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吧 关注:717贴子:43,644

《心经》早就破斥了萧迷第八识神我外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既然“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那个识包括不包括阿赖耶识?


1楼2016-03-12 08:32回复
    噗→_→这个问题真是要笑死人。知见既然差到这个地步还敢出来跟别人辩论。五蕴中的识蕴连第七识都不包括,何况第八识?
    比如五百大阿罗汉——所造之《阿 达 磨 大 婆 沙 论》:论第七十四卷云: 【问:识蕴云何?答:六识身,谓眼识乃至意识。契经及 阿 达 磨 皆 作 是 说。】
    《阿 达 磨 品 类 足 论 卷第二》〈品 类 足 论 辩 七 事 品 第 四 之 一〉云:【识蕴云何?谓六识身, 即眼识乃至意识。】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6-03-12 11:10
    收起回复
      这个问题就很奇怪了,唯识宗是玄奘创立的,但你拿出心经来指正,可心经却又是玄奘终生虔诚信奉的一部经。


      11楼2016-09-17 17:42
      收起回复
        《入中论》破唯识的阿赖耶识有偈云:
        “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也亦能生。有业虽灭经久时 当知犹能生自果”、
        “说有赖耶数取趣,及说唯有此诸蕴,此是为彼不能了,如上甚深义者说。如佛虽离萨迦见,亦常说我及我所,如是诸法无自性,不了义经亦说有。”。


        12楼2016-09-17 18:40
        收起回复
          【三谛圆融】 一境三谛圆融妙行云,名开三义,映照三观,随义立名,行名进趣妙理万里随行。譬如《锤 包 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10-07 12:03
          回复
            窥基大师《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一云:【言意地者,六七八识同依意根(而转),略去识、身、相应三语,故但言意。又实义门虽有八识,然随机门(编案:二乘菩提即是随机门,随二乘根机而方便说之法门故)但有六识,六七八识同第六摄(编案:依随机门之小乘法而言,六七八识皆摄在意中,故若依随机门二乘法而言,心、意、识者皆是唯指第六识;后有别解,暂勿举之)。就所依名,故但言意;所依非色,或离于身犹如心受,故不言身;相应准前,故略不说。又六七八,虽皆同有心意识义,心法意处识蕴摄故,然意“义等”,故但言意,皆是思量意根摄故。第八持种,心义偏强;第六普遍了别境界,识义偏强,是故不说心地、识地、身及相应,略故不说。地义如前。】[


            IP属地:上海15楼2016-12-14 19:19
            回复
              大乘法中之根本论《瑜伽师地论》中,当来下生 弥勒尊佛亦同 佛说,将前六识说为识蕴:【云何识蕴?谓心、意、识(注)。复有六识身,则眼识、耳鼻舌身意识;总名识蕴。】[0433c17]亦不将意根摄在识蕴中,因为意根是意识生起时所依根故,于识蕴生起之前即已存在故,不可摄在后生之识蕴中;更何况能生六根、六识、六尘--能生意根--之阿赖耶识,焉可归类于识蕴中?而与识蕴同一生灭?而诬谤说“阿赖耶识同于识蕴、为生灭法”?若依广义之识蕴而说者,谓二乘无学圣人,入无余涅槃时,意根亦可灭除、亦应灭除,故将意根归类于识蕴中,如是方便归类,容有其理,为令灭除意根自我执著故,为令得成无学果故;若有人将永远不可能坏灭之阿赖耶识心体亦归类于识蕴中,则与 佛及当来下生 弥勒尊佛所说全然相违;此是熟习原始佛法四阿含诸经者之共识,然而安慧师徒竟将永远不可能坏灭之阿赖耶识,归类为识蕴所摄,何其荒唐!(


