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怀戳吧 关注:17贴子:10,992

回复:江苏汇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赣榆区
一说,贡榆说。赣,贡也,榆,木之美者也。咏于诗,征于礼,以榆木入贡,故名。
二说,植榆说。端木子贡自琅琊赴吴时,在此,流览于青山尧水之间,偶有手植之榆,后人仰其前贤,遂以赣榆名县。
赣榆县地名始见于秦,当时已置县。
全区辖15个镇:青口镇、海头镇、赣马镇、金山镇、厉庄镇、塔山镇、城头镇、黑林镇、宋庄镇、城西镇、班庄镇、沙河镇、柘汪镇、墩尚镇、石桥镇。


IP属地:福建63楼2016-03-27 10:57
回复
    4、东海县
    因建置时东临大海而得名。
    南北朝时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年),在今云台山一带始建东海县,
    全县辖2个街道、11个镇、6个乡:牛山街道、石榴街道、白塔埠镇、黄川镇、石梁河镇、青湖镇、温泉镇、双店镇、桃林镇、洪庄镇、安峰镇、房山镇、平明镇、驼峰乡、李埝乡、山左口乡、石湖乡、曲阳乡、张湾乡。


    IP属地:福建64楼2016-03-27 11:11
    回复
      5、灌云县
      因南邻“灌河”,北依“云台山”,取二地名首字命名。
      明清时为海州地。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海州直隶州为东海县。
      1912年4月,东灌分治,析东海县东境之地11镇,设置灌云县。
      全县辖1个街道、10个镇、3个乡:侍庄街道、伊山镇、杨集镇、燕尾港镇、同兴镇、四队镇、圩丰镇、龙苴镇、下车镇、东王集镇、图河镇、鲁河乡、小伊乡、南岗乡。


      IP属地:福建65楼2016-03-27 11:14
      回复
        6、灌南县
        因地处灌河流域,又在在灌河之南,故名。
        1958年3月1日,建立灌南县。
        辖北陈集镇、张店镇、孟兴庄镇、汤沟镇、李集乡、百禄镇、三口镇、堆沟港镇、新安镇、新集镇、田楼镇等10镇1乡。


        IP属地:福建66楼2016-03-27 11:17
        回复
          八、淮安市
          “淮安”,取“淮水安澜”之意。
          淮安之名源于:宋将杜充为阻止金兵南进而掘开黄河,河水由泗入淮。金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从阳武决口,从此黄河南犯夺泗入淮,两岸百姓连年受灾。故而有“淮安”一名,以企盼“淮水安澜”。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置淮阴县,
          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于此置山阳郡、山阳县。
          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接连遭受战争和叛乱洗劫的楚州改淮安军,山阳县改淮安县,
          辖清河区、清浦区、淮安区、淮阴区、涟水县、洪泽县、盱眙县、金湖县。


          IP属地:福建67楼2016-03-27 11:24
          回复
            1、清河区
            南宋在泗水(别名清水,宋后遂通称为清河)入淮口建置,故名。
            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在淮阴故城北、泗水入淮口设置清河县,清河县名自此始。
            清河区下辖淮海街道、长东街道、长西街道、府前街道、柳树湾街道、水渡口街道、白鹭湖街道7个街道,


            IP属地:福建68楼2016-03-27 11:28
            回复
              2、淮安区
              “淮安”,取“淮水安澜”之意。
              2001年1月1日,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县级淮安市更名为楚州区。
              2012年1月31日,淮安市楚州区更名为淮安市淮安区,
              楚州区辖21个镇、6个乡:淮城镇、平桥镇、上河镇、马甸镇、朱桥镇、溪河镇、施河镇、车桥镇、泾口镇、流均镇、博里镇、仇桥镇、复兴镇、苏嘴镇、钦工镇、顺河镇、季桥镇、席桥镇、林集镇、南闸镇、范集镇、建淮乡、茭陵乡、宋集乡、城东乡、南马厂乡、三堡乡,以及白马湖农场。


              IP属地:福建69楼2016-03-27 11:32
              回复
                3、淮阴区
                因秦建置时其治所位于淮河南岸(今淮阴县码头镇附近),故名“淮阴”。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置淮阴县,
                2001年1月1日,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淮阴县更名为淮安市淮阴区。
                全区辖14个镇、7个乡:王营镇、赵集镇、吴城镇、南陈集镇、码头镇、王兴镇、棉花庄镇、丁集镇、五里镇、徐溜镇、渔沟镇、吴集镇、西宋集镇、三树镇、韩桥乡、新渡乡、老张集乡、凌桥乡、袁集乡、刘老庄乡、古寨乡。


