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蓁的爸爸自小热爱音乐,他出身农村,在县城里上高中时被老师发掘出有极佳的乐感,但因为当年县城条件有限,而且他已经错失最好年纪,所以非常惋惜地没能走上音乐之路。他发现三四岁的宋蓁展现音乐天赋时,简直欣喜若狂,立即把女儿送去学钢琴。
宋蓁和父亲一样,非常有音乐天赋,钢琴老师赞誉她“有一双天生会弹钢琴”的手。她一路考级、比赛,披荆斩棘,在一群普遍比自己年长的孩子中都是佼佼者,钢琴是她生活的重心。从小到大,她都被父亲严格看管,每天至少三小时练习钢琴,周末甚至长达八小时。上学的日子,父亲会拜托学校老师,让她不去上美术、劳技这样的小副课,而是借用学校钢琴练习。
原本升初中时,父亲想把女儿送到音乐学院的附中,但是母亲看到学费后坚决不同意。父母大吵了一架,父亲始终与女儿弹琴时一样挺直的脊背弯了下来,他环顾家中——只有那架钢琴是值钱的——然后叹了口气,向女儿保证,高中一定上音乐学院附中。
宋蓁去了家附近的一所还不错的公立学校。没上音乐学院附中,她心里不甘。在学校里,她像个异类,疲于练习钢琴、表演、参加比赛,同时又要应付学校的课程,才能无法真正施展。虽然文化课并不很重要,但这也是进入音乐学院附中高中部的必经之路。她感到有点屈辱不平,班主任明里暗里有点看不起她——明明不属于这里,却在这里待着,不是影响干扰其他同学吗?还有一次,艺术节文化演出,班主任让宋蓁钢琴弹校歌给班级合唱伴奏,可是宋蓁在忙着参加比赛,便拒绝了。从此,班主任便没给她过好脸色,时常在学生们面前对宋蓁冷嘲热讽。原本宋蓁在班里就非常陌生,这样一来,几乎没人与她有交往了。
不太甘心的父亲又联系过音乐学院附中,可以转校——可是,学生们初中就要求出国进修。那可是一大笔钱。
他们彻底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