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飘香吧 关注:30贴子:888
  • 4回复贴,共1
很早就想开一贴,记录我的读书生活,但毕竟才学不够,一直羞于启齿,虽然没人看,未必就可以平铺直叙,多少要有点内涵。过时的就不论,从五月开始,尽数所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5-18 22:49回复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从劳动节假期开始就拜读这本书,花了五天时间看完,完全是陷在书里了,说不出能学到什么,也许是因为年代久远,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东西方的价值观取向不同。在现在看来,格里那凡没有太多顾虑就放下一切是去找格兰特船长,那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一个有钱人才玩得起的游戏,因为他完全是因为出于对两个孩子的同情和对格兰特船长的敬意才去的,对他来说一点利益关系都没有,相反,还有可能丧失性命。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带着一群正义勇敢的苏格兰人去了,可以说,地理学家巴加内尔的出现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对于此行他显得尤为重要,在澳大利亚遇难的时候,正因为是他的粗心,才使大家逃离虎口,而最终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5-22 22:29
    回复
      通读全文并没有多少优美华丽的句子,故事情节一点都不跌宕起伏,说它平铺直叙也不为过,但表达出来的情感使人为之震撼,两对父子,两种结局,悲喜相参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11-21 17:17
      回复
        从五月份到现在,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开这一个主题的初衷是记录自己的读书生涯,所看所想,但总是有一些这样的那样的因素致使我没有依照自己的心愿行事,或是倦于打那么多字,或是没有时间,一直在忙着活,但无非就是懒。暑假过完自杭州回来后,这个学期读书更加勤快了,读的书也不尽相同,却都是经过自己左挑右选才深读的。对于这个,我也不理解自己为何会这么偏执。往昔只是慕名看一些名著,完了后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现在看完之后简直是心灵的洗礼,那些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直至现在都还让我触目惊心。暑假在杭州工作的时候,因为没有多少时间看书,匆匆之中只看了《牛虻》和《初刻拍案惊奇》这两本书,且不说我读的有多深,但《牛虻》一书带给我的震撼不可谓不深,书中男主角亚瑟不顾教父的劝诫及阻挠,毅然决然的参加了青年革命党,以寻求民族的独立,一次风波后,大家竟以为他是那个写信的告密者,他只好选择离开,在告别的时候,他心爱的女孩子也都不相信他。若干年后,他以牛虻的身份回归,重新致力于他想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中。经过岁月的沉淀,他变的成熟稳重深不可测。他的关系网错综复杂,他与山区土匪的交往更使革命党人所不齿。在一次九死一生的运动中,他因为教父的出现而放弃逃跑并被捕获。主教去监狱让他忏悔的时候,他知道了他是主教和其母的私生子,但他拒不认罪,主教大怒而归。在审判中牛虻被判死刑,在越狱失败后被处决!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11-27 20:31
        回复
          就我个人而言,这本书的教育意义远大于其体现出来的现实意义,说来说去又是理想,其实不然。有梦想固然是好的,但能像亚瑟那样坚持始终如一就难能可贵了,追梦期间(且这样说吧,只是给自己看的,没必要这么严谨)他遇到了种种磨难,主教的阻挠,亲友的不信任,尤其是流亡那段艰苦的岁月,他都坚持下来了,并对其理想始终忠贞不渝。其实牛虻这个人物也是极其矛盾的,他也有动摇的时候,开始时他是笃信基督的,在挣扎之后他选择了参加革命党,在他出走的时候把耶稣像摔了,表示他与教会彻底决裂,但他明显有负罪感.


          6楼2016-11-29 17: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