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我 是现在的我 的奴隶
四月的第二周来了,这对我来说可不是好事儿。每个周要结束时我都会把那些烦人的任务和请求推到下一周,美滋滋儿的想着即使我现在没有时间做这些事情,以后我一定会有的。下一周的我一定能完成它们!
仿佛下一周的我是一个能随便使唤的靠谱人儿,有啥现在不想做的,交给他不就行了呗!
然而事实上……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一系列吸引人的心理学研究解释了为啥我,以及你们,每个月会有这样相同的行为模式:人们倾向于认为未来的他们自己,将与现在的自己既不一样又没关系。正因如此,许多心理学家把心灵视为由多种多样的自我组成——那个“提前做好选择的自己”和“那个去面对最终结果的自己”。
通常,研究这个主题的研究者会关注人人熟悉的拖延症。举个例子,人们倾向于推迟那些好处在以后才能体现的事情(如锻炼或者存钱买一件很重要的物品),却会偏爱那些现在对他们就有利的事情(如看美剧或者在没什么意义的事情上花太多钱)。但当把角度从拖延行为更换到人们同自我的关系时,这竟然也是一种“压榨”未来的我们自己的常规方法,就像文章开头说的随便把使唤未来的自己的时间预定到去做我们并没有兴趣的事情上,好像未来的你和现在的你不是同一个人似的,完全不去care“TA”。

四月的第二周来了,这对我来说可不是好事儿。每个周要结束时我都会把那些烦人的任务和请求推到下一周,美滋滋儿的想着即使我现在没有时间做这些事情,以后我一定会有的。下一周的我一定能完成它们!
仿佛下一周的我是一个能随便使唤的靠谱人儿,有啥现在不想做的,交给他不就行了呗!
然而事实上……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一系列吸引人的心理学研究解释了为啥我,以及你们,每个月会有这样相同的行为模式:人们倾向于认为未来的他们自己,将与现在的自己既不一样又没关系。正因如此,许多心理学家把心灵视为由多种多样的自我组成——那个“提前做好选择的自己”和“那个去面对最终结果的自己”。
通常,研究这个主题的研究者会关注人人熟悉的拖延症。举个例子,人们倾向于推迟那些好处在以后才能体现的事情(如锻炼或者存钱买一件很重要的物品),却会偏爱那些现在对他们就有利的事情(如看美剧或者在没什么意义的事情上花太多钱)。但当把角度从拖延行为更换到人们同自我的关系时,这竟然也是一种“压榨”未来的我们自己的常规方法,就像文章开头说的随便把使唤未来的自己的时间预定到去做我们并没有兴趣的事情上,好像未来的你和现在的你不是同一个人似的,完全不去care“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