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吧 关注:27,751贴子:537,505

【文献】严凤英唱腔艺术探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其滥觞可追溯至清代乾隆年间。建国以后,黄梅戏从民间小戏一跃而为全国重要戏曲剧种之一。这种跨越式的发展得益于黄梅戏曲调优美、韵味清新的剧种优势,更得益于严凤英、王少舫等黄梅戏领军人物的开创性努力。其中,黄梅戏一代名伶严凤英居功至伟,她不但拥有得天独厚的天赋条件,更能博采众家之长并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她积极参与黄梅戏改革,对黄梅戏旦行的唱腔及表演艺术的丰富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唱腔艺术不仅风靡一时,至今还广为传诵。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05-23 21:45回复
    一、 严凤英有一副令人称羡的金嗓子,其唱腔如山野吹来的清风,似山涧淙淙的流泉。严凤英的嗓音条件十分独特,可以概括为甜、润、清、脆四字。具体而言:“甜”是指其嗓音甜中带沙,甜而不腻,有中正平和之美;“润”是说其声腔圆润婉转,有润如贯珠之妙;“清”即清澈悠扬,是指其声腔中柔媚的一面;“脆”即脆能遏云,则是指其声腔中刚烈的一面。这样好的自然条件是其具有宽广演绎空间的重要保障。严凤英在短暂的舞台生涯中塑造出50多个舞台形象。难能可贵的是,严凤英在塑造这些形象时往往能因人而异,各具特色。追溯其根源,在于她丰富独特的嗓音条件:因为丰富,所以能演谁像谁;因为独特,就可以将人物相互区别开来,让人们仅凭欣赏其唱腔,“就可以直接领悟到人物身份、性格和情感”。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6-05-23 21:46
    回复
      二、 联系到严凤英的艺术历程,我们会发现,正因为她的金嗓子,她才在童年时代曲不离口,进而喜爱上黄梅小调;她才能被启蒙老师严云高接纳,从此迈进黄梅戏艺术的殿堂;她才能流畅自然、不费多大气力就唱好其他演员望而生畏的唱段,并在以后的艺术道路上不断取得飞跃。也同样因为她的金嗓子,才被人们赞誉她的演唱使人“闻到农村中的泥土的气味,闻到了山花的芳香”,可以说,严凤英“真有一副好嗓子”应该是听众感受她优美唱腔的第一直觉印象。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6-05-23 21:47
      回复
        三、严凤英的唱腔艺术之所以能打动和感染观众,还在于她能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通过深刻体验和细腻体现,将剧中人物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她的唱腔艺术追求“声”与“情”的统一,运用因情发声、以声传情的演唱技巧,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至境。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6-05-23 21:47
        回复
          四、 如黄梅戏小戏《蓝桥会》中有一大段旋律优美、活泼生动的〔汲水调〕,集中体现黄梅戏音乐清新活泼的特色,但要将其唱得婉转动听,则非常考验演唱者的功力。早期的黄梅戏音乐灵活多变,是相对规范基础上的绝对自由,同一唱段往往因演员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所谓“各唱各的调”、“十曲九不同”。严凤英在演出《蓝桥会》时,根据自身嗓音条件的特点及对角色情感的理解,对〔汲水调〕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如经她处理的〔汲水调〕,先用一个上行的四度大跳引进主音(徵),接着又级进下行回到原唱腔的“宫”音,令旋律有起有伏,避免单调。“徵”音的出现明确了旋律的调性,也更能发挥女性嗓音的特色。在第六小节,严凤英为避免停落在“商”音上的重复和停顿感,又利用七度大跳后的反向级进使旋律流动,通过巧妙地将“商”音移至第七小节的强拍上,使其成为该小节的和弦音,唱腔因此更为流畅。在第九至第十四小节的重复句上,严凤英又唱出“变宫音”以替换“宫音”,从而使旋律产生向上五度方向离调的新鲜感。这样一来,〔汲水调〕的唱腔更加清丽婉转、优美动听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05-23 21:48
          回复
            六、严凤英的一些经典唱段,在后来的传唱中得到新的演绎,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均得到了增强,如吴琼演唱的《女驸马》“误你终身不是我”选段,就比老唱段更能表达人物的情感。但遗憾的是,也有一些唱段经过改造后反倒给人今不如昔之感。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牛郎织女》中“架上累累悬瓜果”选段。严凤英的原唱一方面充满喜悦满足之情,让听众即使是闭上眼睛听,也能感觉到她是笑着唱出来的;另一方面,这充盈的感情又是冰层下涌动的暗流,虽然蓬勃激荡却很节制,似乎是为了怕吵醒熟睡的丈夫和娇儿而不敢高声喧哗。所以这一唱段整体风格是轻清舒缓的,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温馨。可是在不断的传唱中,演唱者竞相追逐声音的甜腻柔媚,吐字的干脆利落,以为不这样就不足以展现自己的实力。殊不知,这种唱法并不能完全传达出织女当时的思想感情,也不符合当时的规定情景要求,只能流于形式了。这昭示我们在继承和发展黄梅戏的优秀唱段时,固然要反对亦步亦趋、斤斤法古的保守复古倾向;也不能脱离剧中人物的心理情感活动需要乱改一气,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华丽,技巧上的精妙,而忽视了内容和情感的真实,导致形式主义的弊病。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6-05-23 21:50