              IP属地:上海16楼2016-12-14 19:21
              收起回复
                亦如《成唯识论》注释云:【恐彼于此起分别执,堕诸恶趣、障生圣道,故我 世尊不为开演。(《大正藏》31卷[0351a16])】  《成唯识论》圣 玄奘菩萨解释说:【恐怕那些外道、凡夫、二乘阿罗汉愚人,对于这个阿陀那识不能真的理解,而生起虚妄的分别,就把阿陀那识执著为众生我--执著为能见闻觉知的世间我--或者执著为外道所误会了的第六识神我--将会因此而诽谤说:“ 佛在阿含期与方广期所说的法不相同”,因为这样谤佛谤法的缘故,将会堕落种种恶趣之中,枉受多劫之恶报;或者将会使未证得阿陀那识的二乘愚人--阿罗汉及辟支佛--产生误解,以为阿陀那识就是意识与意根,以为就是外道神我、梵我,因此转而不能信受阿含所说“破斥众生我”的“无我见”,就会因为听到阿陀那识而产生误会的缘故,又回归到“众生我”上面来,不能安住于阿含及大乘所说的“无我见”中,也将不能取证二乘圣果,就会障碍他们出生圣道;因为这些缘故,所以我们的 释迦世尊,不为这些外道、凡夫、二乘愚人,开演阿陀那识的极妙正理。】  亦如真谛三藏所造《决定藏论》,开宗明义即说:【五识地,《心地经》言:“阿罗耶识普为种本。”云何知有?此是如来藏说,故《解节经》偈云:“盛识普种本,深细流如溢;不为凡人说,恐生我见故。”[1018c05]】  真谛三藏所造《决定藏论》,开宗明义即作此说:【五识相应地,依《心地经》所说:“阿罗耶识,普遍地作为一切法种之根本依止。”如何知道阿罗耶识是真实有、而非想象得来的呢?这个阿罗耶识,就是如来藏的另一种说法,所以《解节经》中有一首偈这么说:“势力强大的阿罗耶识,普为一切法种的根本,祂所含藏的一切种子极为深细,而又流注不断,犹如水满而不断的溢出;我不为世间凡人宣说这个阿罗耶识,是因为恐怕凡人听闻之后,会误以为阿罗耶识就是了了灵知的意识心,反而会因为不明白而误会成‘阿罗耶识即是意识心’的缘故,因此而出生了我见。”】


                IP属地:上海19楼2016-12-17 16:19
                收起回复
                  心经是说一实相心的境界,是出世间第一义谛。是说一心真如照见五蕴皆空,一切清净本然。也是众生日日恰恰用,日日自不知的真如自性。从依他起性认知一真法界,非无非有,非断灭。从圆成实性来说,无法无尘,一切寂灭。


                  来自iPad20楼2016-12-17 16:35
                  收起回复
                    既然一切空,如果这个空当成兔无角的无,今天没吃饭的没,那么无与没也是空的。
                    既如此,阿赖耶识、藏识就不无没。但它也不有罢了。虽然如此,是从证量后的第一视角来看的。
                    若是以没证量到看待,就是以非有即无以吃没吃饭来看待,藏识不是兔角而是牛角的有,不是没吃饭的没,而是吃饭的有。
                    楞伽经
                    [大慧。识真相不灭但业相灭若真相灭者藏识应灭。若藏识灭者。即不异外道断灭论。]
                    中论
                      若有不空法  则应有空法
                      实无不空法  何得有空法


