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吧内总有人在批判儒学,而且言语多有过激,楼主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观念。楼主是工科毕业,虽然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但也是理解其大意,文学词藻肯定不如吧内的专业人士,所以楼主在发帖阐述个人观点时水平有限,希望多多包涵。
儒家学派是以孔子为端,而儒家思想来源并不是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并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孔子是学术界的圣人也是汉武帝之后的事,此前一直推崇的是黄老之道。孔子是不是圣人暂且不说,最起码他的思想确实是好的,我们不是古人,不应该以现代人的眼界和思想去标榜古人。就好比我们现在用的简体汉字,不能因为觉得繁体汉字复杂就说繁体不好。孔子生活的年代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不一样的,即便他是儒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眼界和思维也不如现代人。
再说说大家最为熟悉的句子“以德报怨”,很多人都以为这四个字的意思和佛门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相似。但却不知后面还有四个字,“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司马法》里有“国之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话,儒家的亚圣也有《孟子.告子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文章。假如哪位说儒家使人迂腐懦弱那就是错的。
儒家是最善于营销的学术,孔子带着学生四处奔波推荐自己的学术思想。儒家弟子也不是怯弱无能,别人可是佩剑骑马,是出将入相治国安邦的良木。所以说孔子领导的儒家毅力坚韧,积极进取,是一种好的开端。
孔子时的儒家是谦虚求学的学术门派。《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也变相的说明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并不是迂腐一成不变的。
当然,即便是孔子学识渊博,也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两小儿问日》中孔子就被两个小孩将住了,这事是出自《列子.汤问》 ,乃道家著作。
儒家学术思想从董仲舒时期就逐渐与政治挂钩了,统治阶级为维护国内政治稳固,将儒家思想僵局化来统治百姓。而事实证明,儒家沦为了统治阶级的傀儡。无论是哪种学术哪种思想,一旦与政治利益挂钩就不可能遵照儒家思想。孔子的后人在蒙元满清入侵时率先投降就是很好的证明。清军下金陵时,南明大儒们没有丝毫的抵抗就投降了。然而孔子的弟子子路是战死的。
倍受某些所谓的儒家爱好者推崇的朱理学说作者朱熹,他本人就是一个品行不端的人,和自己的儿媳乱伦。这样的人居然被他们推崇为圣人。正是因为这些人盲目的推崇,才导致儒家被人越描越黑。即便是孔子本人,也有诛杀少正卯的嫌疑。
儒家和道家思想在很多方面并不矛盾,之所以能被各个阶级的人接受,除了统治阶级的推广之外 ,还因为儒家和道家良好的自我调整能力。对应上面的一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当有人批评儒家时是,还希望大家不要生气,因为儒家思想本来就能接纳不一致的意见和批判。
大家要警惕的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或以道家的外衣批判儒家,煽风点火。或以儒家的幌子诋毁道家,挑拨儒家道家互相攻伐。
我所认知的真儒是不在于他的学问是否渊博,不在于他是否巧舌如簧。而是在于他的想法和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能否被人接纳,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有精髓 ,也有不适时宜的过气品。希望大家不要受那些自以为学识渊博对儒家知之甚多的人蛊惑,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宗教分子的蛊惑。
儒家学派是以孔子为端,而儒家思想来源并不是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并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孔子是学术界的圣人也是汉武帝之后的事,此前一直推崇的是黄老之道。孔子是不是圣人暂且不说,最起码他的思想确实是好的,我们不是古人,不应该以现代人的眼界和思想去标榜古人。就好比我们现在用的简体汉字,不能因为觉得繁体汉字复杂就说繁体不好。孔子生活的年代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不一样的,即便他是儒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眼界和思维也不如现代人。
再说说大家最为熟悉的句子“以德报怨”,很多人都以为这四个字的意思和佛门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相似。但却不知后面还有四个字,“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司马法》里有“国之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话,儒家的亚圣也有《孟子.告子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文章。假如哪位说儒家使人迂腐懦弱那就是错的。
儒家是最善于营销的学术,孔子带着学生四处奔波推荐自己的学术思想。儒家弟子也不是怯弱无能,别人可是佩剑骑马,是出将入相治国安邦的良木。所以说孔子领导的儒家毅力坚韧,积极进取,是一种好的开端。
孔子时的儒家是谦虚求学的学术门派。《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也变相的说明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并不是迂腐一成不变的。
当然,即便是孔子学识渊博,也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两小儿问日》中孔子就被两个小孩将住了,这事是出自《列子.汤问》 ,乃道家著作。
儒家学术思想从董仲舒时期就逐渐与政治挂钩了,统治阶级为维护国内政治稳固,将儒家思想僵局化来统治百姓。而事实证明,儒家沦为了统治阶级的傀儡。无论是哪种学术哪种思想,一旦与政治利益挂钩就不可能遵照儒家思想。孔子的后人在蒙元满清入侵时率先投降就是很好的证明。清军下金陵时,南明大儒们没有丝毫的抵抗就投降了。然而孔子的弟子子路是战死的。
倍受某些所谓的儒家爱好者推崇的朱理学说作者朱熹,他本人就是一个品行不端的人,和自己的儿媳乱伦。这样的人居然被他们推崇为圣人。正是因为这些人盲目的推崇,才导致儒家被人越描越黑。即便是孔子本人,也有诛杀少正卯的嫌疑。
儒家和道家思想在很多方面并不矛盾,之所以能被各个阶级的人接受,除了统治阶级的推广之外 ,还因为儒家和道家良好的自我调整能力。对应上面的一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当有人批评儒家时是,还希望大家不要生气,因为儒家思想本来就能接纳不一致的意见和批判。
大家要警惕的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或以道家的外衣批判儒家,煽风点火。或以儒家的幌子诋毁道家,挑拨儒家道家互相攻伐。
我所认知的真儒是不在于他的学问是否渊博,不在于他是否巧舌如簧。而是在于他的想法和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能否被人接纳,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有精髓 ,也有不适时宜的过气品。希望大家不要受那些自以为学识渊博对儒家知之甚多的人蛊惑,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宗教分子的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