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的起始方式是起始钳在拍头的方法,2图的起始方式是起始钳在拍框内侧6点钟位置依赖减压器的方式。
之前用1图第一种起始方式很多年,直到有一天,我用高神70穿线,发现拍头竖线断线风险很高,仔细观察并分析后发现或许跟起始夹夹的那段线也有关。拍头的线先是被起始钳夹扁,然后这段线又需要拐弯受力牵引,让本身拍头就容易断的竖线变得更加脆弱,增加了拍头竖线断线风险。所以,最近几个月,我改用了2图第二种起始方式,通过跟进效果,感觉在保证磅数的同时增加了拍头竖线的耐打性,所以在此推荐给大家。
2图的截图是源自于吧主猪猪的穿线视频,之前其实很早就有看过这个起始方式,但是一直没用主要是因为本人的是弹簧机并非恒拉机,担心这样起始在牵引起始钳夹的B2竖线时,被起始钳夹的那一段线会导致整条竖线的磅数准确性。
通过测试与实践,我推荐给各位用非恒拉机的穿线师的目前我的操作是:起始钳夹的线(即B2竖线)拍头在被机头牵引时,一旦发现起始钳与减压器不再紧密贴合时,我就右手固定机头保持拉力但不跳线,左手松开起始夹然后右手再继续牵引跳线,然后再用座夹固线。


之前用1图第一种起始方式很多年,直到有一天,我用高神70穿线,发现拍头竖线断线风险很高,仔细观察并分析后发现或许跟起始夹夹的那段线也有关。拍头的线先是被起始钳夹扁,然后这段线又需要拐弯受力牵引,让本身拍头就容易断的竖线变得更加脆弱,增加了拍头竖线断线风险。所以,最近几个月,我改用了2图第二种起始方式,通过跟进效果,感觉在保证磅数的同时增加了拍头竖线的耐打性,所以在此推荐给大家。
2图的截图是源自于吧主猪猪的穿线视频,之前其实很早就有看过这个起始方式,但是一直没用主要是因为本人的是弹簧机并非恒拉机,担心这样起始在牵引起始钳夹的B2竖线时,被起始钳夹的那一段线会导致整条竖线的磅数准确性。
通过测试与实践,我推荐给各位用非恒拉机的穿线师的目前我的操作是:起始钳夹的线(即B2竖线)拍头在被机头牵引时,一旦发现起始钳与减压器不再紧密贴合时,我就右手固定机头保持拉力但不跳线,左手松开起始夹然后右手再继续牵引跳线,然后再用座夹固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