                    IP属地:辽宁21楼2016-12-18 10:30
                    收起回复
                        第四是真常唯心:真常唯心就是明心的人证得阿赖耶识以后,渐渐了知佛菩提道之二主要道,他就开始悟后起修,去断除烦恼障的现行,成就解脱果而不取证;另一方面则是跟随善知识修学般若的别相智及一切种智,一分一分断除所知障的随眠;在进入初地通达位的时候开始,在修除“修所断的所知障随眠”时,也同时作意修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第八地起,任意除断烦恼障习气种子。直到最后身菩萨位,断尽最后一分极微细的所知障随眠与烦恼障习气种子,到达最后究竟佛道,这叫做真常唯心。
                        真常唯心为何叫做真常?因为你的第八识里面所藏一念无明种子现行的现象全部断了,一念无明的习气种子也已经断尽了,第八识里面无始无明的所有粗细一切随眠也全部断了,那你第八识所含藏的所有种子统统存在佛地金色身的真如里面,究竟清净究竟圆满,永远不再接受新的熏习,也就统统不再变异了。从这个时候起,真如的内涵种子是恒常不变的,所以说变易生死已经断尽,这样,你的第八识才是真正的常。真正的常才可以说是究竟真实的“我”,才是真正的如,这叫做真常唯心。
                        真实唯识就是讲这四门,这就是说:你已经断尽烦恼障的习气和现行,你也断尽所知障的一切随眠,这样也就是佛地的常乐我净,因为真如种子已经不再熏习变异了,是常;常所以是乐,真正的乐、才能够说是“我”。有变异就是无常的法,无常的法当然是无我;无常当然是苦,苦怎么会是“我”?苦当然不愿意是“我”,谁愿意是苦的“我”呢?然后,这样断尽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和所知障的一切随眠,第八识究竟清净,前七识当然也就永远不与染法相应,究竟清净;这样的第八识才是真实的“我”,这叫做真常唯心。所以真常唯心正是真实的佛法,太虚大师这个说法才是正确的,印顺法师否定太虚大师这个观点,其实是他自己错解佛法了。
                        第四节 三界我不是三乘法所说真我
                        第四个部分要对三乘法所说的“真我”作补充说明。因为有了觉知性,所以就有“我性”;有了这个“我”,就是世俗的我;有了这个我性,就不可称为“真我”,因为一定会堕入业感缘起之中的缘故。这个觉知性,祂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的缘故,所以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我”;因为这个依他起性的意识觉知性,祂是缘起法,其性本空,是无常的法,所以没有一个真实不坏的“我”。这个觉知心——不管是有念灵知或离念灵知——也是念念变异,念念变异的缘故,所以不是真正的“我”。
                        意根就是处处作主的“我”,祂是遍计执性,因为是遍计执性,就会感业轮回,而有未来无量世的种种苦;如果是苦,苦就不是真正的“我”。必定是第八识无苦无乐,那才是真正的“我”。要断尽烦恼障的习气种子,才能像佛地真如,连微细的苦都没有了,离开变易生死,这样究竟离苦,才能说是真正的“我”,才是真常。断尽无始无明尘沙惑——断尽无始无明所有随眠,不再接受新的熏习,所以诸佛第八识所蕴藏的所有种子,也就是所有功能差别统统是常、恒、不变异,离开变易死,所以叫做“真实我”。这个“我”跟世俗的“我”、常见外道的“我”迥然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前者离念灵知及处处做主是第六七识心,后者真我是第八识心,完全不同。印顺法师不懂这个道理,便在著作中乱说“真常唯心说,就是与外道神我梵我合流”,误会得太离谱了;外道神我梵我,是第六意识;真常唯心等唯识诸经所说的这个真常心,却是第八识,完全不同,印顺法师竟误会到如此严重,真是太荒唐了。
                        断尽二障以后,为什么说第八识是“我”呢?因为这个时候,离开变易生死以后,第八识真如和二十一个心所有法相应;等觉菩萨的真如不能与二十一心所有法相应,只能与五遍行心所有法相应,所以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我”。佛地的真如可以与别境五种心所有法、善十一心所有法相应,所以祂是真正的“我”,这个就是《大般涅槃经》所说的“常乐我净”的我。这种常乐我净的“我”,不是贤位菩萨所能知道,更不是二乘那些阿罗汉愚人所能知道,更不是一般凡夫所能知道这个真常唯心的究竟佛法。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无我法不是究竟了义的法,无我法是为度众生脱离分段生死、离开三界轮回而方便宣说的法,所以无我法不是了义的法。“法无我”法也不是了义的法,“法无我”是一个方便道,让你能够到达佛地的究竟真常唯心的境界,所以才要跟你说“法无我”。所以一切无我法不是究竟的、了义的法,只有佛地第八识真如的“真我炽燃”,这样的法才是真正的佛法;亲到“常乐我净”的佛地真如才是究竟的般若,因为具足了一切种智、三身圆满、四智圆成,这样的真常唯心佛地境界,才可以称之为大圆满法。而诸位来到我们正觉同修会所要学的就是这个大圆满,不是密宗意识境界的大圆满,那还是凡夫之见,不值得学。