                IP属地:福建70楼2016-03-27 11:34
                回复
                  4、清浦区
                  得名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陈瑄开凿的“清江浦”。
                  1983年3月,设立地级淮阴市,同时以里运河为界析清江市为清河、清浦2区。
                  全区仍辖4个街道(清江、清安、闸口、浦楼)、3个镇(武墩、和平、盐河)、2个乡(黄码、城南)。


                  IP属地:福建71楼2016-03-27 11:37
                  回复
                    5、涟水县
                    因县境有涟河(又名涟水,为沭水入淮的一支)而得名。
                    西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设置淮浦县,因位于淮河之滨,故名。
                    隋开皇五年(585年)因县境有涟河(又名涟水,为沭水入淮的一支)而将淮浦县更名涟水县。
                    涟水县辖有19个乡镇:义兴镇 、五港镇、唐集镇、石湖镇、前进镇、南集镇、梁岔镇、红窑镇、高沟镇、东胡集镇、大东镇、成集镇、陈师镇、岔庙镇、保滩镇、黄营乡、徐集乡。


                    IP属地:福建72楼2016-03-27 11:40
                    回复
                      6、洪泽县
                      因“洪泽湖”而得名。
                      洪泽湖古称破釜塘。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扬州,其时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难。当龙舟经过破釜塘时,突然天降大雨,水涨船高,舟行顺畅。炀帝大喜,自以为洪福齐天,恩泽浩荡,于是便把破釜塘改名为洪泽浦。唐代开始名洪泽湖。
                      1940年新四军在洪泽湖东建立淮宝县,
                      1941年在湖区建立洪泽县,1950年初两县撤销。
                      1956年,由泗洪、淮阴、盱眙3县部分地区合并设置洪泽县(驻高良涧)。
                      全县辖11个镇:高良涧镇、蒋坝镇、仁和镇、岔河镇、西顺河镇、老子山镇、三河镇、黄集镇、万集镇、东双沟镇、共和镇。


                      IP属地:福建73楼2016-03-27 11:43
                      回复
                        7、盱眙县
                        因县治初设在圣人山,登临其上,可以眺远,故名“盱眙”。即高瞻远瞩之意。
                        许慎《说文》曰:“张目为盱,举目为眙,城居山上,可以瞻远,故名。”
                        春秋时,盱眙名“善道”,属吴国,,
                        秦置“盱台”县(台,音[yí] )。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项梁等拥楚怀王熊槐之孙熊心为怀王(后尊为楚义帝),改名为“盱眙”。
                        盱眙县辖3个街道、14个镇、3个乡:盱城街道、古桑街道、太和街道、天泉湖镇、马坝镇、官滩镇、旧铺镇、桂五镇、管镇镇、河桥镇、鲍集镇、黄花塘镇、明祖陵镇、铁佛镇、淮河镇、仇集镇、观音寺镇、维桥乡、穆店乡、兴隆乡;江苏省三河农场。


                        IP属地:福建74楼2016-03-27 11:51
                        回复
                          8、金湖县
                          因境内有有汜光湖,湖面宽广,水产丰富,好似取之不尽的金银之湖,故名。
                          1960年由宝应县析出置金湖县,
                          辖黎城镇、银涂镇、金南镇、闵桥镇、塔集镇、前锋镇、吕良镇、陈桥镇、金北镇、戴楼镇。


                          IP属地:福建75楼2016-03-27 11:54
                          回复
                            九、盐城市
                            盐城,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
                            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1983年3月,撤销盐城地区和盐城县,改设地级盐城市。
                            辖亭湖区、盐都区、大丰区、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射阳县、建湖县、东台市。


                            IP属地:福建76楼2016-03-27 11:57
                            回复
                              1、亭湖区
                              因当地的“望海亭”和西面的“大纵湖”而得名。
                              1983年撤县建市时改设城区。2004年更名为亭湖区。
                              亭湖区下辖新城街道,先锋街道,毓龙街道,黄海街道,文峰街道,大洋街道,五星街道,新洋街道,伍佑街道等9个街道和南洋镇、新兴镇、步凤镇、便仓镇、盐东镇、黄尖镇等6个镇。


                              IP属地:福建77楼2016-03-27 12: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