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吧 关注:45,841贴子:736,111

《红楼梦》一书之所以成为经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仅“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横批“孽海情天”就令人回味无穷!


IP属地:四川1楼2016-04-02 09:57回复
    1,构思巧妙
    此书主要是批世间炎凉,丑恶,但却没像其他作者那般去写,以一段分月债开头,叙绛珠还泪之经过,其中插入正写侧写等多种巧妙手法,将世态炎凉批尽批绝。


    IP属地:四川2楼2016-04-02 10:04
    收起回复
      2,不落俗套
      这就有很多的体现了。
      ①人物描写不俗
      其余的作品中,例如金庸的《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对他的描写就是:过目不忘,习武奇才,智勇双全,举世无双,几乎找不到一点瑕疵,堪称完美。而雪芹却恰恰相反。
      贾宝玉————雪芹在《西江月》中就对他有一定描写,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由此便可以看出宝玉的性格,并不是十分的完美,却也因此更受人们喜爱,因为凡是人都会有缺点,这样写便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宝玉。


      IP属地:四川3楼2016-04-02 10:28
      回复
        林黛玉————只能用一个词形,多愁善感。因此也便有了葬花一事,同时可看出她诗作得极好,故此有堪叹咏絮才一说。但任有许多不足,例如:小性儿,说话时而有些尖酸(但却也还算不上刻薄),多愁多病(痴本不是错,但过于痴就不太好了)等等。


        IP属地:四川4楼2016-04-02 10:42
        收起回复
          ②构思不俗
          曹雪芹的红楼梦还有一特点就是构思不俗,这应该特别注意。在第一回中有一段描写甄士隐做梦来到太虚幻境,遇到那一僧一道,一僧一道最后告诫甄士隐只要记住他们两人便可跳出火坑,按现在作者的构思,当他梦醒后一定会思索所梦之事,然而雪芹却写道,他梦醒后所梦之事已忘大半,只见小女英莲活泼可爱……这样写就更加符合常理,且又不落俗套。


          IP属地:四川6楼2016-04-02 12:00
          回复
            ③取名不俗
            这一点脂砚斋也曾经提到过,在这儿我做一个转述。在其它的小说內动辄就与红娘挂钩,而曹雪芹的人名多有暗示作用,如,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甄英莲(真应怜),冯渊(逢冤),吴玉峰(无御封),千红一窟(千红一哭),万艳同杯(万艳同悲)……这样不仅新颖而且起到了伏脉千里的作用,现在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境界。


            IP属地:四川7楼2016-04-02 12:12
            回复


              IP属地:四川8楼2016-04-02 12:50
              回复
                3,伏笔巧妙
                在《红楼梦》中绝大多数的伏笔都是出自诗句,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翻看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还有《红楼梦十二支仙曲》就是谶语为结局伏笔,真可谓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和凹晶馆联诗一回中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也同样为湘云,黛玉的结局做了伏笔。
                以上是诗词伏笔,还有在黛玉初进荣国府那一回中提到了人参养荣丸,脂砚斋的批语就是:为后菖菱伏脉。以及我认为还有一处重要伏笔不应该忽视,也就是黛玉弹琴曲四章时恰好宝玉,妙玉路过听见忽闻断弦,皆惊,妙玉只说了一句,恐难持久。这一句便伏了黛玉之死,并暗指了黛玉薄命这一事实。


                IP属地:四川9楼2016-04-03 09:47
                回复
                  别给我说写半天没人看,就俺一人唱独角戏。


                  IP属地:四川10楼2016-04-03 19:36
                  收起回复
                    4,《红楼梦》如红楼梦
                    另外红楼梦成为经典还有一个原因,《红楼梦》本身就如红楼梦一般令人叹息,它的残缺以及前80回与后40回对不上使人产生了无数的猜想,猜测它的结局,纵然有专家评论却仍不能统一,这又是另外一种美,就如断臂维纳斯一般。但同时却也希望能够有朝一日见到真的《红楼梦》的全本。


                    IP属地:四川11楼2016-04-04 11:17
                    回复
                      楼主,此贴可否转?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4-04 15:01
                      收起回复
                        大赞楼主,这才是真正细看红楼之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4-04 17:07
                        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4-07 21:06
                          回复
                            楼主快更呐~顶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4-09 13:19
                            收起回复
                              5,前后妙呼
                              不知列位看官可有注意《红楼梦》前后呼应也很巧妙,随便举一个例,就如常说及的第五回,有一个千红一窟就与万艳同杯相对,这只是其一,在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一回就特别突出,开篇就先写到贾环抄金刚经,遥引五鬼法。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此回后写道:灯油引大光明普照菩萨,大光明普照菩萨引五鬼魇魔法,是一线贯成。


                              IP属地:四川16楼2016-04-15 18: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