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吧 关注:238,673贴子:1,361,184

闲来无事,说说大学本科的经济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福建1楼2016-05-04 15:38回复
    好吧我承认苦寒是我偶像,尽管我并不敢用他那么霸气的标题。
    好久不来了,记得已经是第三次这样了。不过可可自认为自己并不算不负责任,因为在离开之前都是辞掉了吧主的。查了查记录,来到经吧已经5年了,从当年的纨绔子弟到后来的努力高考,再到研究生,都是陪着经吧一路从4000人发展到现在的9W人。期间人来人去,我依然记得当年的苦寒,毫不夸张的说是他带我走上这条路。窃以为现在的经吧风气很浮躁,要么就是没什么新帖,而发新帖的每个人好像都是抱着自己的目的,很少能够客观的中立的来看待经济学,其实这对我们吧占大多数的学生党来说,其实是一种误导。当然我并不是反对抨击现在的主流经济学,只是觉得,在没有了解清楚一门学说之前,不该那么片面的否定他,尤其是还要期中考期末考考研深造的学生党


    IP属地:福建2楼2016-05-04 15:44
    回复
      废话不说了,此楼上干货。
      一般而言,本科阶段开设的经济学都是很笼统的划分。除了少数财经院校会开设例如农业经济、贸易经济、林业经济等等等等极细的分支之外,大部分人报的综合类大学,经济学专业都是分为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经济统计、国际贸易等五个专业,非要在列举的话,会计、财务管理等管理学专业和国民经济管理也能单列出来。至于经常有人聊到额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等专业,大学本科阶段一般是不单独划分的。
      经济学的专业对于学校和学历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同的学校之间就业的差距非常大。而其实本科阶段的所有经济学专业之间,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本科毕业的话,除了考公考研考银行,基本都是销售,当然,211院校之上的例外。那么,如果成绩够不着211的话,那么我建议还是不要读经济学,如果非要读的话,要做好考研誓死奋斗的准备。很多人跟我说普通院校读会计的不错,门槛低,一本cpa可以秒杀学历比你高的人,其实个人认为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因为cpa在本科阶段是不能考的,一般考试的时间是毕业第一年的10月份,也就是说,假设16年毕业的人,到了16年的10月份才能参加考试,而一般cpa一次就过的概率非常非常低,还要冒着考不过的风险,个人感觉并不是很划算。


      IP属地:福建3楼2016-05-04 15:59
      回复
        经济学这玩意,主要还是靠自学,听得多、读得多、懂得多,自然出口成章、自然下笔有神。一般现在的本科都会开设开中级微观宏观,一般是在大二的时候开设,而大一阶段一般是读政治经济学以及一本入门级教材(一般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现在一般认为经济学有三大支柱:微观、宏观、计量经济学。计量统计的作用在本科阶段除了装装逼意外,没有别的用处,而一旦到了研究生阶段,那就是重中之重了,甚至我听说到了博士阶段,都是在玩数学了。
        不可否认,微宏观绝对是最重要的,只要熟读掌握微宏观,其他的一切经济学比如当前最热门的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根本就是手到擒来。本来打算紧接着介绍一下我读过的教材,发现工作量比较大,在外地手头也没有材料,如果记得的话之后补上。
        关于经济学的学习,不管你想干什么,微宏观都要学好(重要的事说了第三遍)此外,学好高数线代概率论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选择一门数学系的课跟一个学期,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
        英语,这个没的说,千万不要信别人跟你说的英语不重要这种鬼话,根据我的实际经验,如果你不认真对待英语,英语会在不经意的时刻出来狠狠的坑你一把;
        最后,实在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买本软件教材,系统的学学eviews或者是spss。


        IP属地:福建6楼2016-05-04 16:13
        收起回复
          大一新生求教,应用统计要怎么才能和经济学挂钩,推荐考研方向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5-04 19:38
          收起回复
            很多吧友也有聊到经济学的建模问题,主要是在论文中,现在经济学的趋势就是论文中必带计量统计模型。其实想学这个也不难,除了相关知识之外,主要是没有掌握建模的思想方法。
            据我曾经学年论文以及毕业论文还有投稿的相关坑爹经验来看,模型的构建主要是在自己的灵感。不能让模型去匹配数据,而是数据匹配模型。
            比如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时间滞后变量模型的计量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阿尔蒙多项式,一个是科伊克方法,那么如果是研究经济周期问题,适用哪个方法呢?这时你就要了解透两个方法之间的区别。科伊克适用几何级数递进变化的数据,也就是说数据不断的放大;而阿尔蒙多项式适用于数据有一个峰值变动,那么选择何者就一目了然了。选择了模型之后就是单位根检验,确定滞后期数,需要的话再来一个相关性检验或者格兰杰,一个模型就好了。理论没问题,结果一般也不会有问题,要知道,公式永远是逻辑推理的产物,逻辑不错,“黑板经济学”中的自我推导也不会错。
            所以,一般不会建模的都是对于相关计量模型并未了解透彻。


            IP属地:福建9楼2016-05-04 21:20
            回复
              只有知识充足的人 才能把话说的具体到位 致敬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5-05 09:13
              收起回复
                楼主是现在还在读研吗?还是已经毕业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5-05 10:29
                收起回复
                  懂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5-05 11:36
                  收起回复
                    本科学的材料化学,大三了,准备跨考经济学呢,但是起步晚,现在刚看完平狄克微观和曼昆宏观,以前也没学过经济学,不知道有没有希望,名校老师会要吗?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6-05-05 16:56
                    收起回复
                      顶顶顶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5-06 14:18
                      收起回复
                        顶顶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5-06 22:51
                        收起回复
                          宏观经济学用来看国家,市场的政策
                          微观经济学用来把握消费者和商品的市场销售定位的,
                          我等刁民真看懂国家政策,国际货币了,明了消费者规律了,那就剩下一件事了 结合实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5-06 23: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