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禅境,唯大成。 若息念,拳髓清。 大成缘起 恒林大师启禅义, 宇僧祖师解拳机。 一篇大成融千古, 昆仑高耸众山低。 谈禅拳合一者,不鲜。阐禅拳合一义者,鲜有。 修佛者,外不乱,持静。内不动,持固。内外一如,静而不寂,知而不随。固而不著,觉而不涉。 炼大成者,不起一念,精心体认,不著一物。不随现知,不涉(干涉,涉入,寻侍)一觉(觉受),无内无外,境我一体(天人合一)。此禅拳合一义。 大成祖师 百代千宗各称雄, 唯独芗翁一炉熔。 起念息念终是缚, 有意无念方大成。 古今拳论,意、念不分,谬。至祖师芗翁,一语点透,石破天惊。然人不识,尚在浑沌当中。不识意、念之别,难识大成之髓。意是感觉(觉受),念是企图(所求,妄想)。所以,芗翁开示:不起一念(不许幻想),意满宇宙(意在宇宙间)。以念为意者,大谬。 大成之蕊(心中心),朔形,调态,不调意(感觉)。遇感觉突来,突变,不著不舍,查形,查态。形,态合于规矩,则不理不采,继续体会。形态有变,则调形态至合理,继续体会。唯其无念,方可显现本能。感觉自然,随练功进展常变,对亦不对,不对亦对,当下不对长远未必不对,当下对长远未必对,唯此,习大成者,方能进无止境。若干涉,是起念,蔽本能。若涉入,当下错,即时错。当下对,著于当下,蔽进展之机。 再辨两字,形者,姿式,较刚性。态者,恣态,因人而异。体型不同,在形的基本要求上稍作调整,使之舒适,舒服。 大成拳的创立,是芗翁在拳学上的一次升华。宇僧先生创大成拳后,从不再提起意拳。其用心,不言自喻。意拳是老人家精研国术进程中的一次偿试,由于历史的原因,为了学生的生计,不得已开许而已。 敬引吾恩师王选杰先生的偈子作结,这才是禅拳合一的真了义之论: 不落顽空, 不著色相, 意无执著, 悟无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