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原创,不过有些资料来自搜韵网
诗的历史篇:
1.
五言诗起源于东汉,而七言诗则起源于三国。
2.
中国历史上有正史记载的最早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两首
3.
五言律诗的萌芽在南北朝时期,而先唐时期就已经有五绝和五律了(例如隋末虞世南与王绩)
4.
事实上,南北朝许多诗人都写过完全合格律的五言诗,然而由于不是隋唐之后写的,仍不能算作律诗(例如沈约的《携手曲》)
格律篇:
5.
唐代七律之首《黄鹤楼》是一首不合格律的拗体律诗,而当时已有律诗正格
6.
律诗有常见的变体,分别是:仄韵律诗(这相对来说比较常见)、折腰体(有失粘,比较常见,例如《登金陵凤凰台》《荆门道怀古》)、拗体律诗(对此没有明确定义,杜甫、苏轼、陆游写过)、偷春格(首颈联对仗而颔联不对仗,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蜂腰体(只有颈联对仗,例如杜甫《月夜》)、散行体(全篇只合格律而无对偶,例如《夜泊牛渚怀古》《舟中晓望》)、江左体(首联失对,例如杜甫《卜居》)
7.
唐朝有很多律诗和排律作品中都有孤平句(尤其是排律,例如《寄赠王十将军承俊》《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自咏老身示诸家属》《拟意》《秋夜独坐怀故山》等)
8.
陆龟蒙的五言诗《夏日闲居作四声诗寄袭美 平声》全诗都是平声字,而另外三首同题诗则是五连平与五连仄交替;相比之下梅尧臣的五言诗《舟中夜与家人饮》全诗则都用仄声字
9.
唐代张南史的《雪》《月》《花》《草》四首诗有一个共同点:前两句都是一个字,而每后两句每句的字数都要比前两句多一个
10.
王羲之的《答许询诗》并不押韵
11.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押韵的,押平水韵上声马韵
12.
“操”字在古代有两种读音:作动词表示操练时读作平声(第一声),而当作名词表示操守、节操时,读作去声(第四声)(例如“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
13.
“廿”这个字在古音中是入声字
其他:
14.杜甫在《负薪行》中第一次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诗的历史篇:
1.
五言诗起源于东汉,而七言诗则起源于三国。
2.
中国历史上有正史记载的最早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两首
3.
五言律诗的萌芽在南北朝时期,而先唐时期就已经有五绝和五律了(例如隋末虞世南与王绩)
4.
事实上,南北朝许多诗人都写过完全合格律的五言诗,然而由于不是隋唐之后写的,仍不能算作律诗(例如沈约的《携手曲》)
格律篇:
5.
唐代七律之首《黄鹤楼》是一首不合格律的拗体律诗,而当时已有律诗正格
6.
律诗有常见的变体,分别是:仄韵律诗(这相对来说比较常见)、折腰体(有失粘,比较常见,例如《登金陵凤凰台》《荆门道怀古》)、拗体律诗(对此没有明确定义,杜甫、苏轼、陆游写过)、偷春格(首颈联对仗而颔联不对仗,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蜂腰体(只有颈联对仗,例如杜甫《月夜》)、散行体(全篇只合格律而无对偶,例如《夜泊牛渚怀古》《舟中晓望》)、江左体(首联失对,例如杜甫《卜居》)
7.
唐朝有很多律诗和排律作品中都有孤平句(尤其是排律,例如《寄赠王十将军承俊》《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自咏老身示诸家属》《拟意》《秋夜独坐怀故山》等)
8.
陆龟蒙的五言诗《夏日闲居作四声诗寄袭美 平声》全诗都是平声字,而另外三首同题诗则是五连平与五连仄交替;相比之下梅尧臣的五言诗《舟中夜与家人饮》全诗则都用仄声字
9.
唐代张南史的《雪》《月》《花》《草》四首诗有一个共同点:前两句都是一个字,而每后两句每句的字数都要比前两句多一个
10.
王羲之的《答许询诗》并不押韵
11.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押韵的,押平水韵上声马韵
12.
“操”字在古代有两种读音:作动词表示操练时读作平声(第一声),而当作名词表示操守、节操时,读作去声(第四声)(例如“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
13.
“廿”这个字在古音中是入声字
其他:
14.杜甫在《负薪行》中第一次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