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武古城遗址

昭武古城出土的壁画
两千多年前,在河西走廊中部,弱水与羌谷水(今山丹河和黑河)会合处不远的地方,有一座有名的古城——昭武城。
昭武城是月氏民族的活动中心,这是张掖历史上的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古时,河西有两个少数民族,一是月氏,另一支是乌孙,生活在祁连山一带。在战国后期,月氏人渐渐发展起来,击败乌孙,占据了河西地区。昭武城恰在河西的中心地点,这是土地肥沃,水草丰茂,便成了月氏人繁衍生息的乐园。
秦时,匈奴逐渐强大。那时匈奴的首领是头曼单于。头曼因宠爱小儿子,想废掉长子冒顿,便找机会把冒顿抵押给月氏。时隔不久,头曼单于就发兵攻打月氏,用意是激怒月氏杀掉冒顿,正所谓借刀杀人之意。月氏王果然动了杀机。冒顿在危急关头盗得一匹快马,连夜逃出昭武城,返回匈奴。后来冒顿射死头曼,他自己当上单于,为报当年之仇,便来攻打月氏。
月氏人抵挡不住匈奴的强大攻势,只得被迫放弃家园,向西迁移到遥远的伊犁河南部定居下来,史称大月氏。还有一些跟不上西迁队伍的老弱病残,留下来进了南山(祁连山),历史上称这一支为小月氏。
到了西汉文帝时,大月氏再次受到匈奴的打击,又继续西迁到阿富汗境内的阿姆河,击破大夏,建立了大月氏国,后来又渐渐由衰转盛。但他们始终念念不忘弱水之畔的故园昭武城。据《隋书·西域志》记载:“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支庶各分王,皆以昭武为姓,以示不忘本也。”这些以昭武为姓的支庶王共有九国,其名为:康国、安国、钹汗国、米国、史国、何国、乌那曷国、穆国、漕国。史称“昭武九姓”。这些月氏人虽然流落在遥远的阿姆河,却牢记着河西鼎盛时期的故园,表示永不忘本,也是寄托对故乡的情思,以昭武为姓,代代相传。
昔时昭武城的位置,在今天的临泽县鸭暖乡。古城痕迹虽已无存,但此处至今还有一个昭武村。据村中老人讲,依祖上老辈人的世代传说,他们就是当初住在昭武城中的月氏人的后代。不过,现在的昭武村,地点已稍有挪动,因为历史上河流改道,旧时的昭武城已变为河床。但今天的昭武村离昔日的昭武城也不远。
古时月氏人的昭武城和今天的昭武村,绝不是偶然的巧合。我们由昭武村想象着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变迁,昭武古城仿佛就在历史的远处巍然屹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