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汉服吧 关注:845贴子:8,757
  • 0回复贴,共1

[服饰]网巾与明代社会文化的几个面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网巾与明代社会文化的几个面向
林丽月
提要
网巾是明代成年男子用来束发的网子,也是明初建立的冠服制度中最具朝代象徵的巾服之一。由於“人无贵贱皆裹之”,网巾也是明代最没有社会等级区分功能的服饰,从明代礼制,服饰消费或日常社交等方面,处处可见网巾的踪迹。因此网巾虽小,其承载的明代社会文化意涵却极为丰厚。
“加网巾”是明人行冠礼时不可少的仪节,网巾不仅与“束发”兼有形式(戴巾)与意义(成年)的连结,也成为明人生命礼俗中不可或缺的物件。从网巾的消费来看,明代网巾的流通,有些是妇女自织自售,有些是由巾铺贩卖,有些则由商贩兜售。同时,网巾虽是礼制上不具社会等级象徵的日常小物,但透过明代商业化的洗礼,亦有以此标奇炫富者。
明清鼎革,清廷厉行剃发与易服,坚持戴网巾兼具反抗“剃发”与“改服”的双重意涵,因此,入清以后,网巾的明代认同象徵显得特别鲜明。一方面,网巾在清初铲除南明“余孽”的具体案件中,与令牌,刀枪等同视为谋逆之“证物”;另一方面,明清之际士人的抗清,往往以裹著网巾宣示“复明”的意志。明清鼎革的忠烈传记,坚持戴网巾与抗清殉节常是故事中的重要元素,透过清初李世熊(1600~1684)所撰《画网巾先生传》的传抄与流布,网巾从日常束发之物转化成明代认同符号的意义乃更为彰显。
关键词:明代网巾服饰物质文化明遗民
一,前言
二,定鼎与礼制:网巾的定制及其文化象徵
三,生产与消费:明代士庶生活中的网巾
四,鼎革与认同:明清之际忠烈书写中的网巾
五,结论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3-23 21:0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