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怀戳吧 关注:17贴子:10,992

回复:江苏汇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盐都区
取西汉“盐渎”谐音,取义,都即城之首也。
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建立盐渎县,
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更名为盐城县,
1996年9月,撤销盐城市郊区,设立盐都县。
2004年3月撤销盐都县,设立盐都区。
全区辖4个街道、8个镇:新都街道、张庄街道、潘黄街道、盐龙街道、大纵湖镇、楼王镇、学富镇、尚庄镇、秦南镇、龙冈镇、郭猛镇、大冈镇;


IP属地:福建78楼2016-03-27 12:06
回复
    3、大丰区
    乃取著名的”大丰盐垦公司“中的大丰二字,故名。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东台行署辖地由东台县析出改置台北县(因在东台县以北,故名台北)。
    1951年8月,台北县因与台湾省的台北市同名,乃取著名的大丰盐垦公司中的大丰二字,定名大丰县。
    1996年8月,撤消大丰县,设立大丰市(县级)。
    2015年,撤销县级大丰市,设立盐城市大丰区。
    辖12个镇:大中镇、草堰镇、白驹镇、刘庄镇、西团镇、小海镇、大桥镇、草庙镇、万盈镇、南阳镇、新丰镇、三龙镇。


    IP属地:福建79楼2016-03-27 12:08
    回复
      4、东台市
      因南唐时”海陵监“驻“泰州东北之东台场”,故名”东台“。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升海陵为泰州。海陵监驻“泰州东北之东台场”,监管南北八个盐场,东台之名从此见于史籍。“台”这里指的是晒盐场地。东台也称“东亭”,因煎盐亭灶林立,故名。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析泰州之东北境置东台县。
      1987年12月17日,撤销东台县,设立东台市(县级),
      辖溱东镇、 时堰镇、 五烈镇、 梁垛镇、 安丰镇 、南沈灶镇 、富安镇、 唐洋镇、 新街镇、 许河镇、 三仓镇 、头灶镇、 弶港镇 、东台镇、 新曹农场、 开发区。


      IP属地:福建80楼2016-03-27 12:15
      回复
        5、响水县
        因县政府驻”响水镇“而得名。
        响水镇北依灌河,灌河河床陡深,潮起潮落,支流汇聚,跌水轰鸣,数里之内皆闻其“水响”,因而以“响水口”(响水)名之。
        1966年4月设响水县。
        全县辖8个镇:响水镇、陈家港镇、小尖镇、黄圩镇、大有镇、双港镇、南河镇、运河镇。


        IP属地:福建81楼2016-03-27 12:17
        回复
          6、滨海县
          因地处黄海之滨,故名。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华中局决定撤销涟灌阜边区办事处,建立潮南县,
          5月中旬,潮南县改称滨海县。
          全县辖3个街道、11个镇:东坎街道、坎南街道、坎北街道、五汛镇、蔡桥镇、正红镇、通榆镇、界牌镇、八巨镇、八滩镇、滨淮镇、天场镇、陈涛镇、滨海港镇。


          IP属地:福建82楼2016-03-27 12:44
          回复
            7、阜宁县
            阜宁,取“商货阜通、地方安宁”之意。
            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山阳县东境马逻、羊寨等图,盐城北境仁义、长乐诸里,合场灶及海滩新涨之地设阜宁县,
            全县辖14个镇:阜城镇、沟墩镇、陈良镇、三灶镇、郭墅镇、新沟镇、陈集镇、羊寨镇、芦蒲镇、板湖镇、东沟镇、益林镇、古河镇、罗桥镇。


            IP属地:福建83楼2016-03-27 12:47
            回复
              8、射阳县
              因境内”射阳河”而得名。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析阜宁县境东南部射阳河以南,串场河以东的 6 、9区及7区、12区各一部分建立射阳县。
              全县辖13个镇:合德镇、临海镇、千秋镇、四明镇、海河镇、海通镇、兴桥镇、新坍镇、长荡镇、盘湾镇、特庸镇、洋马镇、黄沙港镇。


              IP属地:福建84楼2016-03-27 12:52
              回复
                十、扬州市
                一说,沿用古洲名。《尚书·禹贡》记述扬州为古九州之一,“淮、海惟扬州。”《周礼·职方》:“东南曰扬州。”《尔雅·释地》:“江南曰扬州。”尽管当时的扬州包括地域很广,但扬州这一地名为后世所用。
                二说,因杨树而得名。唐人许嵩《建康实录》引《春秋元命苞》称:“地多赤杨,因取名焉。”据清代训诂学家高邮王念孙考证:“今书传中杨字皆改从手旁,唯汉魏碑从木。”(王念孙《读书杂志》)由此证明:古代的“扬州”原作“杨洲”。
                三说,源于“地苞百越”的“扬、越声转”。“扬州当因扬越得名”(见清人孙诒让《周礼正义》)。近代学者顾颉刚进一步论证:战国时期扬州属越,按“扬”与“越”为双声,两字可以通用,“扬州”实为“越州”(见《顾颉刚选集州与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为邗国地,称邗。秦、汉时称广陵、江都。北周时置吴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称扬州。
                辛亥革命置江都县,先属淮扬道,后直属江苏省。
                1949年设扬州市。
                辖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宝应县、仪征市、高邮市。


                IP属地:福建86楼2016-04-04 20:08
                回复
                  1、广陵区
                  广陵,取“广被(Pī)丘陵”之意,指这里当时大部分区域为丘陵。
                  秦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
                  1983年2月28日,扬州市和扬州地区合并为地级扬州市,在扬州市城区置广陵区。
                  ;辖4个街道、6个镇、1个乡,:东关街道、汶河街道、曲江街道、文峰街道、湾头镇、汤汪乡、泰安镇、头桥镇、沙头镇、李典镇、杭集镇。