                      IP属地:上海22楼2016-12-19 15:13
                      收起回复
                          西藏密宗依附于佛教而吸取佛教的资源,却处处以外道法来取代佛教的正法,却以外道性力派的邪法,宣称是比佛教正法更高的佛法;以外道法取代佛法以后本应低声下气的依附显教,却反过来声称他们的外道法是比显教原来正法更高的佛法。又一直都以意识心作为 佛所说的如来藏、真如,如果有人指称他们误以意识心作为真如心,即是常见外道时,则援引显教经典所说,妄称他们的修证即是佛经中所说的证境;然后对他人妄扣大帽子,妄诬他人所说为谤经、谤法,此是西藏密宗惯用的手段。但是,月称、寂天二人所主张的“佛法”,并不是 佛陀的法教;实质上,其所说法教极严重的违背了 世尊所说正法之教;二人所演法义,实质上已经犯下诽谤法宝、破坏法宝的重罪。密教中的古今上师、法王等人,却没有发现到这个事实,也不愿意正视这个事实,更没有勇气去承认这个事实。谓月称造《入中论》云:“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耶亦能生;有业虽灭经久时,当知能生自果(似欠一字?)。……说有赖耶数取趣,此是为彼不能了,如上甚深义者说。”
                          很显然的,在月称的观念里,他是认为阿赖耶识乃是施设法,是为了那些不能真实了解 佛意的人所设置的名相,他认为实际上并没有阿赖耶识存在,认为业种可以自行存在,而不必由阿赖耶识心体收藏之;他妄执“一切的因果业力种子并不是阿赖耶识所执持”,乃是妄执“业种无赖耶识亦能生”。他认为:“业力虽然自性灭,然而犹能生自果”,这样的言论就是否定阿赖耶识的存在、这样的言论就是否定《入楞伽经》中的 佛语:“大慧!言刹尼迦者,名之为空;阿赖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有如来藏),执著诸法,刹那不住,堕在‘邪见’而作是言:‘无漏之法亦刹那不住。’”正是破斥月称这种人。
                          如是密教祖师月称所说的法义,正是“否定阿赖耶识为持种识”的言论,也否定了《成唯识论》 玄奘菩萨的胜妙法教。 玄奘菩萨说:“此识(阿赖耶识)一类恒无间断,如苣胜等,坚住可熏,契当彼经所说心义;若不许有能持种心,非但违经,亦违正理,谓诸所起染净品法,无所熏故,不熏成种,则应所起唐捐其功,染净起时既无因种,应同外道执自然生。”
                          如是经论中的 佛菩萨语,证明月称所说“佛法”同于外道执自然生者,是故说月称已经犯下诽谤三宝重罪,云何密教中人的索达吉,还可奉之为佛法中的圣人?故知密教中人自天竺以至西藏,受人迷惑、被密教祖师欺骗已越千年,如今有人发慈悲心而将实情说出,以救索达吉等密教行者,但是却遭被救的索达吉一类人反咬一口;犹如好心人士欲救受困之猫猴,却反遭被救之动物狠咬一口,可知被救之动物绝无世间智慧;西密上师效法如是动物,反咬欲救他们的 平实导师,如是愚痴的密宗上师,诚可怜悯。


                        IP属地:上海23楼2016-12-19 15:31
                        收起回复
                          我们从小到大都习惯于经由意识的思惟分析来认识事物,因此对于每一件事情,或者某种道理都习惯要去推论它的原因。它为什么会这样?经由这样的过程才会接受。而思惟推论的对象,如果是生命的根源──法界实相如来藏心的时候,对如来藏的存在便会产生困惑,无法接受为什么会有一个心,祂是自在之法,祂不是被任何法所出生的无生之法;祂是没有任何原因,从无始劫以来就自己可以存在的一个法;因此对于这样的事实,便无法接受。而往往因为这样,有些人就毁谤如来藏正法为自性见外道。他们不晓得既然是无生之法,当然是找不出祂所以存在的原因;也因为有本自存在的万法根源如来藏心,才能出现三界的森罗万象,这事实上是完全合理的。譬如在经典里面所开示的:“齐识而还 不能过彼。”因此推究一切诸法之所以能够出现的原因,最多就只能推究到本识如来藏;所有的人都只能推究到这个本识为止,无法再超过;因为本识之前,无有一法可以推知、实证。这个本识没有根源,这个识你无法跨过去,你怎么样也没办法找到有一个法可以出生祂,因为祂是万法的根源。