            回复
              七、 从审美特质上看,严凤英唱腔艺术具有本色质朴之美,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与严凤英之前的旦角演员相比,严凤英的演唱更符合女性特征而显示其本色。我们知道,严凤英之前的黄梅戏旦角演员,除胡普伢等寥寥几位女演员外,绝大部分由男演员反串旦角。尽管他们在揣摩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上很有特色,但受声带、音域诸多生理条件制约,唱腔难免单调,人们欣赏他们的唱段时,会有一种“隔了一层”、难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心理的感觉。所以他们更注重细节、动作的传神、逼真。而严凤英则不同,她的嗓音独特而丰富,更主要的是因她是以女性演女性,更易表现女性的思想感情,再加上她十分注重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传达,所以,她的唱腔给观众以本色自然的审美享受,而不会有“隔了一层”的感觉。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6-05-23 21:51
              回复
                “第二”严凤英唱腔艺术的“本色”,还表现在其唱腔中少用装饰音而具有通俗易懂、易于流传的特点,比起其后的黄梅戏演员惯用大段极富难度、炫技式的唱腔更显本色质朴。严凤英的唱段节奏明快、非常上口,虽然也有一些装饰音的使用,但总体风格朴实无华。比如流传很广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选段,严凤英并没有采用高深的演唱技巧,而采用切近人情的叙说勾勒出男耕女织、恬淡温馨的田园生活来,表现对丈夫的情和对腹中娇儿的爱,对自己脱离苦海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内容丰富,旋律清新活泼、好听易学,这一唱段因而家喻户晓。这说明:戏曲的生命力受双重因素制约,一方面,演员固然要唱得好、演得好;另一方面,唱段也应通俗上口,易于流传,以便于被观众所接受。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6-05-23 21:52
                回复
                  八、严凤英唱腔艺术的通俗性,一方面得益于她“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高超表演境界;另一方面,也是受到时代因素的影响。严凤英所处的时代,黄梅戏刚从山野田头走出来,较多地保留了黄梅戏形成期的基本特征,特别是通俗性特征。黄梅戏生长在民间,最初是农民自娱娱人的一种方式,其消费群体主要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和平民,这就决定了黄梅戏的内容、表演和唱腔不能复杂花哨而只能质朴通俗,否则就会有失去观众的危险。实际上,与严凤英同时代的王少舫、潘璟琍、张云风、麻彩楼等演员的唱腔也都有通俗易学的特点,这恰证明黄梅戏通俗性特征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文化生态息息相关。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6-05-23 21:52
                  回复
                    九、 可见,严凤英的唱腔艺术之所以迷人,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具有的本色质朴之美,这才是严凤英唱腔艺术的精髓。新时期的黄梅戏旦角演员在学习严凤英的唱腔艺术时,不仅要学其形,学习各种具体演唱技巧;更应学其神,认真体悟其唱腔艺术中本色质朴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严凤英唱腔艺术的精髓,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发扬、光大黄梅戏艺术。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6-05-23 21:53
                    回复
                      (本文为文化部科研项目《黄梅戏音像资料集成及黄梅戏声腔研究》【编号09DB11】;安徽大学“国家211三期”建设项目“徽学与地域文化”。作者单位:安徽大学艺术学院)作者:王夔
                      ——宿松县黄梅戏剧院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6-05-23 21:54
                      收起回复
                        本色质朴,是严凤英唱腔艺术的精髓,也是黄梅戏唱腔艺术的精髓。


                        IP属地:四川13楼2016-05-24 12:46
                        回复
                          👍👍👍严凤英宗师艺术永存!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2-06-01 19:26
                          回复
                            👍👍👍掌握严宗师唱腔艺术精髓,才能更好地继承、发扬光大黄梅戏艺术!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2-06-01 21:15
                            回复
                              五 怎么没有?


                              IP属地:安徽17楼2022-07-04 17:59
                              回复