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衣风月吧 关注:23贴子:1,117
  • 80回复贴,共1

【2016春季刊】散文部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
①评论请一律在楼中楼回复,打等级ABCD+评语,觉得特别好的评语可以写长一点。
②互相调剂,每篇文章至少保证3人传阅,辛苦各位了。
③分类或者其他地方如果有问题可以在讨论楼里向我提出。
④没有一定的打分标准,自由评论,随心评判。


1楼2016-03-04 20:42回复
    悖论
    第一个悖论
    元旦时兴送明信片,不能免俗的我也提溜回来一沓子写写写。今年正巧看到买的明信片里有一只大鹿低头轻触小鹿额头的线描,它们角上开满了一丛丛的鲜花。突然想起还从来没有送给过妈妈,这张很适合,我想,于是几笔写下:“妈妈,别再老担心我这那的啦,我不是已经有好好在学怎么照顾自己嘛?”然后夹进了她的记事本。
    那天晚上我们像往常一样走回家,过马路的时候我习惯性地挽着她的手臂,紧贴在她身后。妈妈忽然感慨一般说道:“今早看到你的卡片的时候,我又高兴又难过。”她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语,“高兴的是你好像有点长大了,难过的是你也马上要离开家了。”
    一时间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也许妈妈她也并不想听什么。
    亲爱的,这是个悖论。
    我有对远方的愿望,也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好好照顾自己,但又不愿意打理起床后乱糟糟的被子。真不是我不会,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叠被子的技术比你好。
    因为如果你还在嫌弃我“生活不能自理”,就还有我在你身边。
    第二个悖论
    这学期政治学哲学,不得不说我们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是实际的、物质的,但题目里总会出现一些奇怪的东西。“‘自己是对方的对方。’与这句话蕴含相同哲理的是:B.拥抱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明明靠的那么近,却远得看不见彼此的脸。”(友情提醒不选这项啊同志们!)刷题刷到这里顿时想把作业供起来了好不好!O__O 但是讲的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
    后来那天又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如何文艺地说我爱你》,一边看一边在心里啧啧一百遍的我目光留在了这样一段对话上。
    “我很孤独用英文怎么说?”“I love you.”
    恍恍惚惚间又响起其他的声音。
    “After all this time?”
    “Always.”
    亲爱的,这是个悖论。
    我要用远离来靠近你,我要用孤独来陪伴你,我要用放手,来证明我爱你。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哲学真神奇,怪不得我选择题总是连着错。
    第三个悖论
    第四个悖论
    将自己置身于汹涌人潮,试图不断地找人倾诉,我想要找到这样一种紧密的联系,让我永远别独自拥有什么,那一定是煎熬。
    我不停地对他们说,不停地说,不停地说,直到我渐渐飘离自己的身体,浮在半空中冷冷地看着。
    我的身体仍旧在不停地说着什么,似乎那是人原始的需要,水一样维系生命的必需品。
    最后我终于看清楚了,倒不是我自己,而是周围的人。
    他们都没有耳朵。
    此时牛河的那句话忽如圣言一般响起:“这世上的大部分人都不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越不思考的人,越不断诉说。”
    我坐在一叶小舟上颠簸,遥遥望去有一座小岛,即使再累再辛苦,我也不愿登上它歇息。
    因为我知道那是谁的岛,那是我的孤岛。
    我在等谁路过,可以载我去一个彼岸。我从未见过那里的生活,因此美好在心中便有了意义。
    我等待了许多时日,却最终还是回到了那座岛。逐渐开始明白那些路过的小舟也就只是路过,它承载不了多于一人的重量,也没有一叶能到达彼岸。
    最终,他们都会回到自己的孤岛。
    后来想想,海浪中的每段故事,竟都如此相似,爱过恨过得失离散最后又周而复始。
    而那些用来区分我们的意义,只有回到孤岛才能明晓。无论是命运还是远方都不受控制,我所完完全全拥有的,也就只有我的孤岛。我会害怕陷入一种危险的境地,可我也渴求它的永不背叛。
    亲爱的,这是个悖论。
    用尽一生逃避孤独,最后逃进它怀里。
    写在后面