                          IP属地:上海25楼2016-12-19 18:54
                          收起回复
                            你对如来藏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请看:“
                            不空如来藏  谓无上佛法
                            不相舍离相  不增减一法
                            如来无为身  自性本来净
                            客尘虚妄染  本来自性空
                            如来藏是离相的,是不增减的,因此他叫做“如来的无为身”,也就是说“如来藏”是大无为法,大无为法就是远离是非、有无等戏论的!


                            26楼2016-12-19 19:11
                            收起回复
                                什么叫作第一义悉檀呢?所谓第一义悉檀,是指大乘如来藏空性的中观类智、地上菩萨的道种智和佛地的一切种智。也就是说,二乘相空以及缘起性空之法,都是 佛的方便施设权法,都不及法界实相,虽然共大乘菩萨法道,但不是究竟,不及第一义,因为都是依三界有为法而说而修的缘故。唯有大乘不共二乘之菩萨法道,才是依法界实相而说而修,因为能证空性真如佛性的缘故,所以说唯有大乘是第一义法;大乘的空性法函盖了二乘相空诸法,因为包含了三界有为法之相空以及法界实相之空性。也就是说,二乘法其实是从佛法中方便分析而出,用来度化畏惧生死的人,使他们能够现生实证无余涅槃,并且能够不畏生死,回小向大,修学大乘成佛之道;所以说,二乘法本来就是佛菩提的局部内涵,不是究竟法。譬如《法华经》中说:“唯一佛乘,无二亦无三。”因此,第一义悉檀唯有在大乘法中才有,二乘法中则无。
                                近年来有些法师居士,崇尚二乘法,服膺应成派的中观思想,排斥大乘唯识系的如来藏经典,他们异口同声推崇四阿含,说四阿含是究竟说,是 佛陀亲口所说;并且认为大乘唯识如来藏系诸经非 佛所说,认为唯识诸经是方便说,是不了义说。这些人悉皆执著缘起性空之无常断灭法以为究竟,不承认有如来藏,不承认在无余涅槃中有空性本际独存。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事实上,佛在四阿含中早已密意说有涅槃本际,说无余涅槃不是断灭,在无余涅槃中有阿赖耶识空性不灭不生,所以名为涅槃;而二乘无学圣者,因为信佛语的缘故,所以舍报入涅槃,但不是断灭,有本际独存。
                                一切人如果没有证得空性心阿赖耶识,任凭口说中道之理滔滔不绝,讲得天花乱坠,其实都不离断常两边;这样的人必定会以遮遣一切名相为离“有”,以灵知心离诸名相不灭而离“无”,以灵知心不起语言影像而安住不动为“中道”,其实这都是戏论。为什么是戏论呢?因为灵知心乃是一期生死所有,不能贯通三世,往世的灵知心死了以后,并不能来到这一世而入母胎;同样的道理,这一世的灵知心死了,也不能去到下一世。所以,如果有人坚持认定灵知心是不生灭心、是中道心,那么这个人就是具足我见者,正是自性见外道啊!
                                所以说,如来藏阿赖耶识才是般若经所说之空性,才是法界之实相,是无余涅槃之本际,也是佛地大菩提果之根本,即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法身;因此,只有找到如来藏的菩萨,才能真解第一义谛。我们综观 世尊所说法教,常因当机、当众之不同,而有四悉檀之施设与建立,其实所说都是法同一味,都是第一义悉檀,都是唯一大乘成佛之法道。


                              IP属地:上海27楼2016-12-19 19: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