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伊吧 关注:34贴子:96
  • 22回复贴,共1

明天开始希望有时间能慢慢整理出一些目录,让吧里的帖子多一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6-03-27 01:58回复
    初步设想是一次性弄个易于查看的排版,然后从百科介绍,正史、野史、掌故、相关小说影视、小说影视人物原型、同人画作、视频、音频等方面做一些梳理。错漏之处请多指正,咱是个拖延症晚期的病患,速度慢如蜗牛,还是会争取挤出时间来做的~


    2楼2016-03-27 02:01
    收起回复
      五胡相争,魏晋风骨。门阀世家,乱世枭雄,王与马共天下,谢与桓执牛耳,一曲悲歌一壶酒。
      桓氏七郎桓伊青溪畔吹笛,风流俊爽,江左第一;淝水之战,以弱胜强,少年英豪;御宴高歌,清越慷慨,肝胆照人;江州刺史,东林寺建,宣民于心。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四美具,奇才、高节二难并,一时无匹,乃丽央公主心中挚爱。深情,无情,自作多情?
      郗氏九娘玉染自幼长于被王家离弃的姑母身边,世事洞察,看似温雅有礼,实则灵透凉薄。一片冰心能否抵的过司马世子珣之的一往情深?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云锦山下,浮屠塔前,谁的指尖碰触了指尖?
      君子之真,弄清风;
      君子之情,弄飞雪;
      君子之操,弄光影;
      天地之间、任我行!
      本文转自晋江文学城,原文地址: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2778252


      3楼2016-07-30 11:48
      收起回复
        《晋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五十五》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四十九》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三十三》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四十二》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四十九》
        《续晋阳秋》


        4楼2016-10-18 18:47
        收起回复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五十五》
          桓公问桓子野:“谢安石料万石必败,何以不谏?”子野答曰:“故当出于难犯耳。”桓作色曰:“万石挠弱凡才,有何严颜难犯!”


          6楼2016-10-18 18:49
          回复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四十九》
            刘丹阳、王长史在瓦官寺集,桓护军亦在坐,共商略西朝及江左人物。或问:“社弘治何如卫虎?”桓答曰:“弘治肤清,卫虎奔奔神令①。”王。刘善其言。
            ——注释——
            ① 肤清:指外表情丽。奕奕:同“奕奕”,精神焕发。神令:精神美好。按:卫玠小名叫虎。


            7楼2016-10-18 18:49
            回复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三十三》
              王、刘共在杭南,酣宴于桓子野家①。谢镇西往尚书墓还——葬后三日反哭——诸人欲要之②。初遣一信,犹未许,然已停车;重要,便回驾。诸人门外迎之,把臂便下。裁得脱渍著帽,酣宴半坐,乃觉未脱衰③。
              ——注释——
              ① 杭南:即航南,朱雀桥南,指乌衣巷。东晋时,王、谢诸名族聚居在这里。
              桓子野:桓伊的小名。
              谢镇西:镇西将军谢尚。
              ② 反哭:古丧礼仪式,葬后迎死者神主回祖庙,并哭祭。要(yāo):邀请。
              尚书墓:谢尚叔父——尚书谢裒(282-346)的陵墓
              ③ 帻(zé):头巾。衰(cuī):通“縗”,用粗麻布做的丧服,不缝边的。


              8楼2016-10-18 18:49
              回复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四十二》
                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①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注释——
                ① 清歌:指没有乐器伴奏的唱歌。
                奈何:《古今乐录)说:“奈何,曲调之遗音也”,即一人唱,众人唤“奈何”帮腔相和。


                9楼2016-10-18 18:50
                回复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四十九》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①。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②,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③。客主不交一言。
                  ——注释——
                  ①桓子野:桓伊,小名子野,曾任大司马参军,后任豫州刺史。《晋书》本传说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
                  ① 相闻:互通信息。
                  弄:演奏。


                  10楼2016-10-18 18:50
                  回复
                    《续晋阳秋》
                    袁山松善音乐,北人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质,山松好之,乃为文其章句,婉其节制,每因酒酣,从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初,羊昙善唱乐,桓尹能挽歌,及山松以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绝。”今云挽歌,未详。
                    ——注释——
                    《世说新语笺疏▪任诞第二十三▪三十三》注解时所引。


                    11楼2016-10-18 18:51
                    回复
                      谯国铚县桓氏
                      ——————
                      桓诩系:
                      桓诩→桓弼→桓宣→桓戎
                      ——————
                      桓景系:
                      长社侯桓景→永脩县烈侯桓伊、桓不才
                      永脩县烈侯桓伊→永脩县侯桓肃之→永脩县侯桓陵
                      注:桓伊是桓宣族子


