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行者吧 关注:1,029贴子:31,262
  • 17回复贴,共1

太极功----林南琛(发动逆腹式呼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中医林南琛先生生于1900年,1983年在老大夫83岁高龄时将自己五十多年练太极功保健的经验结晶整理修订出来,论说精辟,简要易行,以期利益大众。今从《气功精选续编》将基本养生保健功法整理出来(省略配套练习部分,因其涉及太极拳,避免复杂),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
一、行功前准备:请大小便,吐浊痰,松开领头纽扣,适当调节腰带宽紧(腹肌紧张者宜略宽,弛张者宜略紧)。
二、预备姿势——太极式(见图)
口 诀:两足分立先收心,双手阴阳奠一身。

1、两足分开直立,宽与肩齐。
2、张目缄口,静心松身。
3、双手阴阳掌上下相印(即两掌相合),五指平伸出掌外,两拇指靠拢两食指,两手中指落在两腕内关穴(距腕横纹约两寸正中处)上。
4、双掌端正在胸前,距膻中穴(位于两乳正中)约两寸。
说 明: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在理论上代表很多相对的东西,认为阴阳平衡失调了就是疾病。这里双掌上下相合,下为阴,上为阳,成阴阳掌,取太极式,端正在胸前,首先成为体态健康的象征。
三、肩 息
口 诀:心平气和肩息始,双掌阴阳左右圈。

1、由上面的准备姿势继续,左手侧上举,手心向下,同时右手侧下举,手心向上,两手心斜相对如抱球状。
2、两手同时交叉画圆圈,手高不过头,低不过膻中穴,反复进行。这就叫做太极圈,左右交叉划一次圆是一回合,一次可做50至100回合。
3、太极圈就是两手划圆,也像两掌心夹有一球,揉来揉去。
4、所谓肩息,也可以叫做膈息,就是通过肩臼转动,促进内部膈肌运动。古人所说“气由两肩(臼)收入脊骨,贯于腰间(命门,与肚脐相对,背后第二腰椎下。)”,就是指肩息而言的。
***古人所谓下丹田、后丹田、命门等,实际上所指似为腹腔;所谓膻中、中丹田等,则似为胸腔,还把胸腔、腹腔比作风箱(“橐籥”),认为用肩臼转动就能使风箱充气(“抽添“)。所以肩息练得好,可以带动肩胛骨,内部膈肌与肋间肌运动便都被激化起来,使胸腔、腹腔阴压增高,从而推动四肢不由自主地动作起来,引起手舞足蹈现象。
5、肩息要在心平气和情况下,两手匀缓地交叉划圈。圈应是立体扁圆形,不可偏前。
四、胸 息
口 诀:肩息式微增胸息,起势无疑有百益。

1、接着前面肩息的最后一回合,左掌落定时,两脚尖稍内扣,成内八字形;两臂屈肘环抱于胸前,两手心向下,五指平伸,两手指尖相距约5厘米,也略成内八字形,故称此势“四掌内八字桩”,简称“四八桩”。
2、与“四八桩“形成的同时,随即沉腰坐胯,两膝微屈。此姿势称为”太极功起势“,胸式动作即由此式做起。
3、在“太极功起势“基础上,两臂一面翻腕、使两手心相对,一面微屈肘缓缓稍前伸,直到高与肩齐,与此同时两膝也随之微微升起,但不要伸直,上体随之缓缓升起。
4、伸举完成,随即徐徐缩降,恢复原来的姿势。但在缩降时两臂必须适当将两侧胸膛夹住徐徐放松,放宽而下。夹紧程度视胸膛丰满程度而定。
5、如上述反复进行,一起一落为一回合,每次可练50回合左右。
6、两臂前伸,身体升起时,两手心相对,缩降时两手心则向下,指根着力,这也是不同于一般太极拳起势的地方。
7、胸息就是抑掌的动作,像抑着有弹性的肋弓一样(但要注意:身体饱满者就不必夹着胸膛缩降,只是收工必要时用它一下)。
8、肩息乃是初步功,练若干日(一般两星期为一单元,下同),如果得法,顺利转入“四八桩”沉腰坐胯的时候就会略觉有气贴背,上肢已可微动,但比较微弱。此时还必须接着练胸息。因为胸息既能在初期起发动动功的作用,又能在后期起平复收功的作用。
五、腹 息
口 诀:四掌上下内八字,沉腰坐胯若有是。
若有若无且莫亟,站桩运手起腹息。

1、腹息动作及太极拳的定步云手,两腿不离原地做云手动作。
2、接前式两脚分立如肩宽,脚尖改为向前,恢复原来的太极势桩步,详见本文二的准备姿势。
3、左脚向右脚靠拢一些,靠拢后两脚相距约半市尺,同时两腕十字交叉与胸前。
4、右臂转向侧后方,左臂平举于胸前,手心向胸,开始做这样的太极拳云手动作,即用腰腹带动头肩背臂手左右运转,头肩背臂手本身都不动,保持笔直;两臂微屈前举,左转时左掌在下,右转时右掌在下,臀部尽量保持稳定。这样运转“绞腹”,灸容易触动神经,激化腹肌运动。
5、两足直立如肩宽,成为桩步。不及肩宽(约为肩宽的三分之二),称为便桩步。云手以便桩步定位进行,也可以移步进行。
6、本来膈肌运动就能举动腹壁,但幅度不大,强度不足。站桩与定步云手则能充分锻炼腹肌。如能把肩息、胸息、腹息、坚持下去,不久就会感到腹壁发生颤动,四肢摇战。因为胸腔腹腔的阴压增高,好像风箱打开一样边抽边添,使呼吸发生变化,成为逆腹式呼吸了。
7、肩息、胸息可以在平坐时进行,而腹息则必须以“四八桩”姿势进行。两臂一左一右运送一次为一回合,每次可做50—100回合。


IP属地:上海1楼2016-03-11 12:20回复
    行者,好久不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3-16 06:29
    收起回复
      楼主~我可否向你学习太极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3-27 02:33
      收起回复
        這時期的東西半真半假喇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06-29 00:58
        收起回复
          我照文章中的要求练过,现在可以任何时候周身高频率的震颤,静态时可以,动态也可以,睡觉亦可,练拳也可以,但是我并不经常使用。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21-05-14 13:21
          收起回复
            有视频吗,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3-08 12:06
            回复
              易练吗,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3-08 12: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