    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其间不少事情让这篇写写停停删删改改。
    有人会问第三个悖论去了哪儿。
    第三个悖论是留给自己的。我相信每个人心中一定会有百感交集的一幕,会有分裂的茫然与苦楚。
    于我来说,第三个悖论是一封已经无法寄出的信,关于爱与伤害。
    毕竟这个世界这么荒诞不经,在空白处忽然满溢出情感来或是情深处只留得一片空白,这大概也是个悖论。因此我隐去了它,留给你。
    若有人感觉第三个悖论似曾相识,那我荣幸之至。
    晚安。
    落笔于2.28,凌晨1:00


    4楼2016-03-04 22:44
    收起回复
      谁家少年曾衣白
      高一二十班 木有枝
      我见过春日夏风秋叶冬雪
      也踏遍南水北山东麓西岭
      可这四季春秋 苍山泱水
      都不及你冲我展眉一眺 。
      “白杨落了,一叶不剩。风吹过了,他还没来。”她把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埋在第24棵白杨下后,坐在树下将这矫情的文字书写,将青春里最懵懂的情愫怀缅。慵懒的阳光自白杨树枝桠间洒落,在地面上画出最初你模样,绘出斑驳的时光。她凉薄的记忆被飒飒风声吹醒,紧闭双眸,曾经的一幕幕重演,宛如黑白默片帧帧闪过,定格,放大,红了眼。
      一切仿佛回到最初,回到那年他们遇见。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95分以上的同学请起立。”
      大家习以为常地看着他们俩对视片刻后缓缓起身。他们各自清楚,彼此故作谦虚的姿态背后都藏匿着满满自信。“97。”她骄傲地报出自己的分数,却听见身后传来一声“99。”她嘟囔着嘴,朝天翻个白眼,转身赠他不服气的一瞥。只见他嘴角轻扬,春风十里不及他眉眼间笑意温雅旖旎.
      2013年11月4日,初二月考,他以第二名的身份坐她身后。从那时起,他们的故事猝不及防地揭开帷幕,上述桥段从此上演。
      她写道:曾记否?我们为一道数学题而争得面红耳赤,因一分之差而喋喋不休;曾记否?我们互相“挑衅”,互相“不屑一顾”,互相叫嚣着关于分数和名次的豪言壮语,却也会彼此鼓励安慰,为一个不谋而合的目标奋斗不停。这些早已酿成心中永恒的风景。
      “一切在那次月考之后变得不同,从最初生硬的微笑,客气的你好,到开怀捧腹,互诉衷肠......”后来,他在文章中这样叙述。是啊,从陌生里相识到朝朝暮暮的每个瞬间,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怎能释怀那个干净明媚的如风少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技术烂就别转!” 她极其无奈地在一堂课内第三次为他捡笔。“啪”地一声扔到他桌上,没好气的说。
      “啪哒”
      她笔尖一顿,轻轻蹙眉,若无其事地继续记笔记。见她不予理睬,他却起了劲,发挥起脚上功夫,把她的凳子翘偏还执意说是大陆漂移。
      中午,他们一起下楼为班级抬饭。“xxx你换了头绳诶!我是不是该夸你很好看啊?”她害羞地笑笑,又即刻装作没听见的样子走开。嗯,像是惯例,每次她换头绳,他都会笑着问她同样的话。
      午休,她作为班长维持纪律。他却一直闹腾把她逗笑。招架不住困意的她合眼趴在桌上。他却不停地唤她执意让她回头,号称要和她说最后一句话。转身,他摘去眼镜的双眸含着温润的笑意正定定地看着她。他整整衣襟,轻咳几声,装腔作势一番后一本正经的说:“朕要睡觉了。”当时啊,若不是他立刻把头埋进胳膊,她真想把她38码的鞋拍在他42码的脸上,以扬班长之威。
      她记得,他因一个赌约为她记了一个月的作业;记得他们相互存下对方的几张听写纸,他说他一字千金,她说她妙笔生花;记得她聚精会神地听着课时,他常在身后撩拨着她的发;记得他们彻夜的Q聊和短信;记得他告诉过她他最爱吃的糖叫曼妥思;以及轻点右肩后从左边若无其事地走过的打招呼方式;记得他那个“小明”(XM)的网名被她吐槽了好久;也记得他在纸上画好QQ头像认认真真地写上“嘿!在?我刚刚在上语文课。”更记得她接过纸条画上对话框,一笔一划地写上“哦好巧,我也是。”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他们幼稚的不像话,纯真的情谊在心底开了花,皎洁无瑕。只是后来,她再也没有为谁捡过笔,也再也没有和谁在课堂上争论不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花落的那一天,教室的那一间,消失的下雨天,我好想再淋一遍。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她和她一路在说他。是她向朋友倾诉,然后就牵扯到了他。卖手抓饼的大妈生意很好让她和朋友等了好久。她想,早知道就不来了。真耽误时间。然后,回去路上就碰不上正巧放学的他了吧?她抬头看了一眼霓虹闪耀的十字路口。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他在哪呢?
