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资源“咸鱼翻身”?
战兴板拟不再推出的消息迅速发酵到二级市场,壳资源概念股在3月16日应声大涨。当日开盘后,壳资源概念股便迎来集体大涨。截至收盘,冀东装备、中发科技、金城股份三只股票涨停,*ST板块则有*ST蒙发涨停。此外,*ST皇台、*ST沪科等也一度涨停。
似乎仅仅是在一夜之间,A股壳资源便已“咸鱼翻身”。随着股市跌宕起伏,过去一年间,A股壳资源的价格,也是大起大落。2015年以来,由于二级市场剧烈波动,A股壳资源经历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快速转换。
深圳新财董并购咨询董事长彭钦文告诉记者,从2014年底到去年股灾前,随着二级市场大幅上扬,“壳费”也一路水涨船高,在沪指5000点时达到最高。但股灾之后则直线下降。
“我们公司正在推一个借壳的项目,双方一直没谈拢价格,现在弄不好壳公司要涨价,要是涨价太多,这个项目肯定要黄。”深圳某资产管理公司高管昨日对第一财经表示,该借壳项目已经进行了几个月,未能谈拢就是因为“壳费”分歧。该名高管担心,战略新兴板的暂停,可能会增加潜在竞争对手,导致壳方“坐地起价”。
深圳某PE人士也透露,该公司投资的一家企业,去年底原计划借壳上市,最初对方要价较高,双方无法谈拢,而当时注册制、战略新兴板推出在即的消息又频繁传出,该公司便决定等待IPO上市。在此情况下,壳公司只好主动找到借壳方,并且降低了借壳价格。
而据记者多方了解,去年7月以来,经过股市两轮暴跌之后,有些壳公司股东为了及早将股份出手,甚至私下透露不额外收取“壳费”,只求所持股权能够升值。
“只要注入的资产是市场热点或者业绩较好,有些壳公司股东为了股权升值,不但不收额外壳费,还主动求着你把资产装进去,只要保留一部分股份,等借壳完成后通过资本溢价获利。”某券商投行人士说,市值是借壳方选取壳资源的首要因素,市值越大“越不值钱”,市值越小、干净的壳资源,获得的溢价则越高。
彭钦文认为,已经完成私有化的中概股,确实有借壳的需求和压力,但有需求的中概股数量,并不会太多。因此,壳资源的价格,不在于战略新兴板是否设立,而是注册制何时推出。“十三五”的五年间,壳资源的价值将面临更大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