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家地区, “虽没有发现姓相的人, 却发现了一大串的姓向的人, 起初在巴人中, 后来在‘土家’中, 一贯的成为最大的姓氏之一”。“向姓是从相姓变化出来的, 而变化的原因是两字声音相近。”潘光旦在《晋书》中找到一条线索:“《海西公记》里的相龙, 到了《五行志》里竟变成了向龙, 相龙与向龙无疑是同一个人, 并且是一个巴人。”同治《长阳县志》中“土语讹‘相’为‘向’”一语, “说得极为中肯, 但与其说‘相’讹为‘向’ , 不如说同一土音前后有了两个不同的汉文写法更为恰当”。按:“相”为尖音,“向”为团音, 鄂西汉语尖、团音不分, 确实容易“讹‘相’为‘向’”。据近二十年间的调查, 巴东仍有姓“相”的。在巴东土家三十五个姓中, 就有相姓。而且民间确实有改“相”为“向”的传说。1981 年巴东有一位向姓土家老人说:“我们原来不是现在这个向字, 是木目相。”现在, 利川土家也仍有相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