      风吹雨成花,时间追不上白马,转眼间,他们毕业了 。她用一个暑假的挑灯夜读考上了省重点高中最优秀的班级,他则以两分之差在同一所学校的平行班学习。他和她的班级是五楼与一楼的距离,他与她的心却像是飞鸟和鱼。
      初三那年,最疼她的班主任被调走,座位也被调开,初三的巨大压力也使大家都停止了QQ。她因不适应几次小考失利,一下慌了神的她在借资料这件事上与他闹了别扭。他是大事小事都没有脾气的人,而她,是大小事情都不肯低头的人。起初他找她说话她不搭理,之后,他便比以前冷淡不止些许。后来,她想和好,却发觉连同他说话都变得轻微尴尬。她深知,他们之间已经有了隔阂。
      初三下学期开学,她负责收“写你初中三年最难忘的人或事”的征文。
      “ ‘我最喜欢乒乓球台后的那排白杨了’
      ‘为什么啊’
      ‘他们总是不知疲倦的绿着,傻傻的。’
      ‘噗嗤’我忍不住笑了,之后每次路过那里,我都会看一眼那些白杨。”
      这是他的作文,是写她的。霎时,她懵了,完完全全地懵了。那一刻,明明嘈杂喧嚷的教室却像是一部没有没有声音的哑剧,空气突然安静,她的世界鸦雀无声,大脑一片空白。
      后来,她为全班上《范进中举》一课需要做课件。备课期间,她路过他桌边,他微微昂起头,轻轻地问:“需要课件吧,我帮你做吧。”他是数一数二的电脑高手,班上的电脑出故障从来都是他修。这一次,他为她做课件熬到凌晨一点。后来,她的课受到老师的高度赞扬,后来,他们的关系有所缓和,可那层隔阂怕是再也消不去了。毕竟揉皱的纸再展开,永远都恢复不到原来的平顺。
      那年,她见着他的时候,口中热腾腾的煎饼会在瞬间冰凉,那年,他和别人嬉笑的时候,她明朗的目光会顷刻间黯淡,那年,她过得很好,嗯,真好。
      光阴荏苒,岁月翩迁,他们迎来了高中的第一个学期。九月初,她意外地得知一件事情让他们之间的情谊彻底破裂。这次,她不是一般的伤心和委屈,明明也怪不得他,她却傲娇地把他从QQ好友里删除。明明在同所高中,常常遇见,她却假装陌路萧郎般擦肩而过。是的。是假装。是逃避。她怎么可能舍得将这两年的情谊拱手,只丢下一句往事随风?
      风吹去老的故事,兜兜转转,我还在原地。
      高一,她的班级每天都有晚课,她的同学除了看书就是刷题。在这样一个男女比例3:1的班级,女生们又几乎来自同一所初中,她显得好孤独,好无助。十二月的风好大,十点钟,一个人下晚课的她在同窗们嬉笑成群的背景下,一个人在雨中飞奔,脸上不知是水还是泪。她想:他要是在,该多好。她默念:wish you were here.
