别人看我们如何来得重要。”

过去就读过他的钟摆理论: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二者之间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当你需要为生存而劳作时,你是痛苦的;当你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你会感到无聊。当时觉得这个说法非常深刻,又让人绝望——我已经经过痛苦的阶段,到达了无聊的一端。难道人生只能如此了?

这次阅读有了新发现!这就是他所说的“睿智的生活”。所谓睿智的生活,是一种丰富愉悦的精神生活,“从大自然、艺术和文学的千变万化的审美中,得到无穷尽的快乐,这些快乐是其他人不能领略的”。

过“睿智的生活”,摆脱痛苦和无聊,这是叔本华为我指出的路。
  



1楼2008-07-09 23:31回复
    我对孩子的培养目标
        作者:李银河
         周末壮壮做作业,写字写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壮壮问:这是什么意思呢?我说,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上学,老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壮壮应声说:可以上老年大学呀!全家人被他逗得哈哈大笑。养孩子就是有这样的回报。
         壮壮上三年级了,数学还是20多分的水平,我现在无法判断到底是壮壮不正常还是别的孩子不正常。听说美国和加拿大的孩子在三年级之前是没有数学课的,因为数学属于抽象思维,四年级开始学才正常。按照这个标准,也许壮壮得20多分是正常的,得100的孩子才是不正常的。
         我对壮壮的培养目标是两个:一个是要做一个好人,包括要有礼貌,要善良,不能骂人,不能打人,不能做坏事;还有一个是做一个快乐的人,不要生气,不要总是不高兴。按照他的能力,将来能做什么就做点什么。目前他的理想是做一个厨师,更细的专业是做点心。如果这是他的最爱,就让他上烹饪学校。他的语文不错,认字挺多,我也稍稍诱导了他一下:将来也许可以学中文,上课就是看小说,可以看很多的小说,甚至能写小说,像你大爷王小波那样,那样你的精神生活会更愉快。壮壮听得半懂不懂,跟他说什么精神生活可能真是太早了一点。
    


    2楼2010-04-20 22:03
    回复

      要不要追求成功
          作者:李银河
           那天看了一个电影《意外人生》,是哈里森福特演的,讲一个成功的律师正春风得意时,有一日在小店买烟被一个持枪抢劫的小贼误伤,由于大脑一时缺血,被抢救过来后失去记忆,一切只有从头学起,而过去的生活方式很陌生地回到他的心中。
          
            他发现自己曾经为了辩护成功有意隐瞒了对对方有利的证据,为被告的官司虽然打赢,对弱小的原告却是不公正的;发现自己背着挚爱的妻子有了情人;发现自己忽略女儿感受逼她进入竞争激烈的寄宿学校。
          
            总之,他对自己过去所谓成功人士的生活方式心生厌恶,于是毅然选择了另外一种人生,他把巨大华丽的豪宅换成温馨经济的住所,辞去律师职位,将被隐瞒的证据交给败诉的人,与妻子重温旧好,夫妻双双前去把在名校受煎熬的女儿接回家送去一所普通的学校。影片到此结束,却给人留下无穷思考人生价值的深刻议题。
          
            影片的深刻之处在于对人们普遍认同的一些人生价值提出质疑,比如成功和财富,名与利。名与利的获得并不一定带来幸福和快乐,人生中有些价值,比如亲情和平庸的快乐,也许比名利更值得追求。人们全都认可的价值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也不一定是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正确途径。
          
            我想到壮壮,影片中的女孩能够在经过百里挑一的竞争进入名校之后仅仅因为不快乐而毅然退学,像壮壮这样晚熟的孩子从一开始就不应选择这条竞争之路。我只希望他将来能有一个快乐而充实的人生,不一定要追求成功。千千万万拥有天赋不高的孩子的家长如果能这样想,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
          
      


      3楼2010-07-05 23:30
      回复
           
        小波离世已十年
          
        作者:李银河 2007-4-10
           小波离世已经十年了。虽然十年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是一滴,但是在人的生命中却是老大的一块,能占到全部生命的八分之一。相对小波短暂的生命,它占的比例就更大。
              小波的生命给我的启示是:人的生命的质量并不能用寿命来衡量。他的生命短暂得像流星,但是就在它存在的那一瞬间,发出了耀眼的光辉,在茫茫夜空划出一道美丽的曲线。
            
              时间这个东西是最残酷的,也是让所有人最无奈的。我庆幸小波的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直到十年后的今天,人们还在读他的书,还在讨论的他的思想。一个人写的东西能保留多长时间,谁说了也不算,还是要时间这个无情的法官来决定。有人总爱把王小波的名望当作炒作的结果,而他们忘记了:炒作是人的意志,时间却不吃这一套。时间的判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人的作品有没有生命力,有多长的生命力,最终要由时间来决定。人的善意和恶意都不能改变这个决定。所以我说时间这个东西是最残酷的。
            
              时间这个东西又是最仁慈的,让人对它满怀敬意。记得小时候,有什么事情好像怎么也无法面对时,唯一的自我安慰就是不知从哪里听到的一句话:时间能够治愈一切创伤。结果真是灵验啊:那些在当时觉得无论如何也过不去的事情,居然在时间这个神医的治疗之下,真的过去了,平复了,治愈了。人又活过来了,生活又生机勃勃地重新开始了。许多人在灾难面前丧失了生的意志,陷入抑郁的黑暗之中,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去找时间这位包治百病的医生。
            
              十年了,小波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我则得到了时间的治疗。再过几十年,我也会到小波归去的那个地方。人们愿意相信,那里阳光明媚,开满鲜花,所有的人都不用工作,也不用吃饭,只是享受着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快乐和幸福。真是这样吗?也许那里漆黑一片,什么也没有。有这种可能。从没有人向我们证实过什么,因为没有人从那里回来过。但是我现在一点也不害怕,我们最终会到那里去,此前所发生的一切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生命就像茫茫大海中的幽灵岛,它的出现只是出于偶然,在存在了一段时间之后,它会永远地沉没,消失得无影无踪。
            
        


        4楼2010-07-05 23:37
        回复

                命数七七说   
                 我想,当世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时候,我们便不会再纪念这个人了,王小波在天堂对我们今天做的这些事情的反感或许会少些——但这比乌托邦还要遥远,比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还要难。唯一所愿的,只是再多一些和王小波那样聪明有趣的人,然后我们可以在某个夏日的傍晚,就着啤酒吃毛豆,聊些和吃吃喝喝相关的轻松话题。

          


          5楼2010-07-05 23: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