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周代开始,宫廷内就设有“食医”(相当于现代的营养科医生),以后历代相沿,到元世祖忽必烈时,在皇宫里专设“掌饮膳太医四人”。他们具体的任务就是对食疗本草进行挑选、鉴别,然后将那些“无毒,无相反,可久食、补益”的食物和药物筛选出来,以供宫廷食用。因为忽思慧对于食物营养甚有研究,他在元仁宗延祜年『自J(公元1314-1320年),被选任为宫廷饮膳太医,专门从事研究供给争帝可以长寿食用的补养药物和饮膳烹调。任职期间,忽思慧积累了丰富的营养饮食保健及烹调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他又兼通蒙、汉医学。几年之后,即利用闲暇时间,将累朝亲侍进用奇珍异馔。汤青煎造,及诸家本草,名医方木,并日常所用果肉谷菜及其性味补益者,结合自己监制饮食的经验,编著成《饮膳正要》。该书于天历三年(1330年)三月完成,即送朝廷审阅,很快被“刻梓而广传之”。【《饮膳正要》传至明代,得到明景泰帝朱祁钰的肯定,景泰帝还为之作序,该书至今保存良好,完整无缺,是一部极有研究价值的营养学著作。】
————忽思慧及其《饮膳正要》
————忽思慧及其《饮膳正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