      突然好想你。突然锋利的回忆。突然模糊的眼睛。
      “ 生日那天你不还托同学给我带了祝福么?你是不是从未离开啊?你在么?”她想。
      嗯,生日那天他写了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给她,可看到署名的那一刻,她却当场泪奔。纸上端端正正地写着:生日快乐 ——XM
      15年12月10日,住校的朋友陪她出去买晚饭。在她对现在生活的种种吐槽之下,手抓饼终于做好了。她和朋友一路走在风中,在霓虹闪耀中寻找他的身影。事实上。她也没有多想遇见他。也就是想見一眼。就見一眼。话说每次偶遇,都是因为下楼前问同桌一道题,或者某个下午翘了半堂体育课,或者去了一趟洗手间洗了把脸,再或者,卖手抓饼的大妈生意太好。每次都是因为一些事情耽误了些时间小小偏离了正常轨道。又恰好有预感。就恰好碰见。每次都是。真是奇怪。
      她说,到他的班上去吃晚饭吧,就是突发奇想的那种。六点多了天好黑,校园好静。她才走到那路口就看见他从教室里出来的身影。她对他的辨识度太高了。她站在原地,有点不知所措。他过来了。他过来了。走到她面前看着她,没说话,气氛有点小尴尬。因为他没开口。她又没想好怎么开口。她看了一眼他就走了。其实。目光撞到他在顷刻间离开已成为一种生理反应。然后眼泪又不争气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觉得怎么这么巧真是奇了怪了。朋友告诉她,他看到她的时候笑得好灿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或许,只有你转身离去,我才能拥抱你背影。


      5楼2016-03-05 19:20
      收起回复
        旧容
        你再见钟寒时,正值盛春。
        你向来喜欢盛春,几乎所有的花都热烈起来了,绽放着久违的美貌。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般的活着,你说人要是早能学会这一点就好了。因此你特别珍惜生命。
        因此你特别怯懦自私。
        你见到钟寒时,约摸要流下眼泪了。他与记忆中的容颜毫无分别,穿着都是那时青春的打扮,眼睛还是那样清澈。他仿佛从来没有被时光所谓善意的打磨,他好似固执地保存着青春的棱角,一个人傻站在苍白了的时光中,从不腐朽,依旧是那时的蓬勃朝气,依旧是那时的清新温暖。
        你们在你最爱的时节重逢,又以你喜欢的模样出现。你怎么能不流眼泪。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你是要说了,那句埋藏许久的话,你以为再无机会拾起它,正如你以为再无机会重逢他。
        钟寒,你还是那个模样。
        是了,无论他是否衰老,是否变得世故,甚至是否换了模样。只要他站在你面前,只要在你仍能看见那天太阳微醺,那天绿叶招摇,那天簌簌花落,只要你没有丢掉自己的眼,你就会这样开场。因为他是钟寒,你喜欢他。
        何况他丝毫未变,当你们都被时间长河冲散了,苍老了,都再无年少时,钟寒与你重逢。你终于有了无病呻吟的立场,你也总算来了缅怀青春的动力。
        可是呀。
        可是钟寒从你身边经过,连肩膀也未曾靠近。他继续一个人在苍白的时光里,漠视苍白的你。
        你被重逢冲昏了头脑,却早已忘记钟寒再不记得你们。你僵直了身子,像自习课讲话被后门口的老师发现的孩子,然后转过头去。钟寒身形颀长,他未回头,身影挺立。他不记得你们了,所以他未被时光侵损,他的时光只剩他一个人。他忘记了你们,因而他再无苦痛,他还是那个模样。
        你未伸手拉他,因为你怯懦得可怕。你也转过身去,你也想与他背道相驰,却一再的回头。你看着他,你看着他走远至再无力寻见;你看着他消失,在他曾理你只剩一次呼吸的地方;你看着他。直至眼泪让你再看不清他。
        你突然痛恨着盛春,这盛春也无力挽留他。
        你想问他许多事。你如今想起来,只是自揭伤疤。
        你记得那时钟寒最不喜欢校门口的那条梧桐路,痛恨那些梧桐树春季不止的飞絮惹得他捂着口鼻在大街上狂奔;抱怨那些梧桐树忘乎所以地遮住了灯光,甚至妄想遮住阳光;笑骂那些梧桐树一到冬天落光了叶子光秃秃得像停了水的澡堂。你记得校门口那些小吃摊冬夜放学时都挂上一盏灯,昏暗的很,以至于看谁都柔和了面容。你们踩着泥泞的雪,在灯下偶然相遇。而你从未遇见过钟寒。
        他站在远远的光亮之处,背对泥泞的人群。正如如今他在岁月之中,背对着苍老又泥泞的你们。
        他还是那个模样。
        你记得那时上课,钟寒永远挺直了腰,右手转着笔,手表一次又一次反射阳光刺在你脸上。但他并不在听课,他的灵魂已经如狂奔的野马一般在球场上飞驰,唯有老师提问时,他才有了上课的自觉,回头问你答案是什么。你告诉了他,夹杂一句调侃。他道了谢,继续策马奔腾。你记得钟寒打过架,掀翻了好几张桌子,惹得全班奔过来拉架,一群大老爷们围着他挨个疏导心灵。你记得钟寒唱过歌,比做数学题都认真,林俊杰所有的转音原封不动地刻录下来,音乐老师笑得不省人事。
        也就是那时,你大胆读了第一首情诗,矫情又纯情,钟寒也许看了你,也许没看你,毕竟你紧张地一眼都看不了他。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
        如今你确实成了那凋零的树,看着钟寒旁若无人地走过枯朽的你,无声地踩过散落的花瓣。
        你再无开花的灿烂。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你多少次梦见钟寒从你身后越过你,嘲笑你上楼太慢,然后他离开,消失在尽头,你怎么追也追不上。他如流散的光影,碎在梦与现实之间。他是你心心念念的少年啊。
        你怎么能不追赶他?