                  IP属地:福建87楼2016-04-04 20:12
                  回复
                    2、邗江区
                    得名于春秋吴王夫差开凿之“邗沟”(又名邗江)。
                    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广陵县为邗江县。
                    2000年12月21日,撤销邗江县,设立扬州市邗江区。
                    邗江区现辖11个街道、10个镇、3个乡:邗上街道、蒋王街道、汊河街道、新盛街道、双桥街道 、梅岭街道、甘泉街道、瘦西湖街道、扬子津街道、文汇街道、竹西街道(物流集聚区)、公道镇、方巷镇、槐泗镇、瓜洲镇、杨寿镇、杨庙镇、西湖镇、施桥镇、八里镇、朴席镇、平山乡、双桥乡、城北乡。


                    IP属地:福建88楼2016-04-04 20:15
                    回复
                      3、江都区
                      江都,取“县临大江,为一都之会”,故名。
                      汉高祖刘邦封侄刘濞为吴王时,曾建都于此,称吴国,后又更名为江都国。
                      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江都始建县,
                      1994年7月,撤江都县,建江都市。
                      2011年11月13日,撤销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
                      辖仙女镇、大桥镇、邵伯镇、小纪镇、宜陵镇、丁伙镇、樊川镇、真武镇、吴桥镇、浦头镇、丁沟镇、郭村镇、武坚镇。


                      IP属地:福建89楼2016-04-04 20:22
                      回复
                        4、高邮市
                        秦王嬴政当年在这里“筑高台,设邮亭”,故名“高邮”。
                        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始建高邮县。
                        1991年2月6日,撤销高邮县,设立高邮市(县级)。
                        辖2个街道、10个镇、1个民族乡:高邮街道、马棚街道、龙虬镇、车逻镇、汤庄镇、卸甲镇、三垛镇、甘垛镇、界首镇、周山镇、临泽镇、送桥镇、菱塘回族乡。


                        IP属地:福建90楼2016-04-04 20:28
                        回复
                          5、仪征市
                          一说,宋真宗曾下诏在此熔铸玉皇、圣祖、太祖、太宗金像于此,建道观曰“仪真”,谓得其真仪。清避胤祯讳更名仪征。
                          二说,北宋皇帝信道,听说在境内的二亭山发现了王气,便命在此塑真武像,因仪容逼真,赐名仪真,清避胤祯讳更名仪征。
                          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升建安军为真州。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废改州为仪真县,
                          清雍正元年(1723年)避胤祯讳更名仪征县。
                          1986年4月21日,撤销仪征县,设立仪征市(县级)。
                          仪征市辖9个镇:真州镇、青山镇、新集镇、新城镇、马集镇、刘集镇、陈集镇、大仪镇、月塘镇。


                          IP属地:福建91楼2016-04-04 20:40
                          回复
                            6、宝应县
                            唐代因真如献宝而应验,故名“宝应”。
                            唐肃宗年间,尼姑真如到楚州安宜避乱修身。一天深夜,她梦见被玉帝召见进了天宫,玉帝从太监手中接过一只金碧辉煌的宝盒子,对她说“今赐‘八宝’,托你转交下界皇帝,籍以平乱息兵,安抚民众,太平天下。”玉帝取出“八宝”,一一向真如介绍到:“一宝为如意珠;二宝为红靺鞨;三宝为琅玕珠;四宝为玉玦;五宝为玉印;六宝为皇后采桑钩;七八两宝为为两柄雷公石斧。此'八宝'置于日下白气贯天,放于暗室耀如明月。”真如梦醒,果见“八宝”置于囊中,便上报给楚州刺史崔铣。崔铣得知此事后,携“八宝”接受皇帝肃宗的召见。肃宗听完“八宝”的由来,精神为之一振,便传太子李豫,嘱其携这八宝好生治理国家,平乱安民。不久,肃宗病逝,代宗李豫继承皇位。上元三年(762年)李豫更年号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得宝之地“安宜”易名为“宝应”(即得宝之应)。
                            南朝齐置安宜县,以县治临近安宜溪得名。
                            唐上元三年(762年5月14日)安宜县更名为宝应县。
                            宝应县辖14个镇:安宜镇、氾水镇、夏集镇、柳堡镇、射阳湖镇、广洋湖镇、鲁垛镇、小官庄镇、望直港镇、曹甸镇、西安丰镇、山阳镇、黄塍镇、泾河镇。


                            IP属地:福建92楼2016-04-04 20:50
                            回复
                              1、京口区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京岘山西北有雄伟的北固山,那个时代它的后峰伸入江中,北固山的后峰、中峰、前峰起伏连绵,前峰环抱着开阔高平地块,古人把前峰一带称之为京,取义为《尔雅》的“丘绝高曰京”,口指北固山下的江口。
                              西周为宜。春秋战国时名朱方,越灭吴、楚又灭越,改朱方为谷阳。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会稽,途经京岘山见有王者气,命三千赭衣徒凿断龙脉,以败王气,故名丹徒县。
                              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丹徒县为镇江县。
                              1949年4月23日镇江解放,划城区和近郊为镇江市,
                              1954年,镇江市改为省辖市。
                              1984年10月,镇江市城区更名为京口区。
                              京口区辖8个街道、3个镇:正东路街道、健康路街道、大市口街道、四牌楼街道、丁卯街道、大港街道、象山街道、谏壁街道、姚桥镇、大路镇、丁岗镇;


                              IP属地:福建94楼2016-04-04 2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