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30,487贴子:3,447,496
  • 25回复贴,共1

中国人第一辆自己制造的汽车(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祁阳,一个偏远的小城,那里的人们对于第一辆国产汽车大多也一无所知。然而,对那段有关抗战时期工业内迁的沧桑历史,人们还唏嘘不已,并且感到十分荣光,对那群造车的人和“新中”公司等,还村巷相传、记忆犹新。
1942年夏天的一个月明之夜,注定要被载入中国汽车发展的史册。因为那天夜里,中国第一辆汽车诞生了。  上海工业史学家刘浩林评价道:“实业家支秉渊在祁阳造的这辆车,可以说是严格意义上中国人自己造的第一辆车,因为这辆车的发动机是支秉渊自己造的,它的变速箱、传动器、转向机构等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支秉渊自己造的,所以非常了不起。”当时重庆《大公报》撰文赞誉支秉渊为“中国福特”。
支秉渊驾车走山路,从山底到山顶要半天。爬坡的时候车子爬不动,如果滑下去就会掉进深谷里,这时候大家惊恐得大汗淋漓,司机死命地踩刹车,在关键时刻,车终于刹住了,大家有惊无险地逃过了一场劫难。最后,汽车稳稳停在重庆中央图书馆门口的广场上。
这场成功的驾驶,开创了国产引擎驱动汽车的历史,成为中国近代机械史上的一件大事。新中公司除了自装煤气汽车(共两辆)外,还为衡阳中国银行装了一辆。1943年支秉渊还曾自行设计并试制成功一辆国产载重汽车,曾行驶于湖南黎家坪至祁阳之间,可惜后因日军侵占祁阳而受破坏,现只保留下照片。
这些都是记者从国内少得可怜的史料里找出来的,而本土关于这辆汽车、这个伟大的造车人的记载,只有简短的祁阳文史资料:“1938年,支秉渊将新中由长沙迁至祁阳。……
新中以一个拓荒者的姿态迁来此地。经四五年的惨淡经营,发展成为一个包括3个厂和6个卫星厂,从采煤、炼铁、轧钢、发电到制造机床、蒸汽机、煤气机、发电机、轧钢机乃至炭精、工具夹的联合企业,工人由200人增加到2000人,而且还从祁阳及外地招收、培训学徒200余人。此后胡厥文新民分厂移来,还先后招来资源委员会的湘江电厂与湖南省机械厂,使该县成为一个新的工业区。”


IP属地:湖北1楼2016-03-22 19:19回复
    1897年2月18日出生于浙江省嵊县。   1915年上海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科。1920年毕业,
    支秉渊获电机工程学士学位。   1920—1926年上海美商慎昌洋行实习工程师、工程师。   1925—1945年上海创办新中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现上海新中动力机厂),任董事、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1945—1946年以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专门委员名义赴美国考察工业。   1946—1947年中国农业机械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1947—1949年上海吴淞制造厂(现上海柴油机厂)厂长。   1950年华东工业部机械处处长。   1950—1954年中央重工业部重型机器厂筹备处副主任(后为太原重型机器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1954—1963年沈阳矿山机器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1964—1971年原第一机械工业部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同时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   1971年8月25日病逝于河南省信阳市。


    IP属地:湖北3楼2016-03-22 19:20
    回复
      @去病弃疾


      IP属地:湖北4楼2016-03-22 19:22
      收起回复
        1942年,在抗战炮火下的湖南山区支秉渊带领中国技术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制造出第一辆完全国产化的汽车。这辆汽车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因为这辆车的发动机是支秉渊自己造的,它的变速箱、传动器、转向机构……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支秉渊自己造的。事实上,早在抗战爆发前,新中工程公司已经仿制成功35马力狄塞尔高速4缸柴油机,掌握了发动机制造技术。抗战爆发后,新中工程公司迁至湖南,在支秉渊带领下于1939年仿制成功德国M?A?N牌柴油汽车发动机,并改进为45马力煤汽机,同时进行批量生产。为此,中国工程师学会于1943年授予支秉渊金质奖章。中国第一辆完全国产的汽车诞生了,诞生在硝烟弥漫的抗战中,诞生在湖南大山里。这辆车试行地点选择在路旁就是悬崖的危险山路上,中国汽车先驱者们几乎是用生命换来的中国第一辆自制汽车的诞生。1943年支秉渊还曾自行设计并试制成功一辆国产载重汽车。在抗战的辗转流离中,中国人用自己的发动机造出了第一辆纯中国人制造的汽车。


        IP属地:湖北5楼2016-03-23 08:33
        回复
          M.A.N发动机试制工作从1938年夏季在长沙开始,秋季转到祁阳。到1939年存,零件加工陆续完成,开始装配。同年6月,65马力柴油汽车发动机在新中祁阳制造厂制成,装在原来的已修复的旧汽车上,试用成功。
          1939年夏,去香港购买附件更加困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德国附件和原料供应中断,新中无法批量生产柴油机。另外,战时柴油成了十分紧张的战略物资,柴油发动机因缺油而几乎停用。支秉渊审时度势,考虑到后方生产煤炭,在M.A.N发动机仿制成功之前就着手把它改型为煤气机。这主要是把油泵换成高压线圈和分电盘,加装冷型火花塞(进口的)、煤气进气管、煤气控制阀,配制煤气发生炉,史改缸径、缸套’缸盖、气门、压缩比、活塞等。材料也有某些变更,如活塞由铝合金改成了低镍合金铸铁,飞轮由锻件变成铸件。为了以后容易造柴油机,煤气机与M.A.N型柴油机大部分零件可以通用。1939年6月以后新中开始试制煤气机,翌年初试车成功。该煤气机功率为45马力,额定转速1500转/分钟,可与发电机匹配。支秉渊以月产30部煤气机为目标,最初月产3部,后来达到月产6部。这种发动机在后方很受欢迎,被用于发电或驱动小型船舶。支秉渊下令将它和煤气发生炉装在一辆卡车上。1942年他和司机驾驶这辆汽车从祁阳出发,经湖南、广西、贵州的崎岖山路,成功地驶抵重庆,开创了国产煤气发动机驱动汽车的历史,成为中国近代机械史上的一件要事。当时重庆《大公报》发表文章将支秉渊喻为“中国的福特”。1943年支秉渊自行设计并试制成功一辆国产汽车曾行驶于湖南黎家坪至祁阳之间,后因日军侵占祁阳而受破坏,现只保留下照片


          IP属地:湖北6楼2016-03-23 08:35
          回复
            中共后来建的好几个汽车厂都是建立在国军的汽车修配厂的基础上的。国军还留下了一整套完整的从美国买的设计图纸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3-23 18:22
            收起回复
              再次可以引申“假如果脯没有败退台湾”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3-23 18:30
              回复
                果粉有的吹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3-23 20:39
                回复
                  这种东西没啥实际意义,和黄鹄一样的东西,汽车不是奢侈品,不能够量产,就啥都别说了。


                  IP属地:河北12楼2016-03-23 21:01
                  收起回复
                    中国福特这点不能认同。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3-23 21:32
                    回复
                      发动机是汽车的最核心部件,制造难度比整车制造还大,所以想批量生产发动机和汽车,自己山寨肯定不行,必须像毛子那样大规模引进美国的发动机生产线才行。


                      IP属地:河北14楼2016-03-23 21:44
                      回复
                        最适合引进的就是毛子二战时期大量生产的3种福特发动机之一,40HP的福特汽油机。


                        IP属地:河北15楼2016-03-23 21: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