        你曾因他哭泣,你曾因他欢笑,你爱他入魔,你想他成痴。你思念如狂,你再无青春。可钟寒,他沉静走过你的身旁,孤独而又安然。
        他为何仍是青春的旧容?
        你多希望有一天,你多希望有一天,钟寒从岁月长河里奔向你,他抬头看着你枯朽的树干,他终于想起了那些青涩又荒唐的时光。
        他再不会忘记你。
        可时光荏苒,几经辗转,一切终归幻想。
        你曾爱他那么长那么长。长到你们苍老了少年,淡去了年少,再无盛春。
        只有钟寒,他仍是那般旧容。


        8楼2016-03-05 21:26
        收起回复
          奔跑的记忆
          102 猫小飞
          当擦得锃亮的门把手变得黯淡,当光洁的黑板变得满是刻痕,当往日里喧嚣的教室里积满了浮尘,时间就这样悄然而逝。似乎已经对时间感到麻木,我没有感觉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却不能也不愿忘掉那些记忆。我开始爱听伤感的音乐,爱独自望着夜空发呆,爱去找找那些校园里到处跑的小猫,爱在操场上独自放荡不羁的奔跑。我循环播放我听了无数遍的曲子,操场上奔跑的我再跌倒后根本不愿再站起来,还有行道树的落叶我也会拾起一片,放在手心使劲的看。本是一名平凡的理科生,日日夜夜地把可怜的笔按在纸上去刷一道道物理题,一时快然自足,只是做完这一切后,有点莫名的惆怅。你曾说我,像是高树上的花枝可望不可及,而如今你不也是一样。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教室浮躁的空气中散发着青春的荷尔蒙,一群在长大成人的门槛上徘徊。岁月会吹散我们拥有的一切,留下繁星点点。我望着世界的那一头遐想,然后发呆。含蓄地表达出来,你也只是点头不说话。我说我不在乎你的过往,既然走了干嘛不走下去啊。我想在世界的那一头敲响时间的钟,看看梦想的终点。有人说,走到最后的便是赢家。我点头,因为我没法说话。当我回过头,看见世界已经黯淡,我离散在这风里。我不明白,也没有自己的解释。这不真实。
          其实我是很喜欢猫的,不管怎么说,它们似乎根本没有需要思考的时候。小时候养的猫,最后不是走丢了,就是把它放走了。它们似乎并没有什么留念,你让它走,它就毫不犹豫的走,长大以后我才明白,他们这样做才能更好地在自然中活下去。
          偌大的校园里,总会不时看见几只猫在奔跑。我不清楚他们是不是在流浪,但他们看上去确实是无羁无束的。它们有时蹲在路旁,玩弄它们毛茸茸的脚爪,或是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自己的梦。它们不怕人,只要是宁静的日子里,就会自得其乐的待在它们认为最舒适的地方,把后爪伸到小脑袋后面去挠,惹得一小撮毛翘了起来。我喜欢蹲下来望着它们,它们却忙个不停,根本顾不上它们的观众。它们是很饱的——总会有些人从食堂出来后,不忘给草丛里的猫拨些吃的。晚自习放学,偶尔在路上能看见一只猫,缩着脑袋靠在路灯下,一副安详的模样。抬头看看高高的钟楼,哟,不早了,赶快回家吧。于是加快了脚步,我匆匆离去,留下了它,还有满天的星星。
          时间总是那样匆忙,曾经并肩往前的伙伴都已经走散,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然而时光也漫长,而我身在何方?年少轻狂,不诉离殇。又是一个春天,城里的摩天轮可以看见最好的风景,但是我想,摩天轮坐久了,也会有点眩晕吧。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命运是一座巨大的摩天轮,在你以为绝无可能的时候,它慢悠悠地停下,打开门,门外是意想不到的人。在那个瞬间,时光顿时所有的印记。最后的那张满载回忆的泛黄的信纸,被我放在了一本书的夹层里;穿过流年的封尘,我还能依稀看见聚光灯下的真切。