                      14楼2016-10-18 19:35
                      回复
                        桓伊督豫州的时间——东晋豫州刺史考订?朱锦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4年9月第五期)
                        25 咸安二年(372 年)
                        秦表:豫州督桓伊,十二郡扬州江西兼。按:《桓伊传》:“以绥御有方,进督豫州之十二郡扬州之江西五郡军事。”桓伊此次任命无确切时间记载,前文言“时苻坚强盛,边鄙多虞”,苻坚于晋太和三年平息“五公之乱”,次年征讨前燕,与此同时太和四年桓温北伐失败,袁真叛降前燕。③ 后文言桓伊与谢玄共破王鉴、张蚝,即在太和六年正月之前。袁真反叛后,桓温以世子桓熙为豫州刺史,但桓熙并不都督豫州。据此推桓伊进督豫州十二郡当在太和四年袁真反叛后,而并非秦表所言咸安二年。
                        ——————
                        ①《资治通鉴》,第 3160 页。
                        ②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第 162 页。
                        ③《晋书》,第 2118 页。
                        26 宁康二年(374 年)
                        万表、吴表均言桓冲为豫州刺史。按:《桓伊传》:“与谢玄共破贼别将王鉴、张蚝等,以功封宣城县子,又进都督豫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桓伊为豫州刺史时间无明确记载,《晋书》卷 81“伊在州十年,桓冲卒,迁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将军如故,假节”,桓冲卒于太元九年,故推桓伊为豫州刺史当在宁康二年。有依桓伊本传“与谢玄共破贼别将王鉴、张蚝等”认为桓伊刺豫当在咸安元年,咸安元年春正月,袁瑾向前秦求救,苻坚派遣王鉴、张蚝救援,但为晋所败,正月丁亥,桓温攻下寿春,获袁瑾。但《桓温传》和《通鉴》言桓温派桓伊和桓石虔大破王鉴、张蚝,并非桓伊和谢玄。又宁康元年桓温卒后,桓冲加豫州刺史,若桓伊刺豫在咸安元年,后必被调遣更换,但却无桓冲更替桓伊刺豫的记载,故桓伊刺豫不当在咸安元年。另帝纪载宁康三年桓冲已经无豫州刺史头衔,所以推桓伊刺豫当在宁康二年。
                        27.宁康三年(375 年)
                        秦表:(豫州)都桓冲。按:《桓冲传》载宁康三年改授冲都督徐兖豫青州扬五州之六郡诸军事、车骑将军、徐州刺史,以北中郎府并中军,镇京口,假节。而《通鉴》云督五州,无六郡之说。考桓冲此时官衔当不止都督六郡,五州似更合理。
                        28.太元元年(376 年)
                        秦表:(豫州)都桓冲;都刺桓伊。按:前文以述宁康三年桓冲当都督豫等六州,《桓冲传》言元年:“乃复解冲徐州,直以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军事,自京口迁镇姑熟,既而苻坚寇凉州,冲遣宣城内史朱序、豫州刺史桓伊率众向寿阳。”考姑熟多为都督豫州之镇所,且冲得以令豫州刺史军事行动,推是年桓冲当都督豫州,桓伊只刺豫。次年桓豁卒,桓冲迁荆州接替桓豁,都督豫州始得以让出。另桓冲当都督豫江二州,不只是二州六郡。
                        29.太元二年(377 年)
                        秦表:豫州都谢安。按:《谢安传》:“复加侍中、都督杨豫徐兖青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假节。”(“杨”当作“扬”)《通鉴》系于秋七月丁未日,且无“幽州之燕国”,① 考桓豁卒于八月丙辰,十月辛丑桓冲迁荆州接替桓豁,同时桓嗣都督豫州四郡,桓冲上一年刚都督豫州,不应无端被免,推《通鉴》记载或误,谢安都督豫州应在桓冲代豁西镇之后。另吴玉贵言太元二年七月癸亥朔,月内无丁未,② 又据桓豁卒时推《通鉴》七月当为八月之讹。
                        30.太元九年(384 年)
                        万表:豫州刺史桓伊二月改江州,桓石虔母丧解,朱序。吴表:十年朱序。秦表:九年,督刺朱序。按:桓石虔接替桓伊刺豫,寻以母忧去职。桓石虔去职时间无详细记载,以其太元十二年复本位推之,当在太元九年。又《通鉴》卷 105“太保安帅豫州刺史桓石虔伐秦”系于八月,故推石虔去职当在太元九年八月至太元十年间,随后朱序继桓石虔刺豫。另《孝武帝纪》“九月甲午,加谢安大都督扬、江、荆、豫、徐十五州诸军事”,推是年朱序刺豫后不当督豫。《朱序传》言“转扬州豫州五郡军事、豫州刺史,屯洛阳”,李慈铭《晋书札记》言“转”下当脱一监字。朱序监豫州时间不详,本传置于淝水之战后至秦膺、童斌讨翟辽之间,《通鉴》系于太元九年七月荆州刺史桓石民曾派遣高茂戍洛阳,讨翟辽在太元十一年正月。推朱序“监”豫州五郡军事或在谢安卒后。
                        ——————
                        ①《资治通鉴》,第 3282 页。 ② 吴玉贵《资治通鉴疑年录》,第 72 页。


                        16楼2016-10-18 20:37
                        回复
                          附表:


                          17楼2016-10-18 20:41
                          收起回复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三卷 晋纪二十五
                            晋简文帝咸安元年(辛未,公元371年)
                              春,正月,袁瑾、朱辅求救于秦,秦王坚以瑾为扬州刺史,辅为交州刺史,遣武卫将军武都王鉴、前将军张蚝帅步骑二万救之。大司马温遣淮南太守桓伊、南顿太守桓石虔等击鉴、蚝于石桥,大破之,秦兵退屯慎城。伊,宣之子也。丁亥,温拔寿春,擒瑾及辅,并其宗族送建康,斩之。


                            19楼2016-10-18 21: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