          无论如何,感谢经历。


          11楼2016-03-06 17:07
          收起回复
            莫名·其妙
            高一十三班 無處葬心
            时间颠倒上下左右黑白,于是我就住在了和你完全不同的世界,埋葬了晨昏,埋葬了一群绚烂华贵的燕尾蝶。
            夜已沉寂,翻来覆去无法入眠,月亮还是如往常一样,高高在上,俯视众生。
            突如其来的忧伤让我烦躁起来,以一种极其冷漠的姿态,撕开那已化作伤口,埋葬在我内心深处的记忆。疼痛,竟让我有些莫名地兴奋起来。
            翻身下床,胡乱披了几件衣服,戴上耳机,如孤魂野鬼般游荡出去。打开颇有些年头的mp3,开始听那些已沾染上毒药的旋律。我多么蠢啊,我明知那些旋律会一遍遍地淹没我,让我窒息,置我于死地,可我仍偏执般的疯狂。有些伤口,隐隐作痛反而揪心,不如一次次地撕开,开始会疼痛,会流泪,麻木了,就好了。
            傻子
            有人说我是傻子,什么都不懂,他们孤立我,排挤我,鄙视我。他们看不惯我无时无刻保持的微笑,他们觉得我可怜,没有他们的潇洒、喧嚣和老于世故的花言巧语。
            他们不知道的是,每当黑夜降临,我就摘下了面具,那是一张苍老的脸,布满了泪痕。有的时候,清醒才是错误的开始,于是我开始装傻,装的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在意。我刻意的回避,回避那些自己真正所想的。没有欲望,或许就没有疼痛。等爱的人太多,我已不预设你会在乎我,何况,又有谁真的能让谁,幸福到故事的结尾?
            我不需要,也不重要,做一个傻子多么好,就让我这样到老。
            这样到老。
            背影
            一直向前走,走不完距离。一直向后却又退不出回忆。于是,我甘愿变成你的背影。我无需做些什么,只是静静的守着属于那不为人知的美好,这就够了。
            你头发上淡淡的青草香气,变成了风才能与我相遇。我怀里所有温暖的空气,却随风而逝,不敢与你相遇。也确实,我喜欢你,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我使劲的微笑,直到这个表情变成一种僵硬的象征。我一直以为世上最凄美的爱情莫过于如两条平行线,可望而终身不可及。可我却只能看着你离我越来越远,且你用背影告诉我,不必追。即使心事蒸发成云,在下成雨,也舍不得淋湿你。
            我会牢牢记住不完美的所有美丽,躲在安静角落,不用你回头看,不用珍惜,也不用在意。
            浪费
            没关系你也不用给我机会,反正我还有一生可以浪费。我就是剩这么一点点倔,称得上我的优点。
            他们说这只是青春期的躁动,会很快无影无踪。可是我并没有感觉到不安的躁动。相反,只是平静的深情。这只会浪费时间,我很清楚。可当现实撕碎一切,便只剩下我与我最后的倔强。我可以浪费我的一生而不得到你,因为有时得到,比失去浅薄的多。
            其实浪费的定义并不准确,或许在别人的眼里,我在做无用功。但在我自己看来,我只是在用无关紧要的一生来证明那无关紧要的感情。反正无关紧要,who care?
            我会以无所谓的态度来奢侈对待你。
            我漫无目的的走着,走着。月亮已经收敛了它的光芒,星星出来了,图案形成了巨大的心,在这寂寥空洞的世界跳着,引起了大地的共振。道路旁的丝柏疯狂向上长着,长着,触角伸至夜空,开始与星星共舞,他们旋转、上升、又下降,散发出了极其夺目的光芒,与黑暗相互依存。整个世界都被他们的美丽折磨的奄奄一息。
            当晚,我是如何回到家的已不记得。实在是太晚了,晚到无法追忆、晚到无法回忆。我只知道当我第二天早上出门时,又带上了往日的面具。当你迫于现实不得不带上面具回归现实时,音乐,不过是现实生活的一枚阿司匹林。
            另外补充一句,如果你没爱过,请不要听林宥嘉。


            12楼2016-03-06 17:07
            收起回复
              目光所及,皆为风景
              高二三班 无约
              说实话,看龙应台的这本《目送》不是第一次了,写这种随笔感受也不止一次了。但是,这次重温故书却着实让我有些心力交瘁。可能是读的时间太零碎了,也可能是这次真正读进去了。
              记得第一次读完这本书的时候,自己颇有神气地给它下了一个看似官方性的总结:龙应台用朴实无华的笔触讲述着自己和儿女,和父母,和朋友之间的爱。但这次,若让我再做一次总结,我却不会急着下结论了。甚至可以这样说,如今我眼中的龙应台和初始的那个已大不相同了。
              (一)
              我慢慢的发现,龙应台的笔触中带有一份“恶意”。这个词在这里并没有什么贬义。在我看来,她是用一只“冷冷”的笔写着身边的悲欢离合。很多人说龙应台的这本书较他之前几本已经温柔了许多,但我觉得这其中的深邃和忧伤仍叫我有些害怕。
              (二)
              龙应台的散文中似乎有一只手,这只手会在看到你的第一眼,便牢牢地抓住你,拉向它构设好的情境中。所以,读多了她的文章,我便会习惯性地自投罗网,走入她设好的“圈套”里。
              (三)
              所谓目送,在我看来,便是在目光所及之处,用含着笑和泪的心寄出祝福。这种祝福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需要什么特定的场合。这也是《目送》给我的一个很大的感触——笔尖划到的地方,都能成为一番风景。
              (四)
              龙应台很喜欢在文章中问问题,有些事是真不清楚,但大多数是明知故问。可这种“装糊涂”却一点也不讨嫌。相反,用一种半戏虐式的语言把想说的话更为轻松地说了出来。真的有一种飞鸟掠过天空,不留下一丝痕迹的感受。
              (五)
              这本书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人。它从人本身出发,再到人本身结束。从头到尾,他都在阐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与人之间那份微妙的,不可言说的情意。实则,书中的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
              (六)
              不得不说,龙应台在这本书中展现的是一个全方位的自己。她一边用着亲切的口吻诉说着一个母性的形象,一边却用着冷静的思考分析着人生的变化。
              (七)
              必须承认,很多次,我都在一些看似很浅显的句子面前“栽了跟头”。她的语言一点也不晦涩,整篇文章甚至整本书读下去,可能都不会有什么磕磕绊绊。可无可奈何的是,若再仔细推敲一番,之前所做的那些直白的解释便都成了一堆正经的笑话。我总结了这其中的缘由,一句话就是:这本书太“生活”了。龙应台选用的真的就是生活中的那一点一滴的事,没什么夸张,没什么技巧。就是这样的平铺直叙,反而让我们放下了“警惕”,真的以为这就是一本普通的生活随笔,一篇篇直白散文的堆积。可事实上,我们上当了。当我们回过头来,追根溯源时,其实每一件小事背后都有一番值得我们推敲的真理。所谓:目光所及,皆为风景。但这风景, 也不会轻易地被人人欣赏。
              有人说,《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我觉得这么认为显然有些过于严肃了,把这次阅读当做一次和生活的对话可能尺度刚刚好,收效最佳。
              是一次比一次满意。渐渐地,我也开始从脚下的,眼前的路中明晰:最好的不是人们口中的,也不是我们面前的,而是握在自己手里的。
              这篇文章写研学,也写给自己一年多来的高中生活,一段神奇的旅行。


              13楼2016-03